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机构或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潜在的产业竞争能力。目前,发达国家均有较为完善有效的专利体系和战略,这些体系与战略在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专利战略所起到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相对滞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经济安全,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再认识和研究专利战略是我们目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专利战略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专利战略是在企业面对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的环境下,主动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以及各种便利的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经济对手的状况,推进专利的开发,促进科技创新,控制专利技术市场,为取得专利竞争的优势,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竞争谋划。这是国家科技部在新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三大战略(人才战略、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之一,是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和护身符。
专利战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法律性。专利战略所应用的专利保护,以专利法为主要依据,同时它还受民法、刑法、担保法的协同保护。专利制度在专利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专利技术竞争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护,它是制定专利战略具体措施的行为准则,是用于维护专利权的有力武器。在我国,围绕专利法而制定的一些行政法规、地方立法、政府规章具有可操作性强、执法力度大的特点,同样构成专利法重要组成部分,为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2. 技术性。从本质上来讲,专利来源于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专利战略的对象是专利技术,专利战略的内容当然涉及到技术的决策和运用。在专利战略中,其体现的技术信息最为明显。专利战略的终极目标是要赢得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和垄断地位。
3. 地域性、时间性。不同国家根据其国情制定的专利战略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在其他国家适用。因此,在制定跨国专利战略时,必须依赖于不同国家的专利法。一旦与专利战略相关的专利期限届满或权利失效,专利战略也要随之调整或放弃。
4. 变化性。相对于一般战略,专利战略具有周期短、稳定性差的特征。一方面,专利技术本身的法律地位、技术生命周期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专利战略实施的客观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国际、国内)。因而,专利战略必须因势、因情而变。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及时调整专利战略。
5. 国际性。由于知识的共享性和外溢效应,使得专利从公开之日其就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对象。为了使各国竞争者在公平的条件下开展有序的竞争,国际组织制定了一些规则供各国遵守。因此,专利战略不能偏离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只能“合理”利用规则。
专利战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竞争战略,它来源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反过来又为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专利战略的有效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利制度的优越性,为专利战略运用的主体获取更多的竞争利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上升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这种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国外专利发展战略介绍
美国和日本不仅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和最注重专利保护的国家,而且其专利制度也在根据本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下面将主要以这两个国家为例分析他们对专利知识产权管理的经验与措施。
1. 美国专利战略
美国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实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相应的知识产权改革,制订法律,重新界定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包括知识产权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及管理者的权益。在对外方面,谋求美国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全球利益的最大化,推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签署。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不断更新与制定新的知识长期战略策略,希望能以知识产权引领全球创新,进而争取竞争主动权。美国专利战略的特点及其可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断完善专利制度,形成有效的专利保护体系。政府积极参与专利规则的制定,制订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并将专利与贸易挂钩。专利贸易在美国的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相当大,而且在阻碍它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美国在海外的知识产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
(2)强调专利与标准的结合。由于专利与标准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在力求将专利变为标准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标准化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形式。而且,发达国家通过控制国际化标准为他国产品的进入设置技术贸易壁垒。
(3)政府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在产业部门、研究机构及政府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系统。
(4)建立良好的信息和数据流通渠道,为产业部门、研究机构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和支持。鼓励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加强对专利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兰德公司、CHI、Patent Board等公司都在专利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引导性的成绩,其在专利信息分析方面已形成了系统的精细量化的专利分析指标。
(5)积极采取措施加速科技成果转移。通过科技成果转移立法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制定了《拜杜法案》、《技术创新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等科技成果转移法案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采用多种模式的技术转移机制,美国的技术转移组织以研究和技术应用办公室(ORTA)、大学的技术转移办公室(OTL/OTT或类似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民间中介、顾问机构为主体,配合以专业代理人(律师、会计师)、资讯服务机构、创投公司、技术中心以及创业育成中心等机构之运作,构成竞争、合作以及互补的紧密技术转移网络。
(6)加大对创新体制的投资与建设,引领全球创新。恢复基础学科研究,加大对基础学科研究的投资和建设,特别是对于物理、工程和数学等基础学科的长期投资,未来7年内,联邦政府对这些学科领域的投资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扩大美国的创新型人才资源库,加大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科学、数学、工程学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大对这些学科教育的投入,鼓励从事与这些学科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注重对高科技的投资和建设,引领全球高科技的发展和传播,对包括纳米、高速计算机在内的有关国家安全和保持美国经济领袖地位的科研领域中各种国家级技术难题持续提供专项基金。
2. 日本专利战略
日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最为系统化、制度化和具体化的国家,其战略制定之迅速、推进之快捷令世人瞩目。日本政府及企业运用专利战略的特点及其可借鉴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政府高度重视专利知识产权工作,并审时度势调整专利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主要施行“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战略。从9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开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增强原创技术的研发和加大专利申请的力度。日本政府于2002年3月组建了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在2003年,日本明确提出了由“科技立国”转为“知识产权立国”。经过10余年的努力,日本已经超越欧盟诸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专利强国,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专利立法为专利战略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企业也非常善于运用法律提供的便利条件申请专利,构建专利网。
(2) 建立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制度与机构。日本早在1961年就设立了专门负责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特殊法人——新技术事业团,并制定了“委托开发”和“开发斡旋”等制度。为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日本有“促进专利转化中心”、“工业所有权综合信息馆”、“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大学专利技术转让促进中心”等与政府有关的机构,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政府还制定各种法律法规,从政策和资金方面为科研成果走进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
(3) 建立特色科技中介机构。这些机构具有法律性、权威性、公益性、多样性、有效性,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在日本,官方、地方公共团体以及民间的各种中介机构不下千余个。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立公立机构,一类是民营私营机构。政府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了完善的法律支撑、资金支撑、风险支撑等条件,从而保证其有效的工作和良好的运营。
(4) 重视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并改进、创新。日本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正确地处理引进技术与开发专利的关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新专利。随着日本专利技术的开发,日本向海外输出的专利越来越多,现已成为技术输出大国。日本产业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过程中,实行的是“目标工业”政策,形成了以专利技术为主体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5)重视专利信息分析。以专利地图的研究和应用为例。日本特许厅制作的第一份专利地图在日本航空微米测量技术领域成功使用的示范效应,引起了日本工业界、特别是大型科技公司的重视。1997~1999年,日本发明与创新研究所亚太工业产权中心陆续针对日本重点技术领域制作了66种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将专利情报提供给工业界。日本特许厅目前仍在积极收集和分析各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来制作专利地图。
(6)将专利战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战略。日本企业注重把研究、开发战略与专利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据统计,日本企业集中了本国60%的科技人员和80%的研发经费,这为日本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迅速进入生产经营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日本企业认为:研究开发战略、专利战略、生产经营战略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企业研究开发成功后,即着手实施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下,企业新产品在市场中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我国专利发展战略的启示
1. 完善专利制度,形成有效的专利保护体系
完善和健全的专利制度是有效实行国家专利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建立科学、系统、完整的专利制度是当前我国专利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专利法是专利制度的核心,专利立法不仅会关系到专利制度的建设,还会对国家专利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产生重大影响。专利法的制定既要符合专利法国际协调的发展趋势,又要符合本国的国情需要。在完善和健全专利法的同时,不断完善我国的专利审查与授权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专利保护的力度。
同时,注重专利与标准的结合。专利与标准的联系日益密切,专利制度与技术标准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得在利用技术优势的同时占据知识产权的有力地位,发达国家通过控制国际化标准为他国产品的进入设置技术贸易壁垒。谁掌握了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标准化成为专利技术追求的最高形式。
2. 突出专利战略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要高度重视专利知识产权工作,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实施专利战略,并制定相关的国家专利战略。政府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在产业部门、研究机构及政府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系统,进行宏观管理。制订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鼓励发明创造。加大对创新体制的投资与建设,特别是对基础教育和科研的投资与建设,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为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建立良好的信息和数据流通渠道以及良好的科技评价体系,为产业部门、研究机构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和支持。加强知识产权教育与培训,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乐于创造的文化氛围,加强全民知识产权意识;政府出面,组织提供大量的培训和交流,为提高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利用专利提升技术和产品转化方面的产权意识,建立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的制度与机构。
3. 促进专利转化实施
我国专利转化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专利质量差、科研与经济脱节、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着资金障碍。要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我们需要在提高专利数量的同时提高专利质量。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在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专利转化实际上是一个科技如何更好地与经济相结合的问题。从科技界来说,现在需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利润空间,为风险资金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风险资金参与专利转化,也才能大幅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推出相应的项目和制度,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遵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一般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办事,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促进和推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专利转化还需要激发企业实施专利成果转化的热情,同时提高专利的成熟度和组装配套程度。
4. 加强专利信息分析的能力
无论是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还是专利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专利信息分析这一基础工作。专利信息作为科技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也自然地体现出自身的巨大价值。专利信息分析主要具有以下作用:①帮助了解某一技术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可以在了解某一技术领域整体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计划制定出该领域的产业发展政策或发展方向;②发现某项技术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显示该领域某些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据此决定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的策略;③寻找商业机会和技术研发方向。这种分析的结果,可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和保证自己研发的产品不会侵犯他人的专利权。政府部门也可以利用这种分析结果来指导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工作;④了解同领域竞争对手情况。通过分析某技术领域内专利权人等信息,企业可以发现已有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通过对竞争对手所拥有的专利申请和专利的分析,可以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其所关注的技术领域和市场范围、研发实力以及其在该领域内的权利状况、法律动态等;⑤获取市场发展情况。这种分析综合性较强,要统筹考虑技术信息分析的结果和权利信息分析的结果以及他的法律动态,并结合敏锐的市场观察力,才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
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战略的研究与实施,不仅必需,而且紧迫。我国的专利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的专利占有量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需要通过国家专利战略的有效实施来缩短甚至消除与发达国家之间在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上的差距,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使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有利地位。
在借鉴发达国家的专利战略的同时,应清楚认识到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别以及国情的不同。我们需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的专利发展战略的同时,考虑和认识我国现有的国情以及现存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专利发展战略。
6/28/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