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日前在广州降下了帷幕(相关报道见本报9月21日一版)。为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品牌建设能力,本届中博会在开展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等专题培训的基础上,新设了知识产权保护展区和中国名牌产品展区,着重介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原则立场、方针措施和法律法规,集中展示我国中小企业知名品牌和品牌建设成就,为中小企业确立自己的品牌策略及设计规划给予极大的激励与启迪。
没有品牌的竞争是软弱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这是一位企业家对品牌的认知和感受,更是为众多中小企业提出的建议和警示。如今,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与品牌推广,却仍然没有很好的方案,这多少应当归咎于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误区——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优势,缺乏先进装备和技术能力,缺乏必要的市场认知度,缺乏品牌建设所需要的大量广告投入……所以只有先解决市场占有率的问题,才有余力去考虑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同样可以有所作为。正是由于相比于大企业的诸多“缺乏”,中小企业更应该下大气力做品牌。事实上,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在自身资源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内部管理、多途径的品牌传播和长期稳健的经营来建立起品牌美誉度。试想海尔、联想等著名企业,哪个不是从中小企业做起的?如果他们没有从小、从开始就树立打造品牌的意识和行动,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就呢?本届中博会所展示的我国中小企业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和取得各类国际认证的产品,就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把梳子看上去微不足道,但“谭木匠”通过品牌特许经营方式,将品牌塑造与销售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广告投入不多,却获得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格兰仕”在微波炉一种产品上做精做深,销量一路突飞猛进,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微波炉行业最具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江苏、浙江等省,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通过企业集群化,既能够改变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造就了群体品牌。一些中小企业摒弃“小而全”发展“小而专”,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逐步走上了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有的中小企业则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着力满足小批量的特殊用户需求,以独具特色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从而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前,中小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一味依靠拼价格、拼劳力、拼资源、拼土地、拼环境,企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实践证明,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是可以多样化的,大企业能做到的,小企业也能做到;大企业不一定能做到的,小企业也未必做不到。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突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样可以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10/17/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