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千年之前就有了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租赁。近两个世纪以来出现了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动产的租赁。自20世纪中期,融资性租赁的出现和银行的参与,使租赁业更多地融入了金融色彩。因此,租赁业又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近50年未,租赁业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
租赁在中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现代租赁业才得以应运而生。中国现代租赁业起步于国际租赁业务,最初的租赁公司是由银行和国有企业投资设立的.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租赁方式引进国外的重大技术装备,如飞机,轮船,发电机组和通信设备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工业品销售市场的变化,以及民间资本的投入,我国租赁业获得了空前的普及和发展。
工程机械适于租赁的属性
租赁业在工程机械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由工程机械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这可以从工程机械的技术、经济、管理及社会属性诸方面去分析。
1.露天土石方作业 工程机械是在露天从事土石方作业的,工作环境恶劣,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及时排除故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铁的保证”。如果由租赁公司提供技术熟练的司机,及时有效的维修服务,甚至适时的调换设备,对工程承包商而言,就意味着省时、省事、省钱。
2.技术结构复杂 工程机械品种规格繁多,技术结构复杂,涉及到机、电、液、信息等知识领域。设备的选购、使用与维修都带有很强的技术性,这对于工程承包商来说是个很大的技术负担。租赁公司提供较全面、系统的技术服务,就能够克服其中的大部分困难,对工程承包商来讲是很划算的。
3.购买投资额大 购买工程机械的投资额都很大,十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一台,有的甚至上千万。用户购买设备转化为固定资产,只能随着使用年限的递增而折旧和减税,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若各个工程承包商分散投资购买的设备,如果有些项目是一次性的,需要考虑完工后设备的处理问题,这就加大了承包商的投资风险。由租赁公司集中投资,可以节省购置资金,承包商既减轻了经济压力,又能较好地规避投资风险。
4.施工季节性强 由于工程施工的季节性,许多工程机械的采购时间、人员培训及配件供应等也呈现出很强的季节性,供需双方均需准确地把握生产、签约与供货的周期性变化,既要节省融资成本,又要满足市场需求,这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租赁业主作为供需双方的中介,既可以为制造商减少库存,又可以为租赁用户准许供货,这就减轻了设备供需双方的经济压力。
5.设备利用率低 一般工程承包商自有设备的平均利用率都很低。有统计资料表明:拌和设备的利用率仅为12%,轮式起重机的利用率不超过10%,路面铣刨机有可能一年也用不到一次。摊铺机的利用率不足45%,压路机的利用率约为55%。这就意味着有效资产的积压,而另一方面承包商却无充足资金去购买公司更迫切的设备。从事租赁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其设备的平均利用率可高达70%以上,很好地利用了社会存量资产。
6.工地流动性大 建筑工程的施工地点流动性很大,大的工程承包商的工地经常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因此设备的工地转移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例如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尽管在结构上都采取了模块化设计,可以拆卸搬运,但由于设备庞大笨重(几百吨),道路的承载能力及桥梁与隧道有所限制,使得迁移起来都很困难,而且费用昂贵。即便是一些具有行走功能的工程机械,也不允许在公路上长途跋涉,而必须拖车运送。这种设备长途的搬迁无疑增加了工程承包商的经营成本,如果这些设备能就近承租,就可以减少工地转移造成的麻烦和经济损失。
7.呈现连带需求 承包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是呈连带性的。这种连带需求的涵义是,当购买某一种工程机械时,还必须有若干其它施工机具与之配套,才能有效地完成施工任务。这种连带需求的规模及其先进程度,往往与承建工程的项目性质、质量要求、施工工艺及进度有关系。当一个工程完工后变换工程项目时,这些设备的配套方案就不太合适了。工程承包商们为了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多元化发展,能承接各种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仅仅靠自己的财力购置许多品种规格的工程机械设备,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必要的。借助于租赁业满足这种连带需求的配套,是一种最经济、最便捷的解决方法。
8.依赖投资带动 工程机械是投资带动型产品,其社会总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投资计划。因为工程机械是服务于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的,无论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度里,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与建设速度都是由政府控制的。某一家制造商或承包商兴衰是常有的事,但工程机械的社会需求量并不取决于某一家企业。租赁业存在有利于某些企业在兴衰过程中处理固定资产。
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兴起的背景
工程机械租赁业在中国大陆是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背景是近20年来国内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工程机械市场格局的变迁。
1.少量外汇引进大型设备 国家建设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国产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在外汇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通过融资租赁形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2.绕开封锁进口先进技术 工程所需的一些进口设备受到外国进口配额或技术封锁的限制,则可利用租赁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因为不是进口,就能避免一些国家的限制条件。租赁不属于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将租赁视作外债,就能在不影响对外负债总额的情况下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
3.资金不足实施先租后购 工程承包商在资金困难的条件下承担中标任务,通过融资租赁先取得施工机械的使用权,待工程完工后将所得工程利润付清资金,并取得设备的所有权。
4.短期工程为解一时之需 工程所需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没有后续工程,通过租赁方式解决一时之需,用完后退租,这样可以减少投资规模。
5业主购置施工单位承租 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长,参与施工的单位多而资金短缺,由工程建管单位(业主)出资集中购买施工机械再租给承包商使用,租金可以从工程款中扣除。
6.母子公司实行市场管理 母公司根据子公司的需求集中资金购买工程所需的关键设备,租借给子公司使用,并按租赁形式结算。几个子公司可以交替使用设备,这就大大减少了总投资和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从两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7.多元化销售手段的演化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格局从卖方主导变为买方主导,销售市场竞争激烈。制造企业为了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采用了“分期付款”、“以租代购”、“先租后售”及经营性租赁等灵活销售手段,扩大市场份额。
8.制造商内部改革的延伸 作为内部改革的手段,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利用企业的技术支持和社会信誉作后盾,将部分人员分流出去,从事配件销售和租赁服务,既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又增加了职工就业机会。
9.施工单位调剂多余设备 施工单位多余的机械设备,找门路租出去,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新品试用赢得改进时间 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先租出去试用,在试用中进行改进,待技术完善之后再正式进入市场。这样既赢得了改善产品的时间,又抢先占领了市场空间。
11.利用率低避开资金积压 某些使用频率很低的设备,如大型工程起重机和高空作业平台等,没有必要每个单位买一台,采用调剂租赁的方式解决急需最为合算。
12.中介公司销售附带出租 一些工程机械中介销售公司,特别是销售二手设备的公司,以租赁的方式拓展业务,进行“租售结合”。
13.民间资本拓展致富门路 一些民营或个体企业做工程机械配件销售生意,附带有修理服务和租赁业务,为民间资本找到一条新的生财之道。
14.职工集资救助企业闯关 施工企业参与投标竞争,但缺少必要的设备。有的为了给职工谋福利,发动职工个人投资买设备,然后租给本单位使用。
社会变革促进了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中国的市场机制与人的思想观念正经历着一场根本的变革。这种变革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发展和壮大。
1.经济改革推动了租赁业的成长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了招投标制,施工企业再也没有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而是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就得讲质量、讲成本、讲速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经营成本和保证施工进度都与工程机械设备有着“铁的”关系。设备租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占用资金,可以优化设备配置,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
2.市场变迁奠定了租赁业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工程机械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各制造厂商纷纷采用了各种灵活销售手段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近期一些大公司还推出了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作融资性销售。原来的工程建设单位为了优化存量资产,纷纷引入市场机制管理方法,与其下属的施工单位建立起了租赁关系,以此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缩短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收期。这些灵活销售手段和市场机制管理方法进一步激活了租赁业务,使之成了设备制造商与工程承包商之间的桥梁。
3.观念转变化解了租赁业的障碍 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传统思维方式,那些甘愿“自背包袱”、过时的“占有观念”正在受到冲击,那种“自有自用自方便”和“万事不求人”的小农经济意识已被淘汰。
对承租人来说,设备的“所有“并不重要,只要“使用”就可以创造效益,租赁可规避投资风险,可以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
对设备制造商来说,租赁是种新的营销载体.支持或参与租赁可以增加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企业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那种认为租赁冲击了产品销售市场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4.资产优化培植了租赁业的规模 许多工程机械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其功能与使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一种施工机具只能完成某一项特定作业,不同的工程项目,要有不同的设备配套方案,因此会造成设备的闲置和利用率不高,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租赁业可以在许多工程承包商之间起到一种调剂作用,盘活闲置设备,优化社会存量资产,有利于拉动社会投资,是促进资金和设备流通的重要手段。对于独立的租赁公司,租赁业务为资金市场找到了新的途径,使死钱变活钱,是种很有前途的投资方式。
5.设备更新强化了租赁业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层出不穷,工程项目的规模愈来愈大,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环境保护的制约愈来愈严,由此也就引起了工程机械的更新愈来愈快。有远见的工程承包商对自己的施工设备应该有必要的技术储备,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利竞争,但又不可以盲目采购。借助租赁业的力量就可以经常保持施工设备的先进性,从而避免承担技术落后的风险。
6.技术进步展示了租赁业的前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技术进步明显增速,在我们还未能很好地完成工业化改造的时候,又迎来了信息时代。现在电子传感器、微型计算机、电液控制系统已经在工程机械上获得了广泛应用,使机器成了有思维头脑(微电脑)、感觉器官(传感器)、神经网络(光电传输)、五脏六腑(动力与传动)及手足骨骼(工作机构与行走装置)的机、电、液、信息一体化系统,并向着机器人化方向发展。机器设备的复杂系数愈来愈大,工程承包商要全面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技术已经愈来愈难。规范管理的租赁公司可以在采购、配套、操作人员及技术保养与维修方面提供系统的技术服务,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工程承包商在施工中的技术难度和运营费用。对于租赁企业,有了全面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把业务做精、做强、做大,前景也就不言而喻了。
徐州的工程机械租赁业
徐州市是中国有名气的“工程机械城”。徐工集团在册员工2万余人,卫星企业遍地开花,解决了徐州12万人口就业;徐工集团能生产16个门类75个系列330多个品种规格的工程机械产品,预计2003年的营业性收入将超过120亿元,被美国同行业者称为“中国的卡特彼勒”。
作为“工程机械城”,徐州不仅能够提供充足的工程机械产品,而且具有相当实力的开发研究与营销服务能力。徐州的工程机械营销服务包括技术咨询、整机销售、进出口贸易、配件供应、维修及租赁等多方位的系统服务功能。
1.经营规模
徐州地区从事工程机械配件销售和主机维修与租赁业务的企业有150多家(不计制造企业)从业人员1600多人。其中有80多家主营或兼营租赁工程机械的业务,拥有2000多台工程机械设备。每年出租4500多台次,业务辐射到苏鲁豫皖、晋冀京津、湘鄂赣浙沪等省市和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各个大区,远达新疆、海南、内蒙古,甚至东南亚地区,年销售收入约488亿元(包括其它业务收入)。其中最大的一家租赁公司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年销售收入3千万元以上的公司4家。
2.行业结构 目前徐州地区的工程机械租赁公司,就其所有制形式而言可归纳为三类:
①国有企业 主要是公路和市政系统对其下属施工单位所用设备实施市场化管理而组建的,摒弃了过去那种用设备靠调拨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这种形式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具有共性。
②国有转民营企业 主要是从徐工集团剥离出来经过民营化改制而成的。这种形式在其它地方也有。
③由民间资本组建的股份制或合作制民营企业 这些企业的组建者也多为徐工集团的原有职工。
3.业务形式 徐州的工程机械租赁公司实行的全部是实物经营性租赁。这是由于目前社会经济活动中债务链的困扰,法制经济与市场发展不协调造成的。这种金融服务的功能受到了限制,同时也制约了租赁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在一般情况下,目前国内融资租赁的风险很高,作为租赁公司不敢贸然行事,要求银行直接介入租赁业务也是不现实的。现在银行还只能开展向有信誉的租赁公司抵押贷款业务,这就算是支持租赁业了。
4.产品结构 徐州地区工程机械租赁公司的设备以筑路机械与液压挖掘机为最盛,压路机和拌和机主要是徐工的产品,平地机主要是徐工与天工的产品,摊铺机主要是徐工、ABG和镇江华通的产品,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主要是徐工和无锡的产品,路面铣刨机主要是维特根、镇江华晨产品,挖掘机主要是徐州卡特和烟台大宇的产品。其余的设备有装载机(徐工、柳工、厦工)、推土机(山推)、水泥混凝土输送泵(徐工)与输送车(徐州利渤海尔)及工程起重机(徐工)与塔式起重机等。其中徐工集团制造的设备约占60%(不含徐工合资企业),原装进口设备占7%,中外合资企业制造的设备占13%,其余的20%为国内其它公司生产的。
5.经营方式 徐州工程机械租赁业的经营方式较多,归纳起来有下列四种:
①综合性公司 具有机种齐全、配件充足、规模较大的优势,像百货店一样应有尽有,甚至还兼做主机销售代理商。
②套餐型公司 能针对某一种工程项目做设备配套和技术咨询服务,例如成套的筑路机械或成套的土方机械。
③专业型公司 只出租一两种设备,但具有配件供应、维修保养、司机培训等纵深服务能力,其特点是“小而精”
④单干户 一个或几个自己开车出租,几个单干户也可以互通信息“协作”去承包工程,其特点是遇有变故“船小好掉头”。
6.发展趋势 随着徐州的工程机械租赁业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施工单位对租赁业的依存度愈来愈深,现时还没有外资介入,而国有和民营共存的局面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什么时候能够放开胆量地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要看全国的大气候,关键是法制经济的完善与银行业的改革。现在银行还只能是揭贷款促销,这实际上就是融资销售,一些用户接受起来还仍有为难的情绪。
从全国来看,工程机械的租赁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没有必要对此感到惊慌。社会对工程机械总需求量取决于工程建设的总量,而不取决于经营方式。工程承包商不买了,变成了租赁公司买。因此,不会冲击新机销售。当然,因为社会存量资产得到优化配置,闲置的设备少了,这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引起销售市场的某些变化。但这些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其折旧的年限缩短了,从而加快了设备更新的速度,这有利于制造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和推动科技进步,更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工程机械租赁对徐工集团的影响
徐工集团有着充足的工程机械产品和良好的技术支持条件,能为徐州地区乃至全国的工程机械租赁业提供所必需的资源后盾。同时,工程机械租赁业也为徐工集团的市场开发、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提供了发展空间,表现为:
1.扩大了产品市场覆盖面 租赁业能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徐工产品的知名度,使一些潜在用户群体变成了现实用户。租售联姻,相辅相成,工程机械租赁业扩大了徐工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2.增加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仅徐州地区的租赁企业就有1800多台工程机械常年用于租赁,其中75%以上的产品是徐工品牌,据估计,徐工集团每年有50%以上的产品流入租赁业主手中,这是一个目趋发展的市场空间。租赁增加了徐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壮大了徐工集团的技术经济实力。
3.促进了产品市场开发速度 徐工集团每年都有10~20个新产品问世。这些新产品多由企业的下属部门以廉价租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试用,在试用期间由工程技术人员和维修技工跟踪技术服务,一方面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熟悉施工现场的的各种工艺需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改进方案。在新产品试用过程中,用户加深了对该产品的认识,为新产品的前期市场开发创造了条件,从而加快了产品的市场开发速度。
4.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一个大的租赁公司往往有很多台同一品牌的产品,他们反馈回来的需求信息和技术改进意见不但具有共性,而且能反映出某些数理统计上的规律,提高了市场反馈信息的可靠性。以此作为企业管理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参考,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提高拓展了信息源头。
5.加快了企业改革步伐 徐工集团各分子公司和工厂为了扩展营销业务,都组建了一些租赁业务部门,这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有帮助的。现在对这些业务部门实施了民营改制,并将其从主体业务中剥离出去,组建了职工持股的民营租赁公司。徐工把退出的国有资本用于集团主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进步,从而加快机制改革的步伐。
6.扩展了职工就业机会 徐州地区有几十家工程机械租赁公司,但从业的骨干人员几乎都是徐工集团分流出去的职工。他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专业熏陶,对工程机械市场需求和技术性能都比较熟悉。由于他们的带动,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闲散劳动力就业,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
7.增强了产品抗风险能力 用户在租用工程机械设备时,大多要求配带操作管理人员,特别是对那些技术含量高的大型设备,用户在短期很难达到全面掌握其使用和保养技术。徐工分流出去的这些人员,从原来的制造者成了设备的使用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好,熟悉设备性能,对完成施工任务十分有利。同时,这些人员的亲自操作减少了人为的设备事故,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从而增加了用户对徐工产品的信心,降低了徐工产品在市场上的风险。
8.形成了租售之间的亲和力 工程机械租赁业其实也是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大用户。租赁公司大都与制造企业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很需要企业的资源支持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徐州的一些租赁公司,他们经常与徐工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便产生了一种共生共荣的理念。这就使租赁公司与徐工营销公司之间有了一种亲和力。
结束语
工程机械租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其发展的需要和背景。如何培育和发展它,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了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气候,徐工集团把这些租赁企业推向了市场,这有利于徐州地区工程机械租赁业在竞争中成长,有利于外企投资和与国际市场接轨,使工程机械租赁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成为推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进步的动力。
4/19/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