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钢铁大国面临的挑战
200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与消费的国家。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场世界贸易大战就在钢铁业中爆发.各国在保护自己钢铁产业经济利益的同时,新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钢铁工业在产品质量、品种结构、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服务手段、管理模式、市场份额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钢铁企业信息化国际研讨会上概括了建设钢铁企业信息化实质所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着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加入WTO之后,我国钢铁企业正直接地、全面地面对国际市场的全方位竞争。形势要求我们加快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方式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信息化是个大战略。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不是政府要我们做或者政府出钱支持我们做我们才做的事情,它是钢铁行业自身提高竞争力、适应新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钢铁企业适应国际环境、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选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正在给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深刻变革。
钢铁工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是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快速的积累社会财富则必然带来资源大量消耗的矛盾。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是核心。由于国内需求的拉动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新世纪伊始,钢铁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产能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钢铁工业必然面临各种资源、能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审时度势,为了引导钢铁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钢铁工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采用工程科学技术,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把挑战转化为机遇,使钢铁工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健康稳步迈进。
二、信息化是钢铁工业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钢铁工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次品、降低成本、合理组织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清洁化生产、管理流程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改造落后装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为中国钢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机遇。特别是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优化设计、制造和管理,通过对各种生产和消费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大大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信息化是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化钢铁企业的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最优工艺控制,也可以大大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例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通过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使吨钢能耗由1990年的1017公斤标准煤降低到2002年的715公斤标准煤,每年减少能源消耗6000多万吨标准煤,对环境污染也相应降低。
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在钢铁企业生产管理诸多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例如:信息化能够为企业实现全面的、实时的、动态的监测和管理各种资源提供现代化手段,这些资源包括保证企业生产安全运营的水、电、煤、气、油以及原材料,能源信息管理系统、环保污染监控系统已经在钢铁企业得到应用;数据库技术可以对这些资源消耗量进行分析预测并作出预报预警,网络和通信技术可以将位于远程数据采集点的资源消耗的数据实时采集到信息系统中,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产销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的运行,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废次品,以销定产,以产定料,压缩库存,合理资源调配,避免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对设备的检点维修状况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设备未及时检修造成资源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智能化仪表将各种资源使用情况准确记录下来等等,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钢铁企业的各个环节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钢铁企业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推进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们在资源、能源缺乏的情况下推动钢铁工业化进程的良好途径。
提高竞争力必须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我国钢铁企业走合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是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结合我国国情、行业特点和重要技术措施,扎扎实实打好企业管理的基础,结合自身特点,重组业务流程,运用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等国内外先进的、适用的且成熟的信息化技术,使得企业的产品质量、成本、单耗、资金周转率等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逐渐缩小与境外同行之间的差距,实现内涵型及外延型集约化管理。
三、海外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
深入研究钢铁工业信息化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促进钢铁工业经济循环发展、综合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提高管理效率等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国内外钢铁工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0世纪70-80年代,国际先进钢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在建立一个逐步完善一体的、集成的管理制度。建立相对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设以大型主机为主的集中式信息系统。
20世纪80~90年代,扩大应用功能。完善从生产现场到管理决策的纵向集成;在核心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扩充开发新的应用功能;增加许多分布式信息系统;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资增大,信息部门组织更加扩大,人员增多;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企业运行不可缺的支柱。
20世纪90年代后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随产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电子商务的建设、信息系统的应用扩大到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应用,甚至同业之间的应用整合。
新世纪,大型主机上的成熟应用系统仍然是各大钢铁公司不可取代的关键支柱。
对比世界主要大钢铁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1.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2000年,在北美分公司实施了财务/管理会计、固定资产管理、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销售/分销管理系统,集成了从供应链到财务的所有数据。
2.浦项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从1974年开始建设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1999年,随着设备的不断扩充和对市场分析的需要,重新构筑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体系及ERP系统,包括了从综合销售计划开始到订单的处理、生产制造管理、发货流程管理直至售后管理等经营管理全流程,缩短了交货期,提高客户满意度。
3.美钢联和台湾中钢建成了新一代钢铁企业信息系统。该系统以订单(合同)处理为龙头,以生产销售为主线,以财务为核心,质量监控贯穿全线,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动态同步。这个系统以销定产、以产定料、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了库存,缩短了交货周期,改善了客户服务,降低了成本,显著的改善经营管理。中钢再加上管控一体化的优势,提高了信息的抗干扰性,优化了资金监控的细度和力度。
四、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中,明确提出了钢铁企业信息化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选择适用企业特点的信息化技术、系统或解决方案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平台。提出了信息化要有量化效益.这些都是经过几年来对钢铁企业信息化的调研分析,证明是符合钢铁企业实际情况。效益量化不但能够检验信息化项目成功与否,而且在规划阶段就能凝聚企业决策者的目光,正确实行“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抓住有显著效益的目标,提出具体任务,采取全面措施,达到重点突破。
宝钢股份公司作为行业信息化的先导,在创造性地应用扁平化的一贯制管理、消化先进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冶金工艺流程编码技术诀窍,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主线,即从订货合同到生产计划到作业计划到出厂计划的关键路径,集成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建成了综合产销系统即产销一体化系统,按合同优化排产,使薄板合同交货期从45天缩短为6天,内部生产周期缩短10%以上,生产节奏加快,降低库存3.5%;产品质量异议处理周期下降了20%以上,把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效益从隐性提升为显性。如今,宝钢股份公司在企业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把关键业务流程归纳为产销核心业务流程、科技管理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业务流程、采购管理业务流程、基础保障业务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和战略管理业务流程。其中基础保障业务流程则是对企业的设备、能源、环保等管理的业务流程,为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
2003年1月,武钢信息化一期工程的成功上线,为大多数钢铁企业作出了示范。因为武钢的生产装备和工艺状况及技术的改造过程,它的经营模式的变化过程与我国大多数传统钢铁企业相同或相似。武钢的信息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组织结构体系,实现了在销售、生产、技术、质量、产品出货和财务上的一级管理;增强了生产管理各环节的透明度,实现了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和监控;对包括设备、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各类基础信息资源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实现了管理高度集中、产销高度衔接、数据高度一致、信息高度安全和人员高度精简。武钢的信息化工程历经两年建设,建成有33项子功能、4080个软件程序、总程序量为800万条的信息系统。每年直接经济效益5795万元,订货周期由45天减至10天、用户异议率减少50%、合同执行率达100%、库存减少20%、客户订单跟踪查询从8小时提高到10秒以内、资金预算周期从110天减少到30天。
在钢铁行业中,马钢信息化建设属于起步较早的企业之一。马钢信息化一期工程——马钢管理信息系统 2001年通过了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冶金局的验收,并于 2003年获得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建成了覆盖全公司200多公里接入70多个局域网络的光纤主干网络,生产实时监控、经营销售、能源管理,物资供应、办公自动化等20多个应用系统同网运行。2004年,马钢的信息化二期工程随着新的生产线的建成已经正式上线,在生产管理与生产制造的全流程中,对成本、物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实现管理水平、装备水平和技术工艺的同步提升。
2003年,倍受钢铁行业内外关注的鞍山钢铁公司信息化工程项目正式启动。通过与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美钢联合作,开发鞍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鞍钢借助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规范,达到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模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该系统以炼钢、连铸、热轧和冷轧等主流程生产线为突破口,建成以生产、销售、质量技术和成本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基本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从订单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生产销售管理系统,并以此培养一批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2003年7月,经过将近两年的前期工作,首钢信息化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提出了建设集团公司信息平台和实现钢铁主流程全面资源规划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结合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集团公司管理流程的优化重组,使管理更加透明、业务流程更加顺畅,业务活动更加高效。
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将冶金行业列为全国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行业给予了重点支持,宝钢集团、鞍钢、武钢、首钢、攀钢、太钢、本钢、唐钢、邯钢、马钢、济钢、酒钢、昆钢等十三家重点企业获得国家国债贴息贷款23.3亿元,项目总投资36.2亿元。2003年,凌源、长治、北台也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国债贴息贷款。这些企业认真深入地分析本企业在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和响应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技术路线,全面的投资估算和量化的效益预测,他们在起步阶段就为工程项目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止到目前,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的钢铁企业还有衡阳钢管、江阴兴澄特钢、湘钢、涟钢、天津钢管、通化钢铁、新兴铸管、承钢、济钢、杭钢、石钢、宝钢集团上海一钢、邢钢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钢铁企业。这些企业信息化的起点高,投资从3000万元~2亿元不等,年经济效益在1000万~6000万元之间,投资回收期3~5年,投入产出比优良。正在进行信息化项目建设的企业有:鞍钢、首钢、攀钢、沙钢、太钢、邯钢、酒钢、梅山、昆钢、上海五钢、西林等企业;已经立项的企业还有本钢、唐钢、包钢、宣钢、长治、凌钢、北台等。计算机以及网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不再是可有可无,已经与其融为一体,成为不可离开的重要工具。
这些企业普遍的特点是领导重视,并能够亲自参与,组织机构健全,目标责任明确,技术路线选择正确,与合作伙伴合作良好,因此才能取得阶段性成果,效益明显。
五、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
为了促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部分企业信息化进行了调查,研究了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关键技术和技术路线。
我们提出的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引入管理流程并改造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管理创新;建立一个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的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企业运营的信息平台和重要的管理手段。
(一)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本任务
1.打通关键路径,实现产销一体。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从订货合同到生产计划、到制造作业计划、到制造作业指令、到产品入库出厂发运的信息化,生产与销售连成一个整体,计划调度和生产控制有机衔接。即使不改变工艺技术和设备也能缩短交货期、提高准时交货率,显著加速生产营销流程。可以看出:钢铁企业信息化要获得显著效益,要上台阶上水平,必须打通这条关键路径。
2.质量设计进入制造,质量控制跟踪全程。
3.成本管理覆盖生产流程,资金控制贯穿企业全部业务活动,不仅有事后审计,而且有事中监控,还有权威的刚性预算。
4.仓库管理的信息化,使得异地分散的实物实现就近存放和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储备。信息化后的仓库,实物和账目相符,可使库存合理化,压缩冗余。
5.阳光采购,整合供应链。采购信息化使科学合理的采购程序得以实施,制衡环节固化,有效掌握供应商动态,实施本企业采购战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采购品的合理价位,保持企业供应链的稳定。
6.销售网络化,实施信息化客户管理。
7.信息化的设备维修系统,减少非计划检修对生产的影响,提高设备作业率和完好率。
8.人力资源管理。除了劳动工资、人事、档案之外,现代的人力资源还应体现企业的人本思想,把对员工的考核、任用、培训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学习型的企业文化环境。
9.钢铁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除了和文字数字打交道之外,还要关注生产现场。因此,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需要的。考虑到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出差、厂长经理实时办公等因素,远程接入办公系统也是十分有用的。
10.董事会、经理办等企业管理的高层机构需要建设一个拥有商业智能的信息中心,以便能够看到企业每日动态、经营日结、财务月结、关键生产现场以及从数据仓库挖掘而获取的有关质量、销售、客户、成本、消耗等方面的深加工信息,以轻松驾驭企业。
1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设备管理、能源中心管理以及计量、检验化验、监测监控的网络化等等,都是很重要的。
1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13.能源管理。
14.铁前生产管理。
15.检斤化验系统和检测监控信息采集处理系统。
16.数据仓库和知识获取系统。
17.全面、统一、共享的企业信息网络平台。
18.电子商务在国家电子签名法的出台,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及电子银行支付系统的开通等安全保证措施及环境的完善的基础上,实现网上采购和销售业务。
19.体现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形象和与国际社会快速信息沟通的企业门户网站建设。相对于早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现代企业信息网络具有全面、统一、共享三大特点。信息共享到什么程度,与管理方法与技术进步有关。在钢铁企业没有打通订货、生产、质量、财务、销售关键路径,实现产销一体之前,生产制造与管理之间功能隔离,数据往往要落地,难以实现共享。现代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已经解决了传统制造业中CAD-CAM—CAPP- MRP11—ERP-SCM—CRM之间的集成,也解决了钢铁企业中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的集成,使得全面的信息共享得以实现。这样把握钢铁企业各种管理业务,体现了精益生产的思想,对生产经营活动能实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理念,可以说是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精髓不谋而合。
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
(二)实施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技术路线
总体来看,钢铁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有两条路可以走通。一条是全程性应用开发,成功例子很多,海外如美钢联、中国台湾中钢,大陆如宝钢、武钢、马钢、鞍钢等,其中倍受关注的鞍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由鞍钢与美钢联合作全程开发;另一条是引入有钢铁工业特色的ERP套装软件为基础,做局部适应性开发,这条路子也是成功的,如德国蒂森克虏伯、韩国浦项,我国的济钢、湘钢、涟钢、承钢、石钢、杭钢、首钢等。
选择实施信息化的技术路线要考虑行业的特点、产品的品种、生产的组织方式、资金投入的大小、技术力量的多少以及本企业的特殊需求等综合因素。
(三)信息化效益量化的问题
我们强调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驱动原则,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驱动。特别地提出项目要有量化的效益。提出效益显著的项目就是好项目,没效益的项目不干的鲜明口号。为提供企业参考,根据国内外实践,我们提出了效益的若干量化数字,例如,交货期由月缩短到以周直至以天计:准时交货率提高10个百分点、加速资金回收100— 200天、压缩库存5%~15%、降低采购成本1%~3%、减少用户质量异议50%等等。
六、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共性技术
1.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产销一体化
抓住关键业务,信息化与流程管理科学化有机结合,以市场为导向,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打通销售、质量、生产、财务、存货和发运的关键管理流程,把客户订单自动转换为生产计划、作业指令、质量保证书、发运单,提高交货期和交货准时率,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产销一体化系统跨过管理和控制的接合部,覆盖了企业资源理系统中的销售、质量、生产、财务、存货、发运和 MES的主要功能;集中反映了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被公认为钢铁企业信息化效益的催生婆和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宝钢股份、武钢、上海益昌薄板、湘钢、通化钢铁、马钢、上钢一钢等企业在主要生产线上实现了产销一体化系统。
2.体现钢铁工业特色的制造执行系统MES
制造执行系统MES覆盖了能源中心的管理、铁前生产管理、炼钢、连铸、轧制及涂镀等工艺构成的制造过程,重点在炼钢之后。它的功能是,按照用户订单,编排、协调由炼钢连铸轧制涂镀组成的工艺路线,并根据质量判定的结果,调整中间产品,使之均衡而经济的生产,最终把订单转化成作业指令。这中间还要采集工序成本数据和能源消耗的数据,提供给上一级的财务管理。 MES要管理工序的规范和作业标准;对用户订单做出质量设计,计算新需要的材料并提出申请。基于此,确定铁水需求量和必要的铁水预处理计划;编制冶炼计划、浇铸计划、轧制计划、精整计划、涂镀计划。据这些计划,发生相应的制造命令和取样检化验命令。MES还要收集各工序的生产实绩、收集中间产品库及成品库的库存实际状况。完成炼钢及精炼的成分判定,浇注、轧制和涂镀质量判定。根据生产实绩和质量判定以及ERP发来的直接指令,对作业计划做出动态调整。为了保证制造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对在线运转的工艺设备进行监控。MES向PCS收集生产实绩和检验化验结果。它接受从ERM来的用户订单信息,并向它反馈用户订单执行状态。所有这些,都包含了钢铁工业的特色。
宝钢股份、武钢、湘钢、马钢、邯钢等企业的项目建成了重点产线的MES;上海宝信、湖南创智、冶金自动化院等IT企业在钢铁企业MES的核心软件的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3.企业资源全面管理系统ERM
企业资源全面管理系统以产销一体化系统为核心,集成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运行和维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能源管理、铁前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办公自动化、企业驾驶舱(可视化信息中心)等,构成钢铁企业的全面资源管理系统,打造企业信息平台,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钢铁企业的资源全面管理系统ERM,与ERP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宝钢股份、武钢、马钢、衡阳钢管、江阴兴澄特钢、湘钢、通化钢铁、天津钢管、承钢、涟钢、新兴铸管、杭钢、上海一钢、石钢、邢钢和济钢等企业的项目在建设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中以宝钢股份和杭钢项目覆盖的部门厂矿和业务范围最大;武钢、马钢等企业正在开展二期工程,以拓展ERM覆盖的部门厂矿和业务范围。
4.钢铁企业的知识获取和管理系统KMS
目前,宝钢股份和通化钢铁、兴澄特钢还在ERM之上建立了钢铁企业的知识获取和管理系统KMS。其基础工作是建立起一批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数据仓库。对这些数据仓库进行联机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获取知识,实施深度数字化管理,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服务,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5.把握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难点:产销一体化中的计划排产和调度优化
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从订货合同到生产计划、到制造作业计划、到制造作业指令、到产品入库出厂发运的信息化,生产与销售连成一个整体,质量设计进入制造,质量控制跟踪全程,计划调度和生产控制有机衔接。美国美钢联、德国蒂森克虏伯、韩国浦项、中国台湾中钢及我国内地宝钢、武钢、湘钢等企业的实践证明:钢铁企业信息化要获得显著效益,必须打通这条关键路径,打通了这个关键路径,还不算解决了企业信息化的全部问题;打不通这条关键路径,还没有解决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根本任务。
打通这条关键路径的难点在于产销一体化中的计划排产和调度优化。
钢铁工业生产流程包含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具有高温高压高速的特点,存在许多突变和不确定性因素。要求对应急处理和例外处理能动态响应。同时,在钢铁生产中,质量控制可能改变工序。—般的,由于中间产品或在制品呈高温状态,前后生产工序相互影响,特别是短流程或 CSP生产线,没有缓冲中间库,对生产顺行的要求非常高。
钢铁工业生产的上述特点要求实时动态调度,需要 MES承担起一体化的计划编制功能,包括炼钢连铸顺序排产计划、加热炉顺序排产计划、轧制程序排序计划、精整线顺序排产计划、热装热送的连铸热轧排产综合排序计划等,以及生产计划的调整和变更。钢铁产线的排产和调度属于多目标多约束的优化问题。需要研究提供各种约束条件的定义和判定功能,提出多种排产和调度算法。
宝钢股份、鞍钢、武钢、马钢、湘钢,邯钢等企业和上海宝信、冶金自动化研究院,创智、冶金工业信息中心等IT企业开始研究这一技术。
6.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编码体系
有人把信息编码称为企业信息系统的神经系统,说明了它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地位和重要性。钢铁企业的编码体系要能够准确、惟一的反映企业内一切原物料、设备、产品、帐务、规范、标准、作业、机构、人员等事物或管理的特性、内容加以分类有顺序的编排,并用文字、数字或符号有意义地表示出来,使其在信息系统运行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益。钢铁企业的编码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发展,它的内容包括编码的原则、编码的方法、编码的分类、编码的组织和实施、编码的维护和管理。
目前,宝钢集团、武钢、马钢、鞍钢、首钢、承钢、通钢、湘钢等企业已经建立了满足本企业信息系统特点的编码体系。SAP公司、中冠资讯公司、宝信软件公司、冶金工业信息中心等在致力于研究钢铁企业的编码技术以及它的形成体系。
12/4/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