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用精益思想重塑心智模式
绝大多数公司在其精益之旅的起步阶段的实践都是成功的。大家都认为这一阶段的成果证明了精益思想对公司运营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很多公司,还组织员工头脑风暴了很多下一步推广的改善点或突破口…… 但随后的推广工作,许多公司都遭遇了挫折…… 类似功亏一篑,“眼看到手的东西又没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一直在思考…… 在此和读者分享一下我截至目前为止的思考结果:我觉得根本原因是多数人原有的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与精益思想相冲突而导致的。说到底,是因为心智模式的内在冲突导致的。
什么是心智模式呢?我所指的心智模式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表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框架,我请大家一起重温一下《皇帝的新装》(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这个有趣的童话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敢去揭穿谎言,甚至还说些根本不靠谱的溢美之词来证明自己的聪明和称职,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从一国之君,王侯大臣以及平民百姓,为什么都心甘情愿地被骗了?根本原因在于,在他们【看】来,决不能让别人看出自己不称职或者愚蠢;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明明什么都没看见,却还谎称自己看见了,并说一些溢美之辞以证明自己看见了;结果【得】到什么了呢?得到的是天下人的耻笑,他们的智商好像还不如一个孩子。小孩为什么能揭穿骗局呢?小孩有纯洁的童心,【看】事情时重于自己的真实所见,而不会去考虑虚荣;所以【做】起事来忠于事实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其所【得】当然是真理,至少是不被扭曲的“自我见解”。这个经典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心智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理解外在的世界,以及如何左右我们响应外在的世界。
心智模式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部分原因在于它源自我们的价值观和利益关切点,并决定我们如何“有选择地”观察客观事物。有个真实的例子,某公司接到一个“小单”,客户实际需求是这个“小单”数量的100倍,事实上这是个非常大的客户。客户给这个“小单”的目的是看看这家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综合服务状况,随后的大单可能很快就会到来。销售部门把这个订单定义为“重要加急订单”传到工厂,经过内部一系列批准后,产品加速生产出来。在发货时,遇到了麻烦,因为这个订单,远不够一车的运量,所以物流经理决定必须等等,和随后的同方向订单一起拼车发货。这一等就是7天。这次迟交货给公司带来了很多麻烦,公司高层接连亲自出马解释并安抚客户,最终还是丢了这个大单,销售给出的解释是客户方面认为这个小单都不能及时交付,大单的处理能力不能让他们安心,这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进度。物流经理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决定呢?原来物流经理的年度奖金只取决于一个指标,即“单位产品运输成本”。同一件事情,在销售部门和物流经理这两个不同角色的人看来,关注的细节和所采取的行为却有着巨大的不同,结果也让大家感到遗憾。类似的问题在另外一家跨国公司却不会发生,虽然他们施行的是类似的绩效管理与奖励制度,原因是他们还有一条根本原则:不能以牺牲工作质量和按时交付为代价来实现部门或个人的目标。这一原则帮助他们有效地避免了“因顾‘小家’却伤害‘大家’”的情况。
事实证明,心智模式能塑造并改进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想成功推行精益,就必须要培养并巩固与之相适应的心智模式。可以说没有心智模式的转变,就不会有精益改善的持久进行和丰硕成果。那么什么是利于推动精益的心智模式呢?我个人认为包括精益思想在内的,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思考方式就是利于实施精益的心智模式。具体地说,它有三大特点:
一、认同并按照五大精益原则做事的思考方法
精益五大原则是詹姆斯?沃迈克经过对丰田汽车公司运作方式的深入研究后总结出来的,是推动丰田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支柱之一。这五大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从客户角度思考当前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理解当前工作价值流的各种活动,并区分哪些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客户愿意为之而付钱的),哪些是不创造价值但却不得不做的,哪些是不创造价值并且可以立刻停止不做的(浪费);让增值的活动连续不断地进行,即流动起来;当且仅当客户有需求时再开始工作,即拉动;与时俱进,持续改进工作活动,追求尽善尽美,更好地满足客户。我个人多年的观察是没有人会公开口头反对这五个原则,但是用“行动”表示反对的人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这也正是本文开始时描述的那样,精益之旅充满挑战……
二、鱼和熊掌必须兼得的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
表面上看似水火不容的东西,本质上很可能是一致的。许多企业认为,必须在低成本和高质量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他们心想:高质量的产品,生产成本会更高,组装需要花更长时间,需要更昂贵的材料和部件,质量监控成本也更高。他们没想到,实际上有许多方法可以把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统一起来。比如:工作流程的基本改进可以消除重复的作业活动,进而降低于此相关的成本;投入时间和资源,探索新方法,实施差错预防的质量改善活动,可以质量和成本方面的表现都可以同时提高。
鱼和熊掌必须兼得的另一个理由是当前的竞争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到这一点。质量、成本、交付三个维度中,任意做好两个就能生存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同时做到这三个维度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三、不责怪别人并且注重总结“失败”的改进精神
“责怪”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助长隐瞒和欺骗,延缓问题发现的速度….. 因此好的公司从来不会简单地将问题归咎给某个员工。正确的做法是“从流程角度”深刻总结失败并实施改进。我有一个朋友在北美某汽车公司工作了多年,他告诉过我一个故事:他们公司曾经把丰田车的发动机和自己的发动机实施解体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丰田发动机的缸体上有好四处都使用了同一种标准的螺栓,每处螺栓都紧固了不同的零件。而在他们公司的缸体上这四处组装却使用了四种规格的螺栓。不同的螺栓,需要不同的存货;组装时需要不同的扳手,相比之下组装工时会更长,进而成本会更高。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深入分析发现,该公司设计发动机时有四组工程师,每一组只对“他们自己的”部件负责。而丰田公司的设计团队是由一个被称作“总设计师”的工程师负责的,该人对整个发动机的研发负责。后来他们在研发流程中明确要求,就是研发时就类似零件进行跨小组分析,争取尽可能统一标准。这种“不责怪别人并且注重总结‘失败’的改进精神”迅速在各个层面推广开来……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把我这里阐述的思考方法、工作态度和改进精神结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利于推行精益的心智模式。其实换个角度,这本质上不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益思想吗?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头”开窍上,只有把“头”撬开了,把“精益思想”装进去之后,推行精益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实践工作中,该如何把“头”撬开呢?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应该是唯一的,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是有一个要点我想是一定相同的,就是在【得】上。如果有人不按照精益思想去【看】和【做】,我们要确保他【得】的是批评,【得】到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得】出的是要遵循精益思想来工作并与人合作。在确保这一点的情况下,慢慢地,利于精益改善的心智模式就会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成为主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贵司的精益活动就会开展得红红火火,企业的效益和未来也会欣欣向荣。 7/28/2011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