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一大批专利技术的非职务发明人执著地热爱着所从事的发明创造。他们将其发明创造视为自己的儿女,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他们不懈地努力着,期盼发明创造能付诸实施、贡献社会。他们中不乏有成功者,但大多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尚未获得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不少人的工作、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形成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体。他们为什么难以成功?他们需要社会什么样的关心?
非职务发明人:现状不容乐观
因申请141项专利、拥有42项专利权(其中有4项为发明专利)的45岁的任文林在武汉非职务发明界内小有名气,被媒体誉为“发明大王”,由于多年来痴迷于搞发明而耗尽财力,妻儿离去,家不成家,因此,又有人称他为“专利流浪汉”。
从1992年至今,任文林当了12年的独立发明人,众多专利中,有关“锁”的专利申请有30项之多,且获得11项授权,其中有3项发明专利。按理说,拥有如此众多专利的任文林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绝对是企业争相抢夺的对象,即使其中只有几项专利得以实施,他也早已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可谁能料到,为了坚持发明,他不仅妻离子散,而且每月还要坐上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车,到原工作单位江汉油田领取300元失业救济金。十几年来,且不说分文未得,他光是用于申请和维持专利的费用已不下20万元,而这一切都是靠向亲友借贷、社会友情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来维持的。
仅从武汉一地300多非职务发明人的群体中就可以发现,目前和任文林一样境遇的占了大多数,像研制疗伤奇药的夏志陶、陈青云夫妇、“发明人与投资者联谊沙龙”牵头人谢裕川和全国第一个磁化杯专利申请者刘耀友等等。他们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手中掌握着致富的专利技术,却要靠救济过日子,有的甚至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沦于社会边缘。
实践表明,某种意义上说,一项专利的寿命不是其法定保护期,而是其市场寿命。过去专利不能及时转化成产品,企业家缺乏独到的眼光、魄力以及资金不足被认为是主要原因。而现在,发明人的观念误区已成为专利转化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许多非职务发明人将专利技术当作自己发家致富的源泉,这一点并不错,但是,他们往往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估专利技术的价值,他们不想也没有能力参与专利产业化的过程,只想依靠一次性转让专利取得巨额财富,即所谓的一口吃个“金娃娃”,在谈判时漫天要价,致使专利被年复一年地束之高阁,直至实用和创新的价值渐渐消退,最终未进入市场便被淘汰。
非职务发明:空间面临被压缩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比例为9:1,也就是说10件发明专利中有9件属于企业或者科研机构。而我国则反过来,非职务发明与职务发明的比例是7:3。
毋庸置疑,我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按综合指标特别是从具体执行方面来考察,中国并非知识产权强国,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比例倒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这是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许多政策制度缺陷必然导致的结果。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员工进行发明创造,并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多的职务发明人随之涌出水面,与清贫、依靠自我发展的非职务发明人相比,无论是从科研条件水平还是产业化发展而言,他们都有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显然,职务发明的地位得以凸现,无疑给许多“闭门造车”且难以开启市场之门的非职务发明人带来了冲击。业内有关专家指出,随着企业对专利及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职务、非职务发明比例格局将重新“洗牌”,我国非职务发明正面着空间被压缩的严峻挑战。
非职务发明人的自省:别把专利当文凭
尽管非职务发明人目前大都拿着专利吃救济,以致于被称为“专利流浪汉”,但其中也不乏成功者。“把专利做成产品甚至小量进入市场后再寻找资本合作,和仅仅拿着一纸专利证书待价而沽相比,两者命运往往是天壤之别。”武汉东立产品制作所总经理汪汉东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一言概之:“别把专利当文凭!”
当时,刚刚从海南辞去工作回来的汪汉东天天为找项目着急,一天坐在家里苦想时,突然发现邻近药厂的宿舍楼不少窗户都钉有雨阳篷,不过基本都是在两个简陋的三角撑架上放一层牛毛毡。这一发现让他激动不已,如果能用新材料做成一种精致的雨阳篷,肯定会有市场。
不久后,汪汉东拿着设计方案申请了自己的第一个专利,但并没有急于找资金进行批量生产,而是先投一小笔钱做成产品。不过,这项专利从申请到完善为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一年间,几乎耗尽了他的全部积蓄。1993年初,当汪汉东把新生产的雨阳篷安装在自己家窗户上时,寻求合作者纷纷追踪而至。
到了1995年,汪汉东的雨阳篷生产如日中天,为他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奠定了经济基础,他也从此踏上科研--产业化--科研的良性循环之路。
在比较非职务发明的成功者与失败者时,有关专家指出:“像任文林这样拥有100多项专利的‘发明大王’,与其每年要投入几十万去维护,还不如像汪汉东一样,先把财力和精力集中一两个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上。”
当然,面对非职务发明人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也应有所作为,像采取一切必要的方式为广大发明人搭建转化平台,扮演好时代赋予政府机关“中间”的角色,营造良好的环境,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缺失,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珍爱每一点智慧的火花,尽一切所能为它们添加催化剂,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智慧的翅膀不再沉重,让智慧之火成燎原之势,促进中国经济的飞跃是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抓紧做好。
11/27/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