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科技创新的主要心理障碍及克服对策
科技创新的心理障碍是指科技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活动和实践中表现出的种种偏离正常人的心理状态及行为。它既可能表现在科技创新个体方面,也可能表现在科技创新群体方面。
一 、科技创新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1. 科技创新的文化意识障碍
一是强调经验。经验是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有重视经验的传统,古代工艺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的。中国古代的许多科学技术方面的著作也是对劳动人民经验进行总结的结果。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无不是劳动人民经验的产物。许多中国人喜欢抱着优秀的文明传统不放,不去推陈出新,不去进行新的尝试。二是迷信权威。中国有着千年的权威传统,民众相信权威的说法。权威是指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拥有的权力或声望,可以是政治人物、某方面的专家、学校的老师教授、企业领导,也可以是电视、报纸、广播、名人广告等舆论工具。这样必然导致不敢怀疑,更不敢批判。即使有新的发现,也怀疑是自已出错了。因而难有创新。三是害怕冒尖,崇尚中庸。中国有句俗语:“树大招风”,出类拔萃的人往往会招致人们的冷嘲热讽。这也使大多数人不愿“出风头”,免得“招惹是非”。这些观念使许多科技人员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墨守成规,不注重思考与质疑问题,缺乏“问题意识”,一般不愿提出新问题,当然谈不上锐意创新。所以说,落后的传统观念是阻碍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创新的大敌。正如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教授所言:“有人说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不如外国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逆反心理较差,许多问题不敢提出来。”
2. 科技创新的思维习惯障碍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人们对同一类事物和现象进行思考往往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式,得到相同或相似的思维结果。过去的思维结果如果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或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人们就人产生对这种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的记忆,于是形成了所谓的思维定式或思维惯性。这种思想定式或思维惯性对于解决常规问题和例行性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以往经验和模式的墓础上驾轻就熟,简捷、快速地对问题作出反应。然而,对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则只能成为一种障碍,它很容易造成某些主观框框,便人思想阻塞、思域狭窄,难以爆发创新的思想火花。例如我国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用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循规蹈矩“好学生”,而忽视“悬念”和“逆向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迫使学生走进“读死书”“死读书”的死胡同。久而久之,学生就缺乏求新求异的创新思维能力。
3. 科技创新的能力障碍
当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和观念的影响,片面追求学生成绩。为了避免出错少走弯路,确保学生考试得“高分”,不少学校让学生唯标准答案是从、“唯书唯老师是从”。总是引导学生心往一处想,笔往一处写。把现成结论一下子塞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探索尝试。同时理论教学课程安排得多而且密集,实验设备资金投入不足,校外实习基地不多,实验实训实习环节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4. 科技创新的人格障碍
公共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能否创新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创新人格。这是因为创新活动本身是有个性的创新者的活动,这个活动的过程需要创新者有正确的个性倾向、顽强的个性品格、开拓的个性本色。如果创新者的人格不完善、或有障碍,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持久的创新。因此,人格障碍是阻碍创新者创新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办学特色不明显,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注重学生“求实”“求信”“求诚”“求活”的创新人格品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必然造成许多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完善。诸如从众无主见、胆怯与懒惰、固执守旧、骄傲自满、缺乏合作精神等等,必将阻碍其创新潜能的发挥,有碍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 、科技创新心理障碍的克服对策
科技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心理健康水平上,即心理健康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由于人的心理与多种因素有关,形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甚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因此要克服科技创新的心理障碍,也必须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采取心理调节、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等相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1. 优化智力结构,提高认知能力。只有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发扬勤奋求知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变化,才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激发人的求知欲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学习还可以使人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想象是人类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关健,要战胜胆怯心理,大胆质疑。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伽俐略的伟大成就就是从敢于提出疑问开始的,他敢于对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的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比萨斜塔,用事实推翻亚里士多德的定论,这是有胆怯心理的人不可能有的勇气。克服从众心理,敢于独出心裁,标新立异,都有利于克服创新心理障碍,培养创新能力。
2. 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积极和愉快的情绪会产生更高效、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方式。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更(Daniel Goleman)称之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igence)也称情商(EQ)。他认为,情绪智力是一个人能否实现“满意人生”的主要因素。那些成就卓越的人,一般都具有高水平的情绪智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才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进行。
3. 培养广泛的兴趣,保持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引导人们进行忘我地进行探索研究。兴趣广泛,不仅会拓展人们的视野,也会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又是潜在的创造性因素。一般来说,好奇心的强烈程度与求知欲的强烈程度成正比,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想方设法寻求答案。爱因斯坦曾深有体会地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4.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心理失衡,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衡造成的,不协调的人际关系是造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学会与人相处,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处于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里,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乐观、温静达观心情。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可以增加信任和理解,实现心理平衡。
5. 要不断开拓进取,克服嫩惰思想。众所周知,天才来自勤奋。懒惰不仅会使学生无所作为,而且严重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做一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知足常乐”,当被这些甘于平庸思想左右的时候,做事也就与创新无缘了。要培养坚强的自信心,顽强进取,迎难而上,遇到挫折时才能不屈不挠,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6. 安排好生活的节奏,保持积极的心态。科技创新的心理障碍大多是由于过度的心理压力造成的。因此适当调整生活和工作节奏,放松心情,做到劳逸结合,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达到调和心态的目的。
7. 锤炼坚强的意志,不怕失败。创新思维是一种探索性的思维,面对的是未知世界,不犯错误,不经历失败是不可能的。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我们应尽快从自卑和气馁的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正确分析原因,全面比较,调整期望,扬长避短,自我激励。
8. 要加强体育锻炼。健康的心理并不是孤立形成的,与身体的健康状况密不可分,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墓础,当然健康的心理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心理压力。所以,科技创新主体,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全体魄,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从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
当然,对严重的心理障碍,应辅之以药物治疗。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科技创新的心理障碍会阻碍其创新能力的发挥,尽管形式多样,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只要能以积极的心态,自觉调节自已的情绪,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一定能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达到身心和谐,去迎接灿烂的明天。 6/26/2007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