摘要: “变频”几乎成了“节能”的代名词,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说明不可盲目应用变频技术。
关键词: 变频器; 节能; 补水定压
1 实际案例
某厂新建厂房及办公楼,面积共7000m2。为冬季采暖,配套建设了一供热站,形式为间接供热,热源为邻厂高温工业废水,二次管线为直埋保温管。系统补水泵用技改闲置下来的一台日立公司L300P系列变频器控制,变频器输出频率由二次回水压力信号经PID调节控制。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片) 调试后开始供热不久,发生了补水泵叶轮室内水汽化的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
补水泵一般按流量和扬程选择,流量为2%的系统循环水量,扬程为用户最高压力点加上3~5m水压。通常实际选择的水泵流量和扬程都比计算值裕度高些。如图2所示,压力变送器将二次回水压力信号传入PID调节器,PID输出给变频器控制水泵转速,这样系统达到静水压线后,在变频器的控制下补水泵就保持在维持静压点不动的转速 。由于当初选泵时裕度有高低, 值占水泵额定转速 的比例也不同。但不可能太低,否则就会浪费。(图片) 设系统工作在静压点H,对应的水泵转速为n;选泵时扬程留出5m水压的裕度 He=H+5,假设其对应的水泵转速为额定转速ne。由于(图片),则(图片) 补水泵基本上都是低流量高转速,设 =1450 r/min,我们按高、中、低,分别选有代表性的工作静水压线60m、23m和6m,代入上式,则 分别为1392 r/min、1320 r/min和1073 r/min,可以看到系统稳定后,补水泵的转速仍然很高。
在失水量较大的系统,当系统达到静水压线后,仍有较大的水量流过补水泵,将叶轮在叶轮室内摩擦产生的热量带走。如果系统失水量很小(如本工程24h不足1t),那么补水泵内的水几乎不流动,叶轮在叶轮室内摩擦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快传递出去,温度越来越高,最终使水汽化。
过去,大的管网系统失水量很大,就是较小的系统,由于管道和阀门质量很差、泄漏很严重、用户经常偷水,管网需补水量也较大,没有发生过这种汽化现象。而本案例中,工程采用的管件质量较高,也不存在用户偷水等问题,系统需补水量很小,而设计者未结合实际,盲目地将别处的成功技术应用到本工程中,认为只要用上变频就省电了。
3 解决方案
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下方法:
(1)在补水泵出口至水箱加一旁通管,管上设一阀门。值班人员感觉补水泵叶轮室太热后就打开阀门,使水在补水泵与水箱间循环,不致汽化。
(2)值班人员感觉补水泵叶轮室太热后停止补水泵,当二次回水压降到工作点后再启动补水泵。
(3)值班人员感觉补水泵叶轮室太热后,打开二次回水管上的手动放风阀门,故意造成二次管网大量失水,使变频输出增大,提高补水泵的补水量,提高水泵叶轮室内水的流速,使其降温。
(4)使用变频器PID控制基础上的水泵睡眠控制模式。最近几年,新型的变频器增加了“PID睡眠”功能,可设定一个频率值作为变频器输出的“睡眠频率”,当变频器输出低于此值,则变频器停车,停止补水泵,避免补水泵叶轮室水汽化;当二次回水压力逐渐降低,使变频输出达到“唤醒值”,再启动补水泵。
这些方法确实防止了补水泵叶轮室内水汽化的发生,但它们都与用变频器控制补水以达到节能的初衷背道而驰了。第1个解决方法,泵始终在工作,既费电又费泵;第2个,值班人员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很难避免人为的疏漏;第3个,显然只能作为应急处理方法;第4个确实很先进,不费电不费水不费泵,也很少出人为的疏漏,但使用此功能需另外购买功能扩展卡,增加了投资;另外,变频器如果出问题,维修费用高昂;另外,它一天工作时间不到半小时。
4 最终解决方案
采用开始被摒弃的“落后”的控制方式,系统原理图如图3所示。(图片) 静压点达到设定的下限值,电接点压力表接通补水泵继电器控制电路,泵启动;静压点达到设定的上限值,停泵。由于系统失水量很小,一天中泵工作的时间很短,不会有水泵频繁启停的现象。控制电路只需1块电接点压力表、1只中间继电器、1只交流接触器、1只热继电器、2只按钮和2个信号灯。结构简单,每个电工都很熟悉,便于维护,成本非常低,而且安全可靠。
许多人对科学技术过于迷信,认为用变频就是节能,但技术的应用不应以“先进”为准,而应以“适用”为最好。
参考文献
[1] 陆耀庆,等.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20/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