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专利体系下的创新与进步
《专利体系对创新与进步的危害及对策》是“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经济学系列”中《创新及其不满》一书的副题。作者亚当·杰夫和乔希·勒纳颇有先见之明,抓住了今年美国专利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今年9月7日,美众议院以225票赞成、175票反对通过了《美国专利改革法案》(Patent Reform Act),被称为美国专利法55年来最全面的一次修正。用一句话概括这场改革的实质,就是:捣蛋的不能妨碍真干的。
长期以来,大量的捣蛋分子用诉讼妨碍真正干活的创新者,使专利体系反而成为创新与进步的绊马索。包括IBM、微软等大公司都深受其害。积弊既久,引起民愤,终于点燃了目前这场专利改革的燎原大火。
三明治专利的所谓“发明”:上边一片,下边一片,中间填料位于密歇根州的Albie,是家经营三明治小本生意的作坊。他们按照19世纪英格兰移民带过来的三明治做法,老老实实干活,从来没想招惹谁。然而,2001年的一天,Albie忽然接到一纸通知,声称三明治已被注册为6004596号美国专利,Albie生产三明治“侵权”了。专利的内容几近相声《挠挠》:上面一片面包,下面一片面包,中间加上填料。Albie明白,他们遇上捣蛋的了。
《创新及其不满》一开头就讲述了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说明当前专利体系面临的困境。象三明治这种流传了上百年,约定俗成的简单方法,竟然被美国专利局授予专利。这与其说是鼓励创新,还不如说是妨碍干活。设想一下吧,如果我把“不”这个字发音中的摩擦音(b)方法申请了专利,你要反对我,就不能说“不”,只能用非摩擦音(p),说成“噗”,这不跟放屁一样吗?
这种荒唐事,同样发生在互联网领域。当年,亚马逊将单击(1-Click)据为自己的专利,曾引起硅谷的恐慌。我现在的七键鼠标,有一个红键就是双击键。按一下,等于是双击。我不敢肯定,从法律上说,这一下算单击还是双击。人们为了躲避无所不在的“侵权”,开始把一切能想到的方法都注册为专利,以便自卫自保。就是这样,他们还是忽略了一样:超链接(hyperlink)。英国电信就真的向美国联邦法官Colleen McMahon正式要求,目前全球所有网站所使用的每一个“超链接(hyperlink)都侵犯了他们在1976年申请的专利,都应该向他们交纳专利费。这种无理要求如果被批准,全世界网民都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大家都熟悉一种令人反感的现象:一个人干,两个人看,三个人捣蛋。由于专利制度上的缺陷,给不干活专捣蛋的人,提供了折腾真正创新者的机会。改革专利制度,成为美国上下强烈的呼声。出乎意料的是,最“苦大仇深”、改革要求最迫切的,不是专利使用者,而是美国的一些顶尖专利大户,也就是那些真正的创新者。例如IBM专利向来首屈一指,但长期被SCO胡搅蛮缠式地咬住,直到最近才摆脱。微软专利也很多,甚至也有捣他人蛋之举(比如2003年5月27日的“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专利),但更多情况下,是被一群想发财想疯了的打劫者纠缠。他曾为“EXCEL”这五个字母吃了许多苦头,付出了代价。制度设计不当,甚至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SCO从LINUX的创新主将,到放弃创新,再到“专业”打劫创新者,法庭上落得身败名裂,就是不当制度造成的悲剧。
竞争优势大师波特曾针对这股日盛之风忧心忡忡地担心,美国如果继续这样舍本逐末,把精力从创新转向打官司,将失去竞争优势。
捣蛋的不能妨碍真干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专利体系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创新。可以说,创新是目的,专利体系是手段。捣蛋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手段当作目的,为专利而专利,为诉讼而诉讼,走向为钱而伤害创新的反面。专利制度中,凡是有助于捣蛋者这种行为的设计,就是问题所在。
在这次美国专利改革中,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诉讼成本问题。具体来说,对专利侵权诉讼进行辩护的成本太高。这有利于捣蛋的人,不利于干活的人。亚当·杰夫和乔希·勒纳在《创新及其不满》中根据2000年的调查指出:大型(风险超过2500万美元)专利侵权诉讼的辩护成本大约为200万美元 ~ 450万美元。对于风险低于100万美元的案件来说,成本为30万美元 ~ 75万美元,或者大约为有争议金额的一半。
这就导致一种反常现象,如果遇到专利敲诈,证明清白的费用,比自认倒霉的费用还高。作者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早期的Rambus内存条(RDRAM),它很快过时后,Rambus公司将自己的专利与后来跟他无关的SDRAM内存标准捆在一起,故意设下圈套。误中埋伏的Infineon为了证明自身清白,在法庭已确认Rambus欺诈事实成立的情况下,仍为这种“毫无事实根据的、不合理的和无意义的”辩护付出了800万美元之巨,还不如当初乖乖交上“打劫费”划算。这种费用最后高到连微软、苹果都叫苦不迭,终于引发50年来大变革。
进一步分析,诉讼辩护成本高的另一面,是捣蛋成本低。主要表现在专利申请的门槛低上。此前专利制度的设计,有意向权利人倾斜,加之专利剧增,官方无暇认真审核,使大量归属不合理的专利和不符合条件的垃圾专利,得到法律肯定。导致近年美国专利诉讼猛增,演变成劣币驱逐良币,追杀主流创新者的“时尚”。
其中一个突出现象,是小公司打劫大公司。象穷人打劫富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小公司发现,既然申请专利门槛如此低,与其老老实实搞产业,还不如钻大公司的空子,把大公司申报遗漏的技术抢先申请为专利,再反过来敲诈大公司更加划算。成了,一夜暴富;不成,也无所谓。结果,创新者反而被捣蛋者左一个绊马索,右一个绊马索,疲于应付,难以集中精力在真正的创新上。不难理解,这次专利改革的反对者,许多都是小企业的代表。当然也包括象高通这样的专利“皮包”公司。
物极必反。这回《美国专利改革法案》对那些捣蛋者有点“时候一到,统统报销”的意味,一是建立“先申请制”,二是设立无效专利再审程序,三是降低赔偿金。《创新及其不满——专利体系对创新与进步的危害及对策》一书可以说是改革的理论根据,不愧“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它对中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启示人们:对专利权利人的保护,不是越高越好。保护过高也会出乱子。我国深受美国专利体系不合理之害,DVD行业全军覆没、TD下一步仍将被咬,都是实例;向内看,专利内斗之风也不可涨。所以我们要开始研究专利体系对创新与进步的危害及对策,推动公平和谐的创新。 1/23/2008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