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精梳棉、Modal纤维及山羊绒的性能及其混纺纱的工艺及质量控制实践。
1原料选择
1.1精梳棉
普梳棉针织物由于短纤维含量高,在使用过程中易起毛,染色不艳,降低了产品的档次。经精梳后的棉织物,其外观、服用性能、产品品质均有较大改善。生产时,为了体现产品的丝光效果和产品档次,原棉全部选用新疆长绒棉。
1.2 Modal纤维
Modal纤维选用奥地利兰精公司生产的产品,规格为1.45dtex×38mm,这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透气性,手感柔滑,有丝的光泽,良好的染色性和悬垂性,价格适中。
1.3 山羊绒
山羊绒细度细,手感柔软、滑糯、飘逸,纤维截面呈圆形,光泽柔和高雅,纤维长度一般在25—40mm,非常适合在棉纺设备上加工,但价格昂贵,限制了它的使用量。另外,羊绒鳞片光滑,卷曲少,纺纱抱合力差,且质量比电阻较高,在纺纱时容易产生静电,引起缠罗拉绕皮辊现象。羊绒如单独加工,通常要加和毛油和水,现与棉和Modal混和后纺纱,不但使加工变得顺利,还能使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蓬松性得以改善。
2工艺流程
2.1 精梳棉的加工流程
A002D型抓棉机-A006B型自动混棉机-FA106型豪猪式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单打手成卷机-A186F型梳棉机-A272F型预并条机-A191B型小卷机-A201C型精梳机
2.2 精梳棉/Modal/羊绒(63/27/10)30tex×2混纺纱工艺流程
精梳棉+Modal+羊绒:A002D型抓棉机-凝棉器(预混)-A002D型抓棉机-A006B型自动混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单打手成卷机-A186F型梳棉机-A272F型并条机(三道)-A454型粗纱机-FA502型细纱机-1332M型络筒机-FA706型并纱机-VTs-09型倍捻机
3 主要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说明
3.1 开清棉工序
3.1.1 在生产精梳棉时,为了实现精梳棉与其他两种纤维在抓棉机上混和,在精梳机的牵伸部分作了一些改动,将牵伸部分的中皮辊取消,这样原本由两个连续牵伸区变成了单个牵伸区,最终,精梳机输出的精梳条在较大的牵伸作用下被不停地拉断,以便于与Modal、羊绒在抓棉机上实现混和。由于牵伸区的罗拉隔距远大于棉纤维长度,故在牵伸拉断须条时不会造成对纤维的损伤。这种方法比起用人工将精梳条扯断要方便省力。
3.1.2 三种原料的混纺比为精梳棉63%,Modal 27%,羊绒10%,按比例称好后先人工少量混棉,再铺放在圆盘抓包机中,通过自动混棉机的“横铺竖取”,使三种原料得到初步混和。
3.1.3由于棉已经过精梳,杂质已基本去除,Modal纤维长度整齐度好,不含杂质,羊绒的含杂一般不超过0.2%~0.3%,所以开清流程中跳过豪猪式开棉机,以保证原料充分混和,以梳代打,减少落杂和纤维损失,同时其他开松机件的隔距应放大,适当减慢A092A型给棉机和A076C型成卷机的打手速度,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或因打手返花而形成的棉结。棉卷定量为400g/m,棉卷重不匀为1.1%。
3.2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主要以梳理为主,为保证梳理效果,锡林与盖板采用紧隔距,并采用较轻生条定量。针对纤维长度长、含杂少的特点,为减少纤维损伤和不必要的落棉损失,降低刺辊和锡林速度,放大刺辊与给棉板的隔距,除尘刀高出车框水平面3mm,刺辊转速为650r/min,锡林转速280r/min,锡林与盖板隔距为0.20、0.18、0.15、0.15、0.18mm,生条定量为19g/5m。
3.3 并条工序
采用三道并条,通过单纤维之间的混和,提高成纱品质,并合根数为7×8 x 8。同时配以恰当的罗拉隔距和合理的后区牵伸,提高熟条条干水平。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图片) 3.4 粗纱工序
为减轻细纱工序的牵伸负担,确保成纱条干均匀,粗纱定量偏轻掌握,并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同时考虑到须条中的主要成分棉经反复加工,其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已有所减弱,为减少粗纱退绕时的意外牵伸,粗纱捻系数适当加大。粗纱定量为4.7g/10m,后区牵伸为1.18倍,粗纱捻系数94,罗拉隔距25mm×35mm,钳口隔距5.5mm。
3.5 细纱工序
为提高成纱条干水平,稳定成纱质量,生产中采用了较小的后区牵伸,将牵伸负荷集中在前区,并优化钢领钢丝圈的匹配,选用了较小的钳口隔距。考虑到成纱用途和织物风格,捻系数不能太大。主要工艺为:捻系数为310,罗拉隔距19 mm×34 m/m,钳口隔距3.5 mm。成纱质量为:断裂强度13.9cN/tex.强力CV值7.5%,质量CV值2.1%,条干CV值12.4%。
3.6 捻线工序
为了体现针织成衣舒适柔滑蓬松的手感和优雅自然的光泽,股线捻系数偏小掌握,选为221。
4 结语
由精梳棉/Modal/羊绒混纺纱制成的针织成衣,具有柔软滑糯的手感,自然高雅的光泽、良好的透气吸湿性,不但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人对“时尚、高品位、自然新颖、舒适”等的需求,还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11/27/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