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从机器美学看东方美学观念的发展
巫建 张杰 黄帅军
摘要:本文的研究视角在于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技术与艺术的互为关系等角度来分析,发掘机器美学具有的在整个设计发展史上一般容易被忽略的积极意义,从而对当代中国设计孕育走向未来发展的东方美学思想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机器美学,中国设计,东方美学,平衡
0 序言
机器美学就是以机器为隐喻,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笔者认为,设计观念是设计思维的起点与方向,机器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设计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手工艺时代发展到以大批量工业生产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中国设计面临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发展的时候,以纵深的历史发展轴线来重新审视机器美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必将具有深刻的意义。
1 机器美学的兴起
就目前公认的概念上来说,一般把穆特修斯对机器和标准化的肯定、机器倡导的德意志制造联盟视为机器美学的序幕,芝加哥学派与沙利文以及新建筑与国际风格都直接作用于机器美学,荷兰风格派和苏联构成主义为该风潮的两个重要核心力量,北欧朴素功能主义为其特殊分支,而德国包豪斯的建立,即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真正开端,则视为这场思潮的高潮与尾声[1]。在这里,不想再阐述机器美学的基本思想,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广义意义上的机器美学,追溯过往、启迪未来。
工业革命以前,生产力比较低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所呈现的美学观念体现在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造就了传统艺术和手工艺的辉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和生产程序的巨大改进,使富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从制造行为中分离。一方面走出了现代设计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打乱了之前建立的艺术设计的种种平衡关系,导致了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发展。另一方面,在初期,批量生产的仿制品必然缺乏优良设计所必须的、完美的手工技艺,大量用机械程序生产出来的设计制品使人们产生怀疑,从而在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就有了从艺术、装饰为主导向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历程,这即是对失衡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观念重新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的过程,这其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机器美学思潮。
18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没有给设计带来适合的新艺术美学理念可供借鉴,于是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与手工生产相比,机器的批量生产带来产品艺术质量的急剧下降和消费者艺术品位的降低。与手工技术相比,大工业生产技术无疑是一种进步,问题在于找到能与这种先进的大工业生产技术相匹配的艺术加以整合,从而形成新的美学观念,创造出能代表大机器时代的优良设计。人们希望在保持物质进步的同时,也能享受机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2]。
这时现代艺术中的一股体现具有民主思想、充分肯定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赞赏新技术、新材料的一股客观化趋势,遵循理性主义,用几何形体和简约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观对象,这些特性与大机器批量生产的标准化、机械化技术要求正好合拍,成为大机器生产的必然和最佳选择。在机器美学被实际应用到机器本身之前,以柯布西耶为代表的设计师们,首先让其在建筑和一些实用艺术品上予以充分的体现。而所谓的机器的兴趣倒不如说是对于简单、抽象形式的兴趣,他们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提倡科学的理性设计,正是这种建立在机械技术上的美学观念,确立了简洁、质朴、实用、方便的全新设计风格。
机器美学起源于对机器的承认,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也就是说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机械的内部逻辑来确定。它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3]。机器美学的真正兴起与发展,是大机器时代的生产技术与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相结合的产物,其所导向的设计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则是形式与功能互相协调、产品与经济互相统一的完美体现。
2 机器美学的客观历史意义
2.1 平衡技术、艺术和文化的关系
通过积极反省工业时代机器文明中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危机,并努力设法调和两者之间的冲突,寻求新的美学观念与设计形式以适应新的时代,从而为机器艺术化以及为工业活动赋予一些特定的文化意义,服务于生活方式的审美改造,并最终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2.2 正本清源的历史意义
机器美学作为一种艺术和技术的逻辑,既在艺术创造中,更是在设计的广泛领域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对当时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设计艺术流派的繁杂纷乱所导致的折衷主义的风格混乱与迷失和以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粗制烂造(唯技术论),找到了辩证解决之路。机器美学是新兴的工业时代的美学诉求,其心理基础是认为各样的机械本身蕴涵着美感,不仅是带来实利的功能之美,更主要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之美,它与古典美迥异其趣。它认为机械本身的合乎功能、技术逻辑的构造和外表具有一种朴素的不加雕饰的美,这契合了人类讲求逻辑理性的天性,又与人的求新奇变异的心理倾向若合符节[4]。
2.3 开启伟大的设计新时代
新的美学意识萌芽发展,并结合了由机器生产中所产生的理性美,从而设计便逐渐脱离纯粹的装饰。以装饰为核心的工艺思潮衰退,代之以与目的一致的功能主义设计,并最终发展到现代主义设计。而且,这些造型语言又是以之前的各种抽象艺术理论为基础的,从而实现了现代设计中技术和艺术的辩证统一,使现代设计最终确立并发展起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 东方美学的新生
3.1 中国当代设计发展状况
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仍然可以说,当代中国的设计在某种角度讲是没有根基的。中国同西方国家一样都有优秀的艺术审美和手工艺传统,但是西方国家通过各种设计运动,尤其是机器美学思潮的发展,以手工艺、绘画、建筑为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设计,并且所有设计流派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浓厚的西方古典美学内涵,为了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进行了长期复杂成功的转化[5]。我们中国缺少这样的转化环节,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在过去几百年的人为割裂与断层,我们设计观念的长河在这中间发生了断流,中国的当代设计也成了无源之水。虽然我们积极的吸收当代西方各国最先进的技术、艺术和文化成果来发展自己的设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没有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源泉,美学观念和设计形式呈现出了跟当年西方机器美学兴起之前同样纷繁杂乱的状况。各种设计风格充斥我们的现代生活的城市、建筑和产品当中,同时随着我们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在逐步增强、民族意识在不断觉醒。我们研究机器美学发展的历史状况,积极寻求适合本民族和时代发展的美学观念,在进一步改革现代社会物质外观的同时,致力于改造人们的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提升中国设计发展的地位。
3.2 中国设计崛起的时机
纵观设计发展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性,历史总是一定程度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美学观念与设计形式的衍变一直没有停止,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在分离与平衡中不断向前发展。平衡永远只能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复杂多样化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衍变,总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不断推动社会往前发展。现阶段,中国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是后来者,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开前人走过的弯路,更快、更高效地向前追赶,就如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跳跃式发展一样,这其中真正对我们形成考验的还是在全面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没有多少前人经验可供借鉴的时候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因此,我们研究机器美学的发展状况,使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培育适合当前中国自身发展状况的美学观念和设计文化,从而使中国能够成为世界设计发展的新的策源地和中心,成为真正的设计大国。
3.3 东方美学观念的发掘、再造
机器美学总的来说主要解决的是人和机器的问题,这也是工业时代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果的高度体现。当人类社会向未来的数字时代迈进的时候,西方以人为本理念已经在各个方面都显现了它的局限性。我们发现,古代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设计美学观念,却恰好符合信息时代的新美学观念应该立足于解决人、机器(产品)、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当代中国设计师在整个人类文明进化的大背景之下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质和历史使命,才能在向传统追寻文化血脉和灵感启迪时,从文化的发展动因上解读传统,产生我们应有的洞察力、理解力和美学观,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其独特的创造性。因此,在今天我们从新的视角研究机器美学,是为了以“反传统”的角度审视过去,创造未来,在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发展过程当中,让我们的美学观念和设计形式从割裂走向融合、统一,实现一种中华民族设计文化的新生。
参考文献:
[1] 李亮之.工业设计史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82.
[2],[3] 彭虤虤.现代主义形成原因再认识.[J].北京: 装饰.2004:122-124
[4] 徐迅.机器美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10;218-247
[5]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65±266 11/21/2009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