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近年来,主要工亚国纷纷制定各种发展计划,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nslry )转变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新潮流。
一、主要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美国、日本和德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制造大国,也是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公布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年》的数据,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5.4%、15. 9%和8. 5%,高居世界的前三位。
1、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制造业就稳居世界霸主地位。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曾被严重削弱,在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上业领域的国际市场占有份额大幅度下降,工业品进出口产生了巨大逆差。
为了重振霸主雄风和确保国际竞争优势,美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计划。先后于1990年、1993年和1997年分别实施了'先进技术计划"、先进制造技术计划"和"下一代制造--一行动框架"。1998年,美国进一步制订了"集成制造技术路线图计划",提出未来制造业面临的六大时代特征,即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和资源有限、科学技术发展加速、信息大量广泛分布、用户需求高及个性化、产品与技术的知识含量高:2004年2月,布什总统发布了"鼓励制造业创新"的总统行政令。2004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4年制造技术竞争能力法》,强调要通过财政支持发展新的制造技术,提高美国的制造能力;每年投人1500亿美元把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列人"影响美国安全和经济繁荣"的22项技术之一加以重点研究开发。
美国政府把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走政府以科技政策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第一,科技研究和开发经费占政府预算的比重逐渐上升,早在1993年度预算便达到了756亿美元;第二,政府的科研投资重心由军事技术转向民用技术。民用研究和开发费用所占比重由1993年以前约占2O%增至50% ,增加额达70亿美元;第三,为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采取了把全国的大学、企业、研究中心、政府实验室甚至个人计算机联网的做法,以促进科技成果尽快有实验室走向市场。第四,重视教育和职业培训,为高技术工业提供更多的科技人才:
经过90年代技术革命和生产模式的转变,美国制造业迅速走了低谷,资本利润率由1990年的4.2 0}c增加到1998年的5.9 %;销售利润率由1985年的3.8%上升到1998年的6.0 % ;劳动生产率在1990年代的增幅高达138.7 %;实现了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同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优化了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也为美国整体经济的技术进步、结构系统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更重要的是,制造业作为美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其先进程度是美国引领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领先于其它国家,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确保了美国经济的竞争优势。
2、日本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二战后日本制造业迅猛发展,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年均增长率高达13%。70年代,日本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到50年代,日本已经超越欧洲几大工业国,而且在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制造国。其制造业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以耐用消费品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亚;二是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井强调技术的消化和创新,技术产品市场化速度迅速,能对市场变动作出快速反应;=是自动化大规模生产,而且强调小塑、节能、环保;四是推行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群化,以几家高关联大企业为中心,形成联系紧密的产业群;五是强调管理科学化,不断创新生产管理模式:
90年代后,日本经济进人了长达10多年衰退停滞期,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历来主张通过政府干预、用产业政策来引导和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早在1980年,就颁布了《推进创造性科学技术规划挑1985年又制定了《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实行税金扶待政策。1995年,日本政府提出"科技创新立国"战略,颁布了日本有关科技的根本大法,即《科学技术基本法》。19%年又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木计划》。这一切都使得日本政府和地方机构在制订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时有法可依,具有很强的法律制度保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和激励性来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限于自身实力和条件,日本在"高、精、尖"科技开发上难以与美国竞争。因此,日本通产省在选择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采取务实和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一般避免对该产业中最尖端、可能也是最著名的项目的扶持。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策略是从相对简单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始,然后设法比其他国家做的更好、更有效率。只有在掌握了相对简单的技术之后,日本企业才试图转向更加尖端的领域。
日本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最为成功之处,是生产模式的创新,创建了诸如精益生产模式、作业站生产模式和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模式等。作为生产模式的一种革命性创新,精益生产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福特生产模式,综合了单件生产与大量生产的优点,既避免了前者的高成本,又避免了后者的僵硬化。
3,德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德国是老牌的制造业大国,其支柱产业是机械、汽车、仪器设备、电子和化学业,制造业综合实力排名居世界第三。受世界制造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德国制造业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1992-2002年德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例从10.3%下降到7.6%。在此背景下,德国政府出台了名为"生产2000"的制造业战略计划,以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①推进制造业的发展、确保和增加就业机会;②确保德国的研究水平;③确保和提高德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④提高制造业对市场的快速适应能力;⑤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促进制造业的现代化;⑥采用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能力的生产方式;⑦"清洁制造,,,改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⑧促进和改善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该计划的研究重点是:①产品开发方法和制造方法,特别要研究如何缩短产品开发和产品制造的周期,以便对新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响应;②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经济学,即开发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并制订新材料的标准.开发可重复利用的产品,开发能进行"清洁制造"的制造过程;③面向制造的后勤学,特别是研究加速产品制造过程和减少运输费用的方法,同时也应考虑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④面向制造的信息技术,特别要研究通信技术,开发面向制造的高效、可控的系统;⑤在"动荡"环境中的生产,即研究开放的、具有学习能力的生产组织结构,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⑥其它热门课题,如全球制造,企业协作和与其有关的标准。
在此计划的执行下,德国制造业出现较好的复苏趋势,并加快了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近年来,德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增长,占世界总额的比值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位。其中,2004年德国机械制造业产值达1360亿欧元,稳居世界机械市场分额第一(19.3%)和出口第一的宝座。
二、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动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制造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导致了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二其变革的动因主要有:
1、科技革命的深化。
信息技术和数字化革命的深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其次,知识信息的模块化和知识的可让渡性的提高.以及知识、技术可获得性的增加,导致了企业间竞争、尤其是人力资本间的竟争加剧,使长期保持其创新利润的能力越来越弱;最后,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使企业的规模组织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总之,科技革命的深化,对制造业的创新、组织结构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2、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下业品的偏好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市场的不可预期性和不确定程度增加这为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从而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如何以小批量、快批次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动、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对灵活度和可持续竞争能力,对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3、环境约束的强化。
传统工业发展方式造成了全球性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因而,可持续发展作为标志人类文明史进人一个新阶段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被提到全球战略的高度,成为了一种世界潮流。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条件下,制造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大规模"滥用资源-制造产品-排放污染"的粗放生产,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重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迫使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
4,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也是先进制造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动因。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明显加快,从"全球采购"到"全
球制造"的全球资源配置也日益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纷纷采用"全球采购"、制造业务外包、OEM或EMS等形式,把非核心部件的下游制造业务,甚至是整机制造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地区,而本土公司只保留研发和越来越少的核心制造业务。这样,留在本土的制造企业集中资源,专注于产业链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极大地加快了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
三、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从发达工业国到新兴工业化国家,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世界制造业领域,全球化、高技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敏捷化、集成化、集群化和绿色化等,各种生产模式的创新层出不穷,呈现出缤纷多彩的变化。概括起来,其发展趋势主要有5:
1、由一国制造向全球制造转变。
与以往的跨国公司分散在国外投资设厂进行生产不同。首先,全球制造以发达国家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为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劲,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不得不放弃传统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底成本优势,接纳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生产;其次,全球制造是一种全面的全球化。制造业的资源配置,不仅仅由一国范围扩大到了世界范围,而且制造业正向生产全球化、营销全球化、融资全球化、服务全球化和研发全球化方向发展、例如,以往制造的技术研发多是在封闭状态下独自进行。现在,为了提高新技术生命周期,减少研发风险,提高竞争力,制造业跨国公司逐渐加强了研究开发的全球化合作;最后,制造业的集群化也扩展到了全球。集群发展是现代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全球经济中,大跨国制造公司欲获得竞争优势,仅靠本国的企业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全球的中小企业合作,形成全球性的产业集群,也使国际产业链细分化。
2、由实体制造向虚拟制造转变。
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虚拟制造成为可能并开始盛行。虚拟制造是凭借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组织方法、控制工具和无形资产,去整合别人的资源和力量,以其独有的核心能力进行整体策划或资源调配,以达到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周期缩短,并以低成本和高市场灵敏度参一与国际竞争。
3、由完全制造向总装制造转变。
网络提供了制造商和加工厂之间的最短路径连接和最快速度成交的现实可能性。利用这一优势,制造业在范围内建立零部件的加工基地,自己负责产品的总装与营销。这种经营模式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总装制造不仅重视发展制造业技术,而且强调全面提高基础零部件技术水平。零部件、元器件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领域,没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产业的存在,制造业就难以发展。
4、由单纯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
由于制造业的利润从总体上来说呈递减趋势,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呈利润递增趋势。跨国制造公司出于追逐利润的需要,纷纷调整其战略,将竞争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以提高制造业的获利能力。今天的制造业所考虑的绝不只是产品设计和制造,而应包括从市场调研开始到售后服务、直到产品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体现全方位为客户服务。同时,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主要表现为市场的多样化、分散化和个性化,产品的内涵从单一扩展到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跨国制造企业调整其战略,将竞争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从而加强了制造业服务业化趋势。
5,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传统制造业是一种牺牲环境、片面追求眼前经济效率的粗放型生产。而先进制造业强调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所提供的产品必须具有全寿命周期无污染、资源低耗及可回收、可重用的特征,它涉及到环境、社会、经济综合性等问题:向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既是最新的发展趋势,也是21世纪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制造业从设计、制造营销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业生产过程的绿色革命,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5/21/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