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任经济通过透明的经营绩效管理流程来培育信任,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柯维(Stephen Covey)是柯维领导力中心(Covey Leadership Center)的前CEO,在他的努力下,该机构成为世界最大的领导力开发公司。他还是CoveyLink网站的共同创建者和CEO,通过该网站他就领导力问题向全世界的企业领导者提供咨询。柯维在以下访谈中谈到了缺乏信任是如何损害公司业绩的,以及公司可以如何通过更透明的业绩管理来培育信任。
信任是什么
你的新书《信任的速度:一个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强调信任在公司文化中的重要性。确切地说,你对“信任”的定义是什么?信任的意思就是信心,它源自对品德和能力的信心。定义信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借助它的反面,即不信任和怀疑。当我对某些人的工作计划,或是他们的品行,或是他们的执行能力持怀疑态度时,我就不信任他们,我会因我对他们的感觉而有所保留。你认为在许多公司里都缺少信任吗?
绝对是。相关的数据多不胜数。华信惠悦(Watson Wyatt)的一项研究显示,只有49%的员工信任他们的上级管理者。我的经验是过低的信任度会使经营成本加倍,使完成工作的时间增加两倍,我称之为低信任税。无论何时只要有这么一大块价值被遗忘,即只有不到一半的员工信任其管理者,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企业通过增进信任来改善经营的机会。是什么导致了对公司领导者的信任下降?
有很多原因。在许多案例中,领导者不信任员工。信任总是相互的。如果我是一名员工,而上司对我好像不信任,那好,既然他们不信任我,我会以牙还牙,也不信任他们。
也有许多事实表明,不信任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件公司丑闻,我们也许能够从打击中恢复,但是以后会变得疑心重重。我们会想,“还有些什么事情?另一只靴子何时落下?”造假行为的累积后果显然就是不信任与相互怀疑。
信任推动变革顺利进行
企业可以创造出一个高度信任的环境吗?我认为这是可能的,因为我的前提是这样的:信任并不意味着你撒手不管并且说,“看,我信任你,你说什么都好。”信任意味着呈现事实,也许包括公司必须成长这一事实,以及公司领导者希望他们的员工怎么做。信任还包括阐明期望,而这种期望是双向的。另外,信任还包括对这些期望的责任心。履行责任的行为可以建立信任。
最好的责任心就是大家对他们共同制定的标准负起责任,而制定的过程并非传统的讨价还价,而是一个真诚的、公开的、坦率的讨论:我们想要做什么,要设定什么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如果没有CEO的努力推动,变革还有可能吗?
如果是CEO在推行这一举措,你的确能做好它。如果你不能确定CEO是否参与,而改革者是某些中层领导,这将是更大的挑战。借助中层来推动变革不是最好的方式。努力提高你的威信也许会好一些,这包括把你自己的工作做好。
最合适提出需要变革系统的人选就是在旧制度下做得极其出色的人。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且被大家认为很正派。如果他们德才兼备,就会有很高的威信,他们就有资格站出来说,还有更好的方法。
信任带来财务回报
从增进信任中得到财务回报,你有证据吗?
当然有。华信惠悦于2002年对不同公司的11,000多名经理的研究表明,在股东的总回报(股价增值加上分红)方面,信任度高的企业超出信任度低的企业达286%,接近3倍。
根据Gr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的研究,造就最佳工作场所的主要决定性特征就是相互信任。在这些公司里,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以及各个团队的经理之间都相互信任。Great Place to Work Institute和《财富》杂志每年合作评选出美国100最佳雇主,这一条件占了很高的权重。除非你的公司文化中有相对较高的信任度,否则你上不了这个榜。在一项为期7年的研究中,名单上这些公司的业绩超出市场平均业绩达400%。
在学校里也是同样的结果。根据斯坦福大学的布里克(Tony Bryk)所做的研究,在信任度高的学校提高分数的可能性比信任度低的学校高出3倍半。在外包关系中也有这种现象。根据华威商学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一项研究,基于信任关系的外包关系,相比于那些只基于服务水平协议与合同的外包,会享受高达40%的“信任红利”,即它们的业绩要高出40%。高信任度和优秀业绩之间存在相关性,我称之为信任经济学。信任总是能影响两个可度量的结果,即速度和成本。在某种关系或一个团队以及一个公司中,当信任度下降,速度会下降,成本会上升。这等于是一个税项。当信任度上升,速度会上升,成本会下降,这等于是一项红利。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清楚,并且可以预料。
信任总是影响速度和成本,而你能够衡量速度和成本,所以也就能衡量出信任的经济效应了。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所谓“软性的”、社会的效用,并因其影响经营速度和成本的方式,明白它是一种清晰可见的经济驱动因素。
提高整体公开透明程度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有没有什么风险?
我并不是在鼓吹一个愚蠢的或盲目乐观的方法,让企业不加区分地信任每个人。那是盲目信任,那样会受到欺骗。我所宣扬的是“聪明的信任”,即根据三种实际情况来定。首先你要看实际情形、要做的工作。其次你要看其中的风险,不同结果出现的概率,以及这些结果的重要性和可预见性。第三你要看相关人员的可信度。基于这三种因素,你就可以决定你能给予的信任程度。
整个前提是这样的,你一开始要怀着信任的态度,然后加以验证,而不是反过来一开始就想“我不信任任何人,除非能得到证明”。信任,但是要在过程中验证。
没有什么比信任跑得快,没有什么比信任经济更能为你赚钱。信任真的改变一切。
7/15/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