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料加工过程中,软化是一道关键的工序。为了达到所需的软化效果,各厂家研究出各种各样的软化设备,目前软化设备归结起来主要有3大类:第1类为软化箱,该类型设备由于缺陷太多,已经淡出市场;第2类为立式软化锅,该类型设备由于消耗动力高,制造及维修复杂,存在死角等问题已逐渐被其他产品取而代之;第3类为卧式滚筒软化锅,该类型设备最突出优点为消耗动力低,是立式软化锅消耗动力的1/6~1/4。第1代滚筒软化锅由于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功率消耗低等特点,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被我国中大型油厂广泛采用。
1优、缺点分析
虽然第1代滚筒软化锅因其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生产实践中第1代滚筒软化锅的缺点也逐渐暴地出来:①由于加热列管为类似“鼠笼”式的结构,加热列管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列管两端与盘管焊接处应力集中,导致焊口经常开焊,并且开焊部位均为难以焊接的部位,蒸汽及冷凝水从裂缝处流出;因而造成软化效果差,去水能力下降,情况严重时必须停车修理;②旋转接头处经常漏水、漏汽,密封环磨损严重,不便于维修;③软化锅内的冷凝水排出不畅,导致加热列管温度降低,对油料加温软化效果下降;④开车时加热列管内的空气无法排出,空气被封闭在加热列管内,由于空气的传热效果差,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影响换热管的传热效率,见图1。 (图片)
1— 传动齿圈2—锅体3—加热列管4—旋转接头6—轴向支承7—机体支架
图1第1代滚筒软化锅2改进措施
针对第1代滚筒软化锅暴露出来的缺点,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试验,对其进行了改型设计。改进后的滚筒软化锅已经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情况良好。下面具体谈一下第2代滚筒软化锅的改进方案。
首先,针对第1代滚筒软化锅加热列管管端易开焊的问题,第2代滚筒软化锅加热列管在出料端焊接于集汽室的管板上,为固定端。在进料端,加热列管被浮动支撑于支撑板上,加热列管外壁与支撑板孔间隙lmm,加热列管受热膨胀可以自由伸缩。消除了因热膨胀而引起的对加热列管及其焊缝的损伤。第二,第1代滚筒软化锅旋转接头漏水、漏汽及密封环磨损等问题,其原因除了旋转接头自身问题外,主要是安装时旋转接头、软化锅进汽管、软化锅三者不同心,造成旋转接头内双转动体,使密封石墨环不平衡磨损而漏水、漏汽。第2代滚筒软化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把进汽管焊在软化锅集汽室上,缩短了进汽管长度,增强了进汽管钢度,焊接时就能有效地保证进汽管与软化锅的同心度,同时改变冷凝水排出方式,使出水管由原来的旋转改为静止,这样就使得旋转接头内双转动体变为单转动体,从而降低旋转接头近一半故障率,有效地解决了旋转接头漏水、漏汽问题。第三,软化锅冷凝水排出问题,第1代滚筒软化锅的冷凝水由于受旋转接头限制,冷凝水只有超过旋转接头才会排出,这样就使软化锅一半加热列管内积存冷凝水。加热列管与油料换热部位主要为中下部列管,管道内积存冷凝水,管壁温度受冷凝水温度影响,温度不高,影响油料温升,从而影响油料的软化效果,降低了蒸汽利用率。第2代滚筒软化锅设计时采用虹吸排水装置,该装置由虹吸管和冷凝液罐相配合,虹吸管深入冷凝液罐底部。蒸汽加热管中的热蒸汽释放出其潜热,冷凝水通过自身重力作用,流到低端汽室的冷凝液罐中,在汽室内外压差作用下,通过旋转接头内的虹吸管连续排出软化锅,流入疏水系统中。第四,第1代滚筒软化锅工作时,加热列管内会存有一定量空气,这些空气无法排出,影响加热列管的传热效率。第2代滚筒软化锅设计时采用在加热列管浮动端加排气集圈,用排气软管和加热列管相连,排气集圈上加装排气阀。选用国外某公司的排气阀,该阀的特点就是只能排空气,而不会排除蒸汽,这样就可及时地将加热列管内的空气排出,提高了传热效率。
第2代滚筒软化锅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改进:自软化锅壳体尾部等距分布的6个排料口排料;在软化锅排料口端围绕软化机壳体有固定卸料箱体(出料斗),卸料箱体顶部有1个法兰口,以便于热气排出;为了防止旋转筒体运转时,进料口与卸料罩之间漏汽、漏料,用耐磨密封带密封,密封带由固定夹板夹紧,且由弹簧拉住,紧贴于旋转表面。见图2。(图片)
1— 连接软管2—排气集圈3—空气排放阀4—传动齿圈5—锅体6—托轮7—加热列管
8—蒸汽分配室9—旋转接头10—虹吸管11—6—轴向支承12—机体支架
图2第2代软化锅3性能对比
通过以上改进,提高了软化锅的各项性能,在各油厂的生产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表1为第1代和第2代滚筒软化锅应用情况对比。(图片)
3/14/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