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制造是指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的、有效的、协调和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快速配置各种资源(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响应用户需求,实现制造的敏捷化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其核心是制造业企业要在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经营环境中,着力提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一种战略性举措,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
198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李海大学共同提出了一种新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
为了响应21世纪的挑战,重振美国制造业的雄风,1991年,美国里海大学的几位教授在美国国会和国防部的支持下,会同美国众多工业界的主要决策人,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美国21世纪制造战略报告"中对敏捷制造的概念,方法及相关技术作了全面的描述。为敏捷制造在全球的发展提出了理论框架、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成为美国进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该报告提出了两个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共性问题:
目前竞争环境的变化太快,而我们企业自我调整、适应的速度跟不上;
依靠对现有大规模生产模式和系统的逐步改进和完善,是不能重振美国制造业雄风的。
因此建议:通过综合运用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迅猛发展的产品制造、信息集成和通讯技术,来构造一个全新的竞争系统。把产品生产所需的所有资源(包括企业内部的和分布在全球各地合作企业的)通过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联系在一起,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它们的优化利用。
该报告不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工业生产模式。即以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竞争模式。而且对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前瞻性的、系统化的、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明确目标和方向。对于正在加速发展的中国制造业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敏捷制造"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1)敏捷制造是信息时代最有竞争力的生产模式
敏捷制造是指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制造企业能以最经济的物流组织、最敏捷的生产方式,最快捷的生产组织、最短的产品交货期(含样品)及时提供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用户满意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因此,敏捷制造不仅是一个崭新的生产模式。更是一个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集团竞争模式。敏捷制造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结构的变化;制造技术的更新;商业环境的扩展;多维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化战略的转变。其着眼点是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对制造业来讲:是由过去一般化的采用一项、或一些先进计算机技术,转变到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快速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战略转变。因此,仅仅把"敏捷制造"当成一种制造业创新技术的观点是片面的。是没有真正理解和深刻认识实施敏捷制造的深刻意义的。
(2) 敏捷制造促使企业建立起"双向动态组织架构"
敏捷制造要求企业能以最快的反应速度,对市场变化、需求变更作出反应。并要以第一反应速度,对这种动态变化,要求制造企业对原有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组织架构进行适应性调整。调整的基本原则是要建立"双向动态组织架构"。
这种崭新的组织架构要求:
在企业内部,将过去一个决策需要多级管理、反复研究的传统模式,迅速转变为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决策、快速实施的动态管理模式;
在企业外部,它要求能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和地域调选供应商,配置生产要素,并构建好崭新的物流链,供应链。确保企业能迅速、经济、保质、保量地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3) 敏捷制造采用了先进的制造技术
敏捷制造其核心就在于:快速地生产出,能准确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因此,敏捷制造必须在其各个制造环节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如柔性制造、计算机辅助管理、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产品数据挖掘管理,以及专有技术移植复印等技术。也包括企业经营过程重构技术。
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先进技术,已经不仅局限在单纯的制造技术范畴,它包括了创新制造技术、更包括了计算机技术、专利技术,还包括了"企业经营过程重构"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只有这种多维技术的交叉运用和整合运用,才能达到和满足"敏捷制造"的要求,快速地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
(4) 敏捷制造必须对企业信息化实施战略转变
敏捷制造对制造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企业信息化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由如何迅速地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由简单的使用CAD/CRM、以及ERP等一般性设计软件技术转变到动态软件控制技术、移动商务支撑的ERP管理控制技术、产品快速设计的复印集成设计技术,仿真、建模、虚拟实现、虚拟原型系统技术等创新技术的转变。
以虚拟原型系统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仿真原型系统代替实际产品原型系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它具有明显的可视性,能并行处理设计分析、加工制造、生产组织与调度等各种生产环节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采用以上这些先机技术就把技术运用的等级和能量整体提高了一个层次。美国计算机厂商康柏公司,1996年运用虚拟生产计划和制造技术,与台商合作在深圳设厂,使每台计算机在质量服务等符合康柏全球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平均价格下降57美元。明显地提升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因此,敏捷制造对制造企业是一次管理变革,技术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过程。
(5)敏捷制造必须依托动态调度系统
实施敏捷制造中的敏捷性体现在"四性"上:这就是:
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的持续变化性;组织架构的快速反应性;研发能力和设计智慧的快速聚焦性。在以上四点中,有效决策的动态调度性,是持续变化性、快速反应性、快速聚焦性的保障。没有信息的快速传输和有效决策的快速传递就不可能实现敏捷制造。
因此,实施敏捷制造,必须要建立动态的、适时的信息传输,决策传递的动态调度系统。要打破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克服信息传递中的"梗阻"问题;广泛运用移动终端和网络终端等多维传输手段和信息转移传输技术。确保:信息及时获得,决策及时到位,变动及时调整、物流及时衔接、样品及时提供,生产及时安排。
(6)敏捷制造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作用。
敏捷制造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敏捷制造强调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对话沟通机制代替递进控制机制。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多学科群体"之上的,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动态的、松散组合。尽管他提倡"基于统观全局的管理",但是它充分做到权力下放,以此来调动和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为敏捷制造认为:具有敏捷性的劳动者的技能和创造能力,是影响敏捷制造中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成功实施敏捷制造并创造一个充分敏捷的企业,必须培养掌握各种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具有高度灵活、训练有素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实战能力的敏捷型劳动者。只有建立一种使从事敏捷制造的主体,能发挥才干的文化环境,激励机制,通过对每个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的技术培训和再教育,提高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才能使他们成为企业成功实施敏捷制造的顶梁柱、成为创新的探索者。
2、敏捷制造应着力提升知识成本的增值价值
敏捷制造认为,在未来的新生产模式下,决定产品成本、产品利润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开发、生产该产品所需的知识的价值,而不是材料,设备或劳动力。这种崭新的知识价值观,在我国已经得到确认和肯定。
在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信息化推进大会上,会议鲜明的指出:
信息资源是生产要素,无形资产;信息资源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信息资源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重点。
特别是会议指出了"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的效益,只有与信息资源结合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的科学的信息化发展观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进行敏捷制造中,应着力进行知识这一无形资产战略资源的价值开发。
在我们的制造业无法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员、工资和劳动力成本上面临全面比拼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获取制造产品利润中的知识部分。通过敏捷化设计、敏捷化制造技术的实施、敏捷后勤与合作、敏捷化销售等创新制造和创新服务,迅速掌握把知识融进产品,并通过知识的价值释放,迅速转变为利润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尽快的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实践证明:敏捷制造对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明显的效果。我国长安汽车公司开创了我国制造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先河。2003年长安公司应用民解制造技术以后,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6.8%,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47%;发动机零部件储备资金占用由原来的45天降到5天;流动资金的周转天数由过去的平均152天降为平均55天;从需求计划到生产入库时间由15天缩短为7天,新产品开发周期由4年缩短为33个月。
如果说当时的长安开始显现了初期实施效果。那末今天,敏捷制造已经在磨具制造、协同产品设计、家电类协同产品分析、并在杜帮涂料,金龙汽车、服装、铁路车辆制造等众多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更加明显的经济效果。
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雅戈尔集团、浙江大学共同承担的"服装企业敏捷制造技术体系"项目,经过雅戈尔服饰公司三年多的应用实践,攻克了服装企业敏捷制造中存在的复杂过程建模技术、商务智能技术等若干关键技术;帮助企业减少库存、增加销量、达到了信息畅通、反应敏捷、管理规范、服务一流的目的,不仅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而且显现出这套敏捷生产制造管理系统在雅戈尔集团公司的面料生产、成衣加工、产品配送及商品零售的整个供应链中的管理能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作用。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开展以创新设计、敏捷制造和协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应用与示范。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展应用,让敏捷制造在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7/30/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