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工业设计的范畴仅指商品化外观、图样、图案之设计(Design),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与商业活动的发达,「工业设计」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工业设计新的定义应该是一种"结合工程技术(生产制程;材料;结构等)、人体工学(认知;人机界面;安全)、美学(风格;流行趋势)、市场 / 文化(市场定位;价格与价值;体验行销)、"等因素所进行之产品创作。实质的产出包含:产品外观设计、操作的接口、平面设计、机(结)构设计、工商业包装设计、模具开发等,配合行销更需涉及品牌形象化设计、商品电子化设计、与展示设计..等。
强调知识时代的今天,对"知识(Knowledge)"的描述 : 直觉为「浓缩的专业知识」因为它有一种很重要的特性,是能将数据收集,整理成信息,后转换成具有价值(Value)的决定、提案或对策。知识所以能发挥价值像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是属于人心的领域,而非机械地。
如依照前面所述,工业设计绝对就是一门"知识性(Knowledge)"的工作,是一种能够以复杂的形式来处理复杂的事务--美学、工学、商学一堆够繁琐的信息及需求纠结一起,他的价值显现在将市场的消费流行的情报与公司的策略,转换成可视化的创意,具有'整合、经验、对策、以致于直觉"的特性。
因此今天谈设计创新与竞争力,所要探讨的层面不但要考虑到深度更需谈到广度。不单单只有设计专业的本身,更涉及其它客观的条件。因为设计是一种知识性的工作,自然最重要的是需要经验的累积,这包括设计师、企业操作设计工作的经验,与实际把设计结果面向市场与对策结果的经验;这也包括政策建立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为适合国家主客观环境而去调整的经验 。 中国的工业设计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来全面积极推动,已经有不少发挥设计,形成竞争力的成功案例在国内外的市场上展现。
我对中国的设计现状了解是有限的,没有作过正式的研究与调查,实无完整的信息与数据作为建议的左证,想仅仅从产、学的角度与方向,加上一些过去的实务,来讨论并思考一些目前发展的方向与竞争的潜力。
-从"学"的角度
现在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设计毕业生可提供企业充沛专业人力,加上国外设计公司与设计师的进入带来许多新观念与知识,透过市场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和国际流行接轨与设计开发资源整合的机制。各地区关于设计的学术活动的热络,除了带动整体设计的活力也创造了与国际信息交流的互动模式。因为目前设计人力成本相对于设计先进国家为低,为设计业在国际间的合作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从知识的观点来看,因设计在中国仍属初期发展,整体学生素质尚未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设计教育与设计实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管道仍不够顺畅,培养之毕业生所具备之能力未能立即符合业界期望,缺乏国际化能力之培养,对于国际间各项趋势变动之反应能力也显得较弱。
我觉得其实中国有许多美学(绘画或雕刻)天份的学生,若能探讨适合中国发展的设计教育体制,让有天份的人才透过实务的训练,进而投入设计行业将会是一股很大的创新动能。
-从"产"的角度
内需市场的成长与竞争带动了企业对设计的重视,许多大企业近年来先后设立设计相关部门(如:海尔、 TCL、联想..),为创造自我产品开启新的格局,也让设计师有发挥的舞台。 设计执行(Implementation)能力逐步建立,设计关连技术如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模具开发等,都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但因客观环境所造成的大势所趋,使得多数产业在产品开发上偏重于制造生产,不太重视知识产权甚至以"拿他主义(抄袭)"的方式进入市场。在成本时效的考量下着重于缩短开发时程,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应用工业设计来开发新产品,但多压缩日程以致于设计者未能获得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创新,并且缺乏对消费者的生活形态、文化品味、消费习性、设计趋势作深入的研究。
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创新管理执行,也普遍未作长期的规划与探讨。我想若要将创新力变成企业在产品竞争的优势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从他山之石的经验来看,长期设计创新策略的规划并且坚持落实的执行,才是不二的正确途径。
因为普遍对于设计的价值认知与付费观念不足,造成设计服务业不容易在质与量方面兼顾,短期要形成规模化的设计产业尚未见到契机。
从其它国家的经验来看,强调政策的协力会是必要地。若能透过政策的配合,全面推动一般企业对运用创新设计之认知与对智慧财产的重视,会是对发展设计的竞争力形成一种强而有力的催化剂。
制造业强调的是"标准化"、"秩序"及"不变",所以只要把作业流程标准化,不管是生产外移或是接受不同订单都不是太困难的事。但是设计创新却着重在"变"、"乱"及"自由度"上。从知识管理的角度而言,制造业强调外显型的知识,而设计创新则强调内显型的知识" -- 外显性的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即可以诉诸文字传授给他人的技能与客观事实,如报告、手册、操作、软件指令。 "内隐性的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人类拥有却无法轻易描述的技能,判断与直觉;如对策力,创新力,Know-How.。譬如说,红色配绿色怎样才会被消费者认为漂亮 ? 这种操作的知识会跟主观的生活经验和美感(sense)有关,是不容易传达及复制。
面临全球化竞争的同时,在初期发展累积设计的技术时,必须不断努力地将原本内隐的知识标准化。因为唯有标准化过后的知识才能被复制,才可以避免许多可能重复发生的错误,并且从其中累积经验形成新的知识。
创新与审美的经验当然是设计师比别人更敏锐的判断力,转换成可以运筹的知识力,亦就是要能够自己懂得如何去完成(know-how),过程当中还需要知道加入其它的因素考量(know-why): 如工程的问题、竞争者的行动、市场的流行的信息与潜在的需求分析。这一部分便需要透过知识的内隐化加上外显化来控制。 也就是顾及深度与广度的层面。
就像美要成为一种共通的视觉的经验与文化的标准,而且能够转换成一种直觉的专业知识,便需要不断的演练、执行与洞察。 整体国家的创新与竞争力的推动一样要透过学习,交流其它的成功经验,并落实执行方能创造其价值与能力 。
大陆人口众多内需市场广大,经济改革开发加上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这样天时地人和的条件下,将会孕育出更多的中国知名企业,并设计开发出在大陆消费者心目中的好产品,足与国际品牌一较长短 。 相信这些成功的企业,会夹带着该公司在国内市场成功销售的条件与基础下,进而有机会转换成具有规模与现代化行销的体质,除了在价格与开发速度有竞争优势外,更加上设计创新的能力 。 定可逐步地进军国际市场,并可能在近期的未来站上一席举足轻重的地位 。
中国有非常悠久与优美的文化资产,足以为作为创造自我的设计风格的丰沛素材,适合中国市场品味的商品将随着国际竞争力延伸而扩散,我相信属于中华特色的美将会是中国设计与竞争力最大的内涵 。
2/11/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