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9~21日,应瑞典宜家公司和英国英中友好文化交流促进会邀请,上海市松江区科技考察团,赴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英国等地进行了科技考察活动。考察团成员先后参观了瑞典宜家公司、丹麦嘉士伯啤酒公司、英国剑桥大学和格林威治天文台,考察了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挪威首都奥斯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冰岛首都雷克亚未克和英国首都伦敦。通过学习交流和观察思考,留下了颇多的启示和深刻的印象。
一、收获与思考
1.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在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英国,节约资源和能源,转变消费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建立在现行的各项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政策及计划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具体行动过程。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普通市民,都已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芬兰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68%,这使得林纸工业很早就成为芬兰的支柱产业,同时也为其林纸工业今后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林纸技术不像信息技术那样日新月异,但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工业领域间的交叉融合以及高新技术的介入,也给这“古老”的工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目前芬兰的林纸工业已经涉及到育林、伐木、制浆、造纸、印刷、包装、化工、能源、环保、信息和教育诸多领域,形成了林纸产业群体,不仅拥有先进的林纸工业与一流的林纸技术,而且是成功发展林纸一体化的楷模国家。黄金瀑布是冰岛最著名的瀑布,为了保护优美的自然景观,当地民告官获胜,取消了国际合作修建水电站的国家项目,使优美的自然景观得以长久保存。城市建设也是如此:北欧诸国及英国伦敦百年以上历史的古老建筑随处可见,特别是芬兰的波尔沃小镇,始建于1346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古老木质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2.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腾飞
芬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2006年芬兰的R&D投入占GDP的3.5%,其中企业支出占70%,是研究开发活动的出资人和完成者。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对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成长竞争力”排名中芬兰高居榜首。根据国情,芬兰确定信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材料技术以及商业能力与商业发展为未来优先领域,并确定信息技术以移动通讯为主(诺基亚手机);生物技术以基因治疗、转基因研究的实验为主。此外,政府还制定出一系列促进科技产业化的政策,鼓励风险投资,扶持中小企业;并加大教育投入,鼓励学生毕业后自己创办企业。
瑞典:力图建成知识型强国
瑞典政府的总体目标是把瑞典建成世界领先的知识型经济强国。2006年,政府提供1亿克朗支持中小企业研发,拨款2000万克朗支持发展地区的工业研究中心;从2007年起,将对中小企业的研发项目减税2亿克朗。瑞典的研发投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约占GDP的4%,重点支持国际领先并对公共和私营行业有重大贡献的领域,如医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电讯和邮政服务等。
为使科技成果快速商业化,在2005~2008年间,瑞典政府将增加1.2亿克朗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环境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工业研究机构的长期战略基金增加1.1亿克朗;额外给参与合作的股份公司注入6000万克朗。在未来15年,政府将为培养研究生增拨5.21亿克朗,为培养年轻研究人员(博士后)增加1.5亿克朗,并把经费拨给那些研发环境好、研究领先的院校。
丹麦:农业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丹麦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年居世界前列。农牧渔业及食品加工业高度发达,农牧业特点是农牧结合,以牧为主。有耕地267.6万公顷,农场5.35万个,90%左右的农场都是个人所有的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65%供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0.6%,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麦第三产业发达,包括中央政府和市政的公共及私营服务、金融、保险及其他服务,产值占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
英国:政府强力主导创新战略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前列。2004年,在总结国家创新战略10年成败之后,英国政府发布了《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入十年框架》,在六个方面(建立世界级创新中心、可持续的财政投入、基础研究对经济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反应能力、企业的研发投资和参与、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信任)提出了29个子目标和40项指标。
在政府强力主导的创新战略推动之下,宽松的法律和完善的市场环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促进了英国的生命科学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创意产业快速成长。国家创新战略实施10余年来取得了巨大成效,英国经济已基本实现了从制造型向知识服务型的转变。
3.注重人才培养,崇尚科学技术
北欧诸国社会文明程度相当高。北欧诸国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芬兰教育面向全民,人人都有接受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1921年起芬兰就开始实行义务教育。早在100多年前冰岛就消灭了文盲。1999年冰岛已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普及率最高的国家。
丹麦是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国民获得国家多项福利,丹麦人的平均寿命很长。在发展教育方面,丹麦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奉行使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方面得到发展的文化方针,并鼓励地方发展文化事业。1973年起实行九年制义务免费教育,受教育的比例和程度都比较高,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哥本哈根大学(建于1479年)。
瑞典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免费教育。著名高校有斯德哥尔摩大学、乌普萨拉大学、隆德大学、皇家工学院、斯德哥尔摩商学院等。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就诞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著名的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
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参观了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城和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剑桥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剑桥镇,著名的康河横贯其间。剑桥的许多地方保留着中世纪以来的风貌,到处可见几百年来不断按原样精心维修的古城建筑,许多校舍的门廊、墙壁上仍然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丽的画面。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是世界十大学府之一,剑桥大学有41个学院,73位诺贝尔奖得主出自此校。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
1.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北欧诸国及英国,已基本完成了传统产业向知识经济的转型,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2006年初,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并出台了促进科技发展的60条配套政策,上海市也相继召开了科技大会,出台36条配套政策。上海市松江区政府也制订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19条)。这一切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在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过去,我们一直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现实是,如果没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如果政治文明不跟进、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不落实,经济发展将会受到更大制约,因为经济发展取得的大部分效益是在为所欠的生态债而付账,为滞后的体制而付账,为加重的社会矛盾而付账。因此当前我们要直面现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坚持科技兴农,加快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北欧诸国及英国属发达工业国家,其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程度在世界上也是一流水平,特别是丹麦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1%,农业产值占到世界的5%,农牧产品除供应本国市场外,65%供应欧洲市场。如此高的产出率,主要得益于他们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上海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我们要根据“十一五”期间松江区农业现代化目标,坚持“科技、生态、高效”的原则,继续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建设“三个基地”、构筑“三个体系”为载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做强品牌,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大先进农业科技和优良种源引进的力度,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工作,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
3.充分发挥大学城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乌普萨拉大学城和剑桥大学。特别是剑桥大学产生了73位诺贝尔奖得主,有许多科技发明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从而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解。上海松江大学城有7所大学,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城教育资源,拓宽和完善人才培养渠道。通过政策聚焦,加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高级专家、领军人才、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灰领”人才的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正规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专业培训并存的人才培训网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沟通合作。通过设立重要课题、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等办法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一批与本地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开放式的公共培训基地,培养智能型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政策,建立统一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人才在不同地域、产业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工作、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松江大学城科技创业园,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创新营造环境,提供平台。这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科技大会精神,落实《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行动纲要》和松江区科技工作“十一五”规划,着力提升松江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松江区的科技创新体系,把松江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做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科技强区、科技富民和跨越式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手段。
6/28/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