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现代模具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为节省流量,手机版未显示文章中的图片,请点击此处浏览网页版
摘要:现代模具企业的发展需要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模具技能人才的培养应改变师徒相承的旧模式,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重。将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前途有机结合起来,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可行的培训晋升制度,运用企业文化、校企合作、职业跟踪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模具技能人才。
关键词: 培养模式 知识结构 晋升制度 校企合作 跟踪教育
模具制造技术水平正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模具制造水平不但要有先进的制造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有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模具技能人才是指掌握了现代加工实用技术,结合了丰富的模具设计或制作经验的人才。模具制造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使得这类技能型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传统的模具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的模具品种单一。属于典型的经验主义生产企业或作坊式的家族企业,其人才培养方式基本是依靠“传、帮、带”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进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任人唯亲或知识技能的近亲繁殖现象,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现代模具企业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到更加快捷、精益、生产过程集成化。与此相应的也要求技能人才专业化、全面化、现代化;即要求模具制造人才在精通一种现代制造技能的同时,全面了解或熟悉模具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技术,而不再是只完成单一工序的产业工人。需要其从自己最精通的专业技术拓展技能,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现代模具企业中较为典型的两种技能人才分类及其相应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1 典型模具技能人才知识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以上两类人才,现代模具企业的其它每一工序环节也都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来承担,才能生产出精密可靠的模具产品。
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师徒相承的技艺传授模式显然不利于新知识、新工艺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反而会使知识技能的传授走入固步自封的狭窄道路中。而依靠对外招聘人才的办法虽能解一时之急,但却不能稳步建立员工的归属感,只能暂时解决企业某些方面的技术问题。现代模具制造不是普通大批量机械生产,而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各个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区别较大,模具制造工序中技术运用方式各有特点,需要每一个环节的成员精通本专业技术的同时,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生产运营方式,顺应企业生产特点进行制造活动。从自己企业一路培养上来的人,才能对企业自身的运作方式、成本要求和质量要求了如指掌,也更有归属感和责任心。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最终会表现为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及行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同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具体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建立系统的、有层次的培训晋升制度。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目标方针纳入企业长远发展计划,具体做法可将培训提升的机会与竞争激励机制相结合,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科学地建立人才梯队。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2 培训晋升制度模式

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现在许多模具企业为了激励员工,都有一系列的加薪升职制度,许多企业编有详细的发展远景规划,却没有将员工的培养成才规划进去。没有尝试用培训机会替代直接加薪的一揽子计划,而其实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模具行业,培训机会应该是更好的双赢方案。对于不同层次、不同职务级别的员工,应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技术等级的职业培训。形成人才梯队,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为了更好的完善激励机制、维护企业利益,应考虑在被培训者接受培训后或接受培训的同时令其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和相应技术难度的技术工作。使其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尊重感和归属感,这样的做法与单纯的经济利益相比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重视企业文化的教育培训作用,使全体员工的技能普遍提高。模具精英人才在模具企业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普通员工的技能对模具的生产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模具企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由于一个社会组织总是与其他社会组织保持着一定界限,这就使得每个组织分别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知识与规范体系。美国教育家贝克尔说过:“组织特有的知识可以通过企业正式的教育来学习,而组织文化则渗透于组织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能通过日常的方方面面的活动来学习。”个人的知识技能是社会文化积累、组织工作情景和个人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模具企业具有其特殊的工作情景,员工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同时,按照该企业特有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操作,潜移默化地接受着企业“生产技术文化”的熏陶和教化,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和培训,或者称之为制度培训方式。因此,切不可忽视模具企业的技术文化建设。
模具生产的突出特性在于其每一个工序环节都包含着相当的技术成份,每一个工种都需要专才承担,因此企业的技术文化必须充分应用制度培训方式,对每一个工种和操作细节都予以规范化,从而不致影响企业的质量。如下图表所示为某模具企业的模具抛光工序作业规程:

(图片)

这样一个不为人重视的工序都规定了详细的作业规范,由此可见该企业生产文化的涉足范围之广。这种作业规范能使员工快速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质量要求和操作方法,无形中起到了快速培训的作用。
3、校企合作,推行有目标的“职业跟踪教育”。
所谓“职业跟踪教育”是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校把教育作为终身服务,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返回学校进行实践磨练后的职业教育。理想的模式如图所示:

(图片)

职业学校和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长期合作,将职业教育服务和企业用人晋升制度紧密地结合来。现行的模式是学生在模具专业高级班或大专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工作则与学校基本没有关系;以后的职业教育全依赖学生自己和生产实践。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学习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学习的兴趣和动能大大减弱。而校企结合的跟踪教育使学生的职业实践更有目的性,有助于学生了解职业特点,明确职业方向,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经过职业实践后再回到学校进行知识提升和更新,能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行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不论我们选择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还说:“一个人越是具有学科结构的观念,就越能毫不疲乏地经历内容密致和时间较长的学习节目。”学生了解了行业知识结构,能有利于理解有关课程,并使其展开思维,自由运用,并增加对专业的兴趣。掌握了行业特点,还有利于学生从已知推导未知,理解原理,还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通向迁移学习的大道。
对企业来说,与职业学校建立长期合作的职业跟踪教育可以为企业分担培训教育投入,有利于科学合理使用企业人力资源,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争取进修晋升机会,进一步树立企业凝聚力。
4、推广模具企业间技术交流,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技术培训
如前所述,现代模具技术发展速度飞快,各模具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创出许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模具制造方法和技能。如果希望企业主动地将其技术成果拿出来让同行共享那当然是不现实的,但由地区性的模具行业协会牵头,组织模具企业针对技术专题开办交流培训班则是十分可行的,模具企业可以进行互惠互利,取长补短的技术交流活动,同时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例如关于模内双色注塑技术就是一种专业化很强的技术,很少有厂家会做,在深圳模具行业交流举办的一个技术讲座中,参加的企业都展示了自己专长的技术,其中某模具厂的双色注塑技术讲座尤其令人受益匪浅,其工艺原理和制作经验如下:

(图片)

图5 双色注塑技术原理

制作经验:
1)射嘴尽量设计短一些,母模部份尽量薄。
2)设计第一射时要保证第二射产品料厚一致性,以防止第二射外观面因料厚不均而出现阴影。
3)两定位环外径精度要求一致,最好为119.90mm。
4)两射模具,公模与公模,母模与母模,厚度必需一致。
5)冷却水路设计要便于机台的安装,根据机台不同来设计。
6)分型面尽量设计成平面,方便后续钳工装配。
通过这种类型的行业讲座,使参与者了解了当前模具技术的最新发展,开阔了眼界。每一个模具企业作为社会组织总是与其他模具企业保持着一定界限,这就使得每个企业分别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技能与技术体系,长此以往则难免产生模具技能走入固步自封的狭窄道路中,而通过行业专题研修班则会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会促使员工有机会尝试比较不同的操作技能效果,淘汰旧技能,推广先进技术。
同时,专题研修班具有一定的技术针对性,特别是在模具行业中,许多具体的技能操作本质上不是高深的知识或学科理论,而是一些操作心得或技艺经验,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讲可以是关键技术经验,而关键技术往往是思维跃迁的质变核心,操作者在通过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交流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工作经历与之比较,容易得到启发,进入领悟期,使平时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代模具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模具企业经营者应摒弃短视的旧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重。将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前途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培训制度及合理的企业人才梯队,才能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和良好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刘德恩 等著 《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新如 心理学。《新世纪出版社》。
3、 [美]贝克尔著,粱小民译:《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15/2008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