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代表性的金刚石生产单位是:英-南非De Beers公司(现改组为Element Six简称为E6—元素六公司)、美国G.E.公司(现出让改组为Diamond Innovations, 简称为D.I.公司,2007的3.15又被美国Sandvik公司并购),均能合成粗颗粒、高品质产品,但价格昂贵,多年来制约着我国充分利用粗颗粒、高品质金刚石制造钻头为地质勘探服务;俄罗斯的金刚石质量迄今只能属于中低强度品级金刚石。总的来说,他们研究深度较高,特别是粒度粗、高品质金刚石方面[7] [8]。但是他们劣势一是自动化程度较低,严重地影响其发展;二是在合成细料方面(-140/170)国外设备显得是力不从心,三是价格始终很高,在同等质量情况下与我国相比已开始缺乏竞争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金刚石产量已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但相当于国外高水平的产品还无法批量生产,例如中国大陆科学钻一井就曾用过De Beers SDA100+顶级金刚石制作钻头。当时国内金刚石钻探界呼吁要向强国迈进[2]。主要指标是:①粒度要更粗(≥30/35、35/40,或更粗);②强度要更高(≥25-30kgf,或达到40kgf),而且还应对TI(冷冲击强度)、TTI(热冲击强度)提出要求;③获得更高钻速与钻头寿命。金刚石对应的目数与尺寸见表1:
粒度 标记 | 20/25 | 25/30 | 30/35 | 35/40 | 40/45 | 45/50 | 50/60 | 60/70 | 70/80 | 公称筛孔尺寸范围(μm) | 850/ 710 | 710/ 600 | 600/ 500 | 500/ 425 | 425/ 355 | 355/ 300 | 300/ 250 | 250/ 212 | 212/ 180 | 直径 尺寸 (㎜) | 0.70- 0.85 | 0.60- 0.70 | 0.50- 0.60 | 0.43- 0.50 | 0.35- 0.43 | 0.30- 0.35 | 0.25- 0.30 | 0.20- 0.25 | 0.18- 0.20 |
*表示本项目研究重点
由表1中*看本项目所研究目标是在本栏目的≥30/35,(≥0.5㎜)的粗颗粒高品质金刚石,研究目标有三:①考察一下我们构思合成≥0.5㎜构思的可行性;②验证设备、材料、组装、工艺哪些是合成高品质金刚石的关键技术?要作那些必要的准备?③用更粗更好的金刚石制作钻头,以期获得更高的钻速与钻头寿命。
二、主要核心技术
1) 压机大型化
设备大型化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研制出首台6×600T绞链式六面顶液压机后,整整用了二十年。八十年代中期才有人考虑到要把工作缸的缸径要扩大的问题。届时一批大压机,最大吨位已达6×5000T(冶金部的首钢、机械部的磨料所和上海砂轮厂)生产出来后,但由于顶锤不过关和设备精度达不到要求,而被搁置起来。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多年努力顶锤寿命明显提高。一批6×800T-6×1000T压机开始问世,随之6×1200T也佔领市场,这样又维持了十年左右。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压机大型化上了一个新台阶,6×1250T、6×1500T、6×2000T、6×2400T-6×2500T,最大已达6×4000T。在前些年曾有个大压机、小压机之争,作者希望小压机从国情出发,在发展大压机的同时,对小压机进行积极挖潜,现在看来此观点完全是正确的。今天已经是Φ500㎜缸径(6×2000T-6×2400T)压机占主导地位,但国内还有一批小压机仍然在生产RVD料上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我国压机大型化走势表:
年 代 | 上世纪60-70年代 | 上世纪60-70年代 | 上世纪90中 | 上世纪末 本世纪初 | 本世纪初 | 近几年 | 工作缸径 (㎜) | Φ230 | Φ230 | Φ360-400 | Φ500 | Φ560-650 | Φ560-650 -750 | 工 作 缸 形 式 | 平底缸 | 平底缸改球形底缸 | 球形底缸改兜底缸 | 基本兜底缸(多形式) | 基本兜底缸(研发中) | 兜底缸(发展中) |
2)组装新技术
现将目前实际使用情况作一对比。传压介质的外观并无明显区别,但组装有了明显不同。就是用相同的组装,在使用效果上也是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新型传压介质,而不是仅仅是组装形式的改变。
12/10/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