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维护人员被动地应对多套管理工具、多种形式的警告、分离的故障和投诉等,不仅大大降低了已有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造成 公 司 资 源 的极 大浪 费,也造成了IT管理严重脱节于企业业务的整体管理并缺乏宏观视角。
新业务的扩展更不断引起IT建设和维护成本的飞涨。更严重的是,这些都给网络和业务的进一步扩展和升级设置了重大隐患。每一次改造和升级,原有的监控工具和维护人员都将面对巨大的再投入和再集成任务。种种迹象表明,企业普遍缺乏一个有效、实用的综合管理工具来实现完整的IT架构综合管理系统。
管理发展历程
中国企业的IT管理从最初单一网管需求到IT架构的综合管理需求,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前期网络管理系统的主要对象是网络平台系统,包括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网络管理系统在建设初期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初步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络系统运行状况的整体展示,实现对网络平台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实现对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建立网络故障的告警机制,初步实现对网络故障的及时监控和反应。
前期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企业的网络管理搭建了一个基本的管理系统,初步满足了对网络系统的监控需要。
传统IT管理的不足
目前很多企业的IT架构管理已经从建设阶段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因此在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期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
网络管理需求不明确前期的网络管理产品大多与网络应用同步建设,较少考虑到网络管理的需求,从而造成建设与实际应用要求脱节,管理系统缺乏整体规划。各种管理产品的无计划性采购,造成各厂商的管理界面不统一、数据无法互通、缺乏协同工作,简单的一个业务处理过程往往要开好几个窗口来寻找设置的菜单。管理上更无法从整个IT架构系统视角来进行,基层运维人员也无法在同一管理平台进行管理。
网络管理产品缺乏易用性国外网管产品具备较严密的体系结构,产品线丰富,成熟度高,为网络管理建立了初期的网管模型。但是全英文的界面造成了中国员工使用不便的局面。前期的网络管理产品一般仅支持集中部署模式,造成管理人员在日常监控中的不便。此外,由于产品本身技术问题和实施问题,运维人员往往被大量警告信息淹没,难以迅速判断故障源。种种不便,造成网络管理系统在建设完成后运维人员不愿意使用的状况。
缺乏对于业务的监控在运行维护阶段,运维人员维护的重点是业务应用。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网管产品普遍无法提供对应用对业务流的监控,提供给运维人员的只是一大堆的数据和表格,并没有直观地说明任何问题,造成了网管运维人员认为“网管无用”的错觉。这类管理产品典型地缺乏实用性。
对网络安全缺乏足够认识在网络建设初期,企业往往忽视网络安全建设。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步发展,来自外部的黑客攻击、病毒入侵,以及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误操作,造成网络风险日益加剧;在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后,企业又往往对安全进行独立考虑,网络管理与安全管理各自为战,造成管理手段的割裂,同样带来了安全隐患。
管理系统软件自身的问题和部署的问题 在网络建设初期,企业往往没有考虑过软件本身的运行稳定性以及部署结构的灵活程度。
其实上述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管理依赖于IT 资源的业务而引起的,因此对业务流的管理才是 IT 管理的终极目标所在。
架构管理关键在融合
综合IT架构管理是融合了网络管理、主机系统管理、应用服务管理、业务管理、性能管理、资源管理等各种IT因素的统一管理,要求上述各项管理数据共享集中,并进行平台性的管理。因为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上述这些管理都是紧密关联、不能分割的整体。
中国企业目前已经意识到,IT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应扮演为企业业务服务的角色,须摆脱IT 管理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摆脱IT管理与业务管理相脱节的现状。企业都需要一个从业务视角出发、全面的、易用的IT综合管理系统,从被动分散的维护转变为主动集中的控制和管理;需要将来自IT环境的管理数据,最终映射为依赖这些资源的业务及职能的可用性和健康性,使IT架构真正成为保障业务服务水平的、可管理、可控制的业务平台。
7/12/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