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略有误解或者偏见的人,经常会拿“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借口,好像这个市场变化无常,没有什么规律,无法掌控,只能跟着感觉走。其实,对战略的误读或忽视使很多企业疲于奔命,始终处于“救火”的状态。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每天24小时变过吗?太阳从东边出来,从西边落下变过吗?男女有别变过吗?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始终保持高速成长变过吗?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变过吗?都没有变过。说这些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那就是环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市场变化也有规律,你可能不知道或者无法把握这种规律,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大家知道科学就是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战略所要解决的就是把看似没有规律的环境或市场总结分析出规律来,换句话说,做营销就是找出市场上各种变量之中的不变因素,并根据这种不变因素来制订战略、设计产品和提供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制订战略的前提是进行市场细分,唯有这样,才能缩小目标,看清在一个小众市场上哪些因素是相对不变的参数。
所以,那些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的人,其实是没有认真研究过市场,无法找到市场的规律而已。记得一位老中医说过,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可以从病人的脉搏里测量出27个参数,而普通人只能测出一个:心跳。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因为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能在微弱的信号中提炼出来有用的信息,再根据这些信号的强弱和27个参数的不同组合就能诊断出病人的问题所在。
做营销与中医诊疗有很多相似之处,做营销的人需要给市场号脉,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从微弱的信号里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结论,而所有的战略与计划都是基于这些加工过的信息来制订的。
那么战略到底是什么?这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战略就是实现目标的计划;战略就是选择谁作为竞争对手;战略就是为了壮大自己,削弱敌人;战略就是达成外部机遇与内部资源的平衡;战略就是明确企业希望给客户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等等。如果企业能把这几种解释综合起来,一定会得出客观的结论。
把好想法变成现实的五步曲
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十个字”,不管是什么规模的企业,什么性质的企业,要想健康发展,都会涉及到企业管理这五个最基本的要素:方向、目标、战略、战术、监控(图一)。通常说来,企业家(或董事会)对方向和目标负责,基层管理者对战术和执行负责,中层管理者对监控负责,而高层管理者对战略负责。
我们还可以把这十个字分成三个层次来说明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方向与目标。即企业想往哪个方向走,企业的理想是什么,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以及企业在未来3年、5年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换句话说,是一个公司的长远定位和追求。
第二个层次是战略。即企业实现上述目标要分几步走,每一步的里程碑是什么,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成功要素分别是什么,由谁去牵头实施每一项战略,评估一项战略成败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负责评估战略实施的结果。
第三个层次是战术和监控。
即企业如何迈出第一步,如何把战略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动作,以及第一年的具体实施计划,包括详细的任务说明、责任人、评估标准、评估人和评估时间等。
这三个层次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没有方向,就不可能有目标,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战略,没有战略自然也就没有战术,没有战术同样就无法监控,企业的运作就可能成为一些人随心所欲的“活动”而已。战略处于中间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没有战略,再好的想法也无法变成现实。
大家通常讲的“计划”一般是指第三个层次的分解动作,或者叫战术方案,只考虑到未来一年(或半年)的计划,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环境、竞争的变化等因素加以调整。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目标和3-5年的战略是不能经常变的,这些东西经常变,企业就会失去方向感。当我们以3-5年的跨度来看市场时,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市场,包括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都是可预测的,也是相对稳定的,趋势非常明显,很多变化都在预料之中,只是何时发生的问题。几十年来,现代市场营销的体系和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依然按照经典的营销理论在开展市场工作,只要能掌握它、很好地运用它就很不错了。比如,战略规划的方法和工具在过去几十年中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还是问同样的问题,只是环境变了、竞争对手变了、产品特征变了,所以答案可能不一样。
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是不可能长寿的。没有战略的企业大多都是机会主义者,说难听一点就是捞一把就走,赶上哪拨算哪拨,10年以后企业会怎么样从来没有想过。就好比一个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自己也不知道想做什么,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谈不上有什么专长,好像什么都能干,可什么都干不好,10年以后,还是老样子。企业在创业阶段,有一段摸索期是正常的,但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后,就不能停留在运气上,更不能停留在感觉上,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即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目标市场上有明确的定位,知道做哪些事情我比其他企业强,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能成为某个行业NO.1的企业(见图二)。
如何建立竞争优势
应当说,在一个相对宽松或繁荣的市场环境中,一个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也能生存与发展,但一旦环境恶化或竞争压力变大,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就会面临困境甚至被淘汰出局。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5个因素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开发出了著名的竞争压力模型。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详细介绍其内容,但有必要总结一下其要点,以及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尚未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去应用它,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竞争优势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
成本优势战略。对于关注大众化市场,准备以规模经济取胜的大企业来说,这是首选的战略。通过上规模来降成本,最后成为某个行业、某个市场上成本优势最明显的企业。格兰仕就是这种战略的成功实践者。那些靠简陋的工作环境,靠克扣“打工仔”工资,靠破坏环境等手段而获得的低成本并不属于这一类。在追求成本优势的时候,还必须考虑竞争对手能否“复制”,否则其竞争优势很难维持。
产品差异战咯。即“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后,放弃一些市场,偏重一些市场,以便向特定目标市场上的小众群体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避免与大众化产品正面冲突。
即企业如何迈出第一步,如何把战略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动作,以及第一年的具体实施计划,包括详细的任务说明、责任人、评估标准、评估人和评估时间等。
这三个层次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没有方向,就不可能有目标,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战略,没有战略自然也就没有战术,没有战术同样就无法监控,企业的运作就可能成为一些人随心所欲的“活动”而已。战略处于中间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没有战略,再好的想法也无法变成现实。
大家通常讲的“计划”一般是指第三个层次的分解动作,或者叫战术方案,只考虑到未来一年(或半年)的计划,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环境、竞争的变化等因素加以调整。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目标和3-5年的战略是不能经常变的,这些东西经常变,企业就会失去方向感。当我们以3-5年的跨度来看市场时,就会发现任何一个市场,包括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都是可预测的,也是相对稳定的,趋势非常明显,很多变化都在预料之中,只是何时发生的问题。几十年来,现代市场营销的体系和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依然按照经典的营销理论在开展市场工作,只要能掌握它、很好地运用它就很不错了。比如,战略规划的方法和工具在过去几十年中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还是问同样的问题,只是环境变了、竞争对手变了、产品特征变了,所以答案可能不一样。
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是不可能长寿的。没有战略的企业大多都是机会主义者,说难听一点就是捞一把就走,赶上哪拨算哪拨,10年以后企业会怎么样从来没有想过。就好比一个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自己也不知道想做什么,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谈不上有什么专长,好像什么都能干,可什么都干不好,10年以后,还是老样子。企业在创业阶段,有一段摸索期是正常的,但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后,就不能停留在运气上,更不能停留在感觉上,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即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目标市场上有明确的定位,知道做哪些事情我比其他企业强,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能成为某个行业NO.1的企业(见图二)。
如何建立竞争优势
应当说,在一个相对宽松或繁荣的市场环境中,一个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也能生存与发展,但一旦环境恶化或竞争压力变大,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就会面临困境甚至被淘汰出局。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5个因素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开发出了著名的竞争压力模型。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详细介绍其内容,但有必要总结一下其要点,以及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尚未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去应用它,以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竞争优势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
成本优势战略。对于关注大众化市场,准备以规模经济取胜的大企业来说,这是首选的战略。通过上规模来降成本,最后成为某个行业、某个市场上成本优势最明显的企业。格兰仕就是这种战略的成功实践者。那些靠简陋的工作环境,靠克扣“打工仔”工资,靠破坏环境等手段而获得的低成本并不属于这一类。在追求成本优势的时候,还必须考虑竞争对手能否“复制”,否则其竞争优势很难维持。
产品差异战咯。即“有所为,有所不为”,经过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后,放弃一些市场,偏重一些市场,以便向特定目标市场上的小众群体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避免与大众化产品正面冲突。
1/6/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