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科技观察研究所在法国外交部的授权下,编写了有关中国的2006年12月版《中国科技现状报告》。该报告尽管采用了一些不是最新的或不够准确的数据,但仍反映了欧洲科技届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主流看法,对中国目前积极发展科技和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25年前,中国还是一个科技力量薄弱的国家,今天却加大步伐完成了科学技术革命。中国的科技进步工作主要是由中国科学技术部负责,宗旨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使科学技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中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中国2020年进入世界主要科技领先国家行列。
中国政府于1978年起开始执行科学技术革命的政策。最初制定的指标没能完全达到,但是90年代末期再次兴起及快速发展的科技改革的成就却不容否认。
中国的科技改革主要围绕着四个方面:改革科技结构及其资金模式;拓宽科研经费渠道和加强科技人员队伍;集中科技力量,优化科研部门和优先领域;加大中国科技对外开放的步伐。
中国的科技改革最初模仿的是苏联模式,同时吸取了西方模式的精粹。在这种模式下,科研经费主要用于提高科技竞争力,特别是主要倾斜在应用科学项目,发展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此外,大学由于科研活动不断扩大,同科学院及其它科研院所一起,积极参与到科研和技术的发展进程中。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研的投入,其科研投入位居世界第三(2006年底可能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和美国。从1998年起,每年科研投入以15%递增,中国的DIRD/PIB比率,2004年达到1.23%,但低于美国的水平。2004年,中国有115万人从业于R&D领域,其中有92万名研究员,中国从事R&D的人力资源,仅次于美国。中国从2000年起科研人员增加了25%。
科研人员择优录用,主要集中在实验室或科研院所,他们的科研活动集中在由国家确定的优先领域。这类实验室数量不多,有163个重点实验室,十几所大学,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这样易于迅速集中装配最尖端的科研设备,结合在国外培训过的中国科技人员,发展对外国际科技合作,弥补空白和落后,获得知识并提高中国科研能力达到世界水平。
尽管中国R&D投入主要目标是针对应用科学和发展高新技术(只有5.7%的国内R&D投入用于基础研究),然而,中国在世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还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5年内中国在世界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数量翻了一番。2004年,中国在世界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数量,位于全世界的第5名,成果显著。中国发表了世界科技出版物的5%,仅次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领先法国。这一成绩在材料科学领域(数学、物理、化学和理工)尤为显著,但是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较为滞后。中国科研论文发表的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其发表物的国际能见度却比较低,应用指数为0.5,低于世界和欧盟25国平均指数的2倍。但中国在数学和工程领域却达到了0.7。
在技术领域,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弥补其落后。中国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园区,其中一些在创新领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弥补落后,中国正逐步为外商转让权术提供优惠条件,中国积极鼓励外国研发机构在华建立中外合作研发机构或独办研发机构。这项政策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科研中心落户第三多的国家,有700多家国外科研中心在中国落户。吸引世界科研中心落户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可以享用廉价的人工费、广阔的中国市场、同当地科研部门和大学合作的机会等优势。如果说这些研究中心通常主要以中国市场的需求而开发技术,而现在已开始根据中国市场进行创新,瞄准国际市场来开发技术。在中国的外国投资一般集中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汽车制造和化工产品领域。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在欧美申请专利的数量不多,中国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非常有限,但是从2001年起中国开始有所改善。2004年,中国申请国际和欧洲专利的数量占0.9%,大概有1200件申请,占美国颁发专利的0.4%,是630项专利,比1999年提高了125%。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中国2005年位居世界申请PCT专利的第10名,占申请量的1.8%。中国希望在国家确定的优先领域内提高其技术竞争力,特别是生物医药、BTP家用器具和电子电器方面。
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合著论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其合作发表科学著作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科研的主要合作伙伴。这主要体现在近年来中国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欧美国家在国际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数量,相差无几。美国发表科研著作的数量占全世界的1/3还多,它同时也是中国的主要科研合作国家。
此外,中国还与其亚洲的近邻国家开展了丰富的科技合作。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科技合作国家,还有新加坡、南韩等国家或地区,和这些国家合作发表的科研著作占中国与国外合作发表科研著作的10%。中国同时还优先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开展合作,而这两个国家也把与中国开展科技合作作为其国际合作的重点国家。
过去,欧盟国家与中国的科技合作略显滞后,但近年来的一些举措已经使中国参与到欧盟及世界的大科学计划中,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欧洲伽利略计划、ITER计划、欧盟25个成员国的科研框架计划等。
欧洲仅有3个国家,德国、英国和法国排在中国前10个合作国家名列中。法国是中国的第7个科技合作国家,与中国合作发表的科研论文仅占中国合著论文的5%,德国和英国是其的2倍。中国是法国的第16个科技合作国家,与法国合作发表的科研论文仅占法国合著论文的2%。中法科技合作长期处于相对低水平状况,但近年来加强了中法两国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科技合作。近期,中国科学院和法国的主要科研部门都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比如:与法国科研中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法国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法国卫生与健康研究院、法国农科院、法兰西科学院等。近10多年来,建立了多个中法联合实验室,如:中法信息、自动化和应用数学实验室(LIAMA)、中法催化实验室(LFCC)、中法基因和生命科学实验室、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等。
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在双方政府的推动下,同时也是在双方教育部门自愿开放和国际化的趋势下,中法高等教育部门密切联系。法国目前是世界上接纳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位居世界第6名,排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之后。
为了确保中国处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中国必将继续努力加强其科研和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是创造财富的源泉,科研创新也是消除目前制约中国发展,如在减少能源消耗、环保、卫生方面,不可缺少的源动力。在这些方面,欧盟国家可以成为中国合作的重要伙伴。中国和欧盟27个成员国的科技合作应该继续并不断得到加强,以便保证欧洲成为21世纪世界上主要科技强国——中国的重要合作者。
2/29/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