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由广州广日集团和日本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于1996年合资兴建,双方投资9000万美元,公司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产品包括电梯、扶梯、自动人行道、大楼智能化系统等,业务范围涉及研发、制造、销售、进出口贸易、安装、维修、保养和服务等。
目前,日立电梯(中国)的年产量已经超过25000台,产品分为8大类近300种规格,员工数量超过2000人,成为中国电梯行业名副其实的佼佼者,并以2007年营业收入为主要指标,在“2008广东省企业100强”榜单中排名第66位。
据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技术科项目主管蔡干生介绍,日立电梯(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公司高层长期以来对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2002年初,公司就提出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的设想。据蔡干生回忆,当初,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各种业务信息统计和分析工作日益繁重,而公文、报表等通过手工处理或者传真及邮件流传,不仅人力物力成本高昂,而且导致无法及时找到所需要资料和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同事、传真经常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另外,公司高层也无法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各基层之间以及与管理层的沟通不畅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为此,公司于2002年6月联合IBM及广州友联科技有限公司,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实施策略,启动了知识管理系统平台项目,目标为建立以电子邮件为基础、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OA系统,利用该系统构建企业级的面向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的通讯网络基础平台,并逐步拓宽系统的功能,将各种专业信息系统整合到统一的平台,构建起企业办公决策系统,从而进一步建立知识管理基础平台,将个人的知识沉淀为企业的财富。
蔡干生告诉记者,该项目分为3个功能小组:由业务部门、信息中心组成的知识规划小组,负责构建公司的文档库架构及输入数据,以及流程规划小组,负责规范工作流,协调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由信息部门和外部公司组成的技术小组,负责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联调、测试;由使用部门、信息部门和外部公司组成的实施小组,负责系统的实施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项目取得了如下成果:
(1)建立起公司的基础通讯平台,将分布于全国分支机构以及广州三个办公区相联接,以便用户通过内部网络或Intemet访问公司的OA系统。
(2)搭建了信息共享的知识平台,描绘企业级的文档结构树,清晰地反映公司的知识型资产的分布状况,发布了公司发文、规章制度、产品技术、认证体系(ISO9001、ISO4001、OHSAS18001)、标准等文件,建立了部门园地,收集散落在各部门的知识,建立了多个案例库,录入了数千条文档。
(3)通过电子工作流,逐步规范了业务流程,建立了30多个电子流程,使平均审批时间缩短了50%,工作的过程更加规范和透明,响应速度也更快,电子流程的推广使公司业务流程逐渐清晰化、标准化。
(4)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公司办公人员的沟通平台,邮件、公告栏、讨论区的广泛应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拉近了员工间、员工与管理层间的距离,及时、一致、透明的信息,让大家更易相互理解,同时可以及时消除清可能产生的误会。
(5)形成了企业信息门户的雏形,目前在OA系统中已集成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系统、ERP系统的一部分信息以及公司内部网站,为大家查找信息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未来,该项目将进一步与其他信息系统集成,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以降低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显著降低了管理费用,整合了企业信息资源,促进了信息共享与协作工作,为公司知识管理变革奠定了基础。而领导重视,注重建立规范,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培训工作做得较好,项目组成员积极参与,项目小组内比较注意沟通,项目基本按照PM的框架设计执行,是该系统成功的保障。”谈到项目实施的经验,蔡干生如是说。
2004年,公司又引进并全面实施了PLM系统,规范了技术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全面推动研发系统的管理升级,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在多年MRPII基础上,公司又于2007年全面导人ERP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化流程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08年1月,日立电梯(中国)和12家单位一起,被评为“2007年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
目前,由于服务器老化、DOMINO R5.X的技术限制、C/S架构部署比较繁琐以及公司更名和集团式协同管理的需要,知识管理系统平台项目的升级计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随着系统平滑升级到B/S架构,根据公司需求,未来将利用BPM(业务流程管理)工具对公司业务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并根据不同业务的特性,整合到不同的信息化工具,通过新的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的传递,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同时通过整合公司内部网络、BBS、合理化提案、门户等工具,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
“在完善公司的内部协同后,我们将继续扩展系统的应用范围,向核心供应商和关键客户提供适当的协同工具,到那时,随着公司内外协同度的提升,将建立起随需应变的强大的供应链系统,为公司‘全面整合资源,将品牌、技术、服务提升到世界高度’的宏伟蓝图提供强大助力。”蔡干生说。
1/8/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