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中国创意设计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一、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设计的投入特别是对工业设计领域还处在较为冷淡的状态。与此同时,国家对创意设计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所不足,加之中国设计领域的产业化不充分,创新性研究与开发力量明显滞后,这些问题均导致目前中国创意设计产业力量和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宏观来看,中国的设计产业尽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还未形成产业规模,其产业型态多样、小型化而分散。设计从业人员习惯于“工作室”式的经营模式,普遍存在规模小、原创力不足、低层次模仿、商务成本高等问题。在企业设计研发方面,大多数企业的设计研发投入不足,设计专利意识薄弱,缺乏设计管理,尚未形成原创性的设计研发能力、专业实力与创新竞争力。如果企业习惯于“来样加工”或者 “模仿抄袭”设计形式,“拿来”设计当然省钱省事,但长此以往,就会丧失掉创造精神和设计能力,只能模仿,不能原创。从一般发展规律来讲,中国设计产业发展必然经历从仿造、改造到创造的过程,但是如果沉缅于仿造、依赖于模仿,势必形成惰性,导致原创能力的丧失。这些问题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中国的现实状态,如何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的设计创新,已成为中国设计产业发展中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2004年,中国已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7%,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但是,中国中小企业更多地以制造为中心,依赖OEM外来加工,贴牌生产,在国外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制造,外国设计的产品。中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设计创新能力,设计研发投入力度小,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在劳动成本方面,中小企业已经把低价优势用到了极致,中国人力的成本只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1/45,比东南亚还低,是其1/7。但是中国的用工成本正逐渐升高,低价竞争优势正在削弱,中小企业面临着发展甚至生存的压力。以上情况表明,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状况必然受制于中国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对设计研发与创新的投入程度。也正由于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决定了目前中国所倡导的创新,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更应以创意设计产业为核心领域,这才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从中国设计产业各区域发展的横向比较来看,各地区、各门类的设计产业发展不平衡,设计产业结构不合理,来自市场的调节使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得到较大增长,而工业设计领域却发展缓慢。据不完全统计,不包括港澳台的中国大陆区域以广告设计、CI策划设计为主的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和平面设计公司已有数万多家,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环境艺术设计、装修设计工程公司则达到十万家以上,而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公司却不到千家。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还处于较低层的经营状态,强调品牌形象和广告推广,而不重视产品设计研发,甚至是对低劣的产品进行包装推广,以浮澡的、表面化形象设计带来销售业绩,企业也习惯于以营销手段来弥补创新能力的不足。这种状态在未来将面临很大的危机,产品设计创新质量不高,仅依靠营销手段广告推广、包装产品是不足于持续“繁荣”下去的,并且容易导致“浮躁”的经营心态。从价值取向上看,这也必然导致许多工业设计的人才流向平面和装修设计领域。工业设计领域成为缺乏吸引力,“无利可图”的行业,这进一步导致工业设计机构的人才流失,业绩下滑。在这方面,韩国就早已调整了设计产业结构,在70年代韩国的广告和平面类设计公司最多,占整个设计机构的70%以上,而工业设计机构不到30%。现在据韩国设计振兴院资料显示,韩国以工业设计研发为主业的设计研发公司数量却占有70%以上,并且呈现出综合化设计的倾向,许多设计公司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
尽管中国设计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但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设计的价值开始被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所重视,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这些企业内部的设计部门纷纷建立,更重要的是形成一批从事工业设计的专业设计机构和职业设计师队伍。从目前来看,有许多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公司已经开始有转型设计研发和拓展诸如城市形象设计等领域的意图和迹象。这表明设计产业自身的转型和觉醒,但不等于靠其自身力量就能够真正发展起来,换言之,缺乏国家政策支持的中国设计产业是不足于快速掘起,单靠设计业界自身的力量来推动,其发展将是缓慢的。因此,国家应重点扶持设计创意产业,以加快中国设计推动创新的步伐。
二、中国设计产业政策与环境
设计产业涵盖着从产品与服务的功能研发、形态设计延伸到市场销售推广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设计、现代手工艺设计等相关领域。
设计产业的核心价值是设计创新,通过设计管理使资源合理利用并使效益最优化,是设计产业经营的价值所在。由此,形成知识经济时代最有活力的主导型、资本型、服务型的创意产业。
随着全面履行加入WTO后的承诺,中国广阔的设计市场已逐步对国内外各类资本开放,中国正积极调整设计资源,市场对设计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发挥。然而在产业技术与设计领域,中国的专利年申请数量只有美国的1/30。并据国家商务部分析,加入WTO后国外公司正通过专利制约中国企业,不仅在技术发明专利方面,包括外观与实用新型专利方面“约束”中国企业的“抄袭”行为。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中小企业急需唤醒设计意识,进而加大对设计研发的投入。
2004年,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组织起草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政策》(讨论稿),从政策目标、技术政策、行业管理、设计机构、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社会推广、国际合作与交流、投融资和税收等方面拟定了相关政策建议。若能正式推出并有效实施,将给予中国设计产业带来较好的政策支持。
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政策需要强调鼓励设计产业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推动各产业领域的设计创新和经济增值。同时,提高全民的设计意识,加强全民设计普及教育,鼓励中小企业设计创新,创造有利于设计产业发展的外部空间环境。
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创造的增加值为3577亿元,占当年GDP的3.1%,是由1274万从业人员所创造的。同年,中国广告业取得了标志性突破,全国广告业营业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8亿元。但是中国的设计产业营业总额却无从得知,缺乏该产业分类的统计国家标准。2003年,中国台湾设计产业的产值为154.21亿元(台币),营业额为220.30亿元(台币),从业人员为7.69万人,设计机构为1624家。而当年的广告产值则为246.64亿元(台币)。相比而言,台湾是华人设计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设计产业在提升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三、中国设计机构发展状态
中国的设计机构构成多样化的状态,有自由职业的个人设计师工作室和专业设计公司,这两类设计机构是富有活力的设计前沿力量,规模小但相对灵活,以设计的市场销售效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整个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较为年轻,普遍缺乏市场经验。设计企业也缺乏系统设计能力与设计管理能力,在专业细分化的同时,缺乏专业间的融合与协作。另外,设计公司数量的增加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活跃和行业繁荣,但不规范的服务和无序的市场竞争,是中国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隐患。设计行业呈现出一定的泡沫现象,设计机构由于生存压力所产生的近利心态,导致低价竞争,无暇顾及整个设计产业良性环境的改善。而这些又缺少设计产业政策的宏观调节和市场规范,导致一定意义上的设计市场环境的“恶化”。
设计机构是以设计创新服务为主业的企业机构。在中国设计产业政策支持上,应当鼓励创建符合专业标准、各种规模、各种技术服务层次、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设计机构,探索设计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途径。
如果仅仅通过市场调节或社会力量来协调规范设计产业的有序发展,其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强调国家设计产业的政策性支持将是积极而有效的对策。国家应借鉴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设计产业政策及经验,加大对中国设计产业的政策支持,如设立国家设计创新基金、扶持中小企业的设计研发、减免税收、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细则等。设置国家级设计产业促进机构,为鼓励中国企业的设计创新,提供设计创新无偿或无息的资金支持,制订相关设计产业政策实施与监督细则,规范设计市场环境。建立国家级设计博物馆,促进中国设计产业与国际的交流与设计思想引进,积极推动中国设计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这些措施都将鼓励中国设计机构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并在一定层面上促进设计市场环境的规范,为中国设计机构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发展平台。
四、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走向
在制造业对设计研发一度表现出冷淡的同时,设计教育却十分繁荣,全国各类高等院校中已有一千多家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系科,其中230多家开设有工业设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各种设计展览、评比和研讨活动丰富多彩,这一切都为中国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掘起的潜能基础。
作为设计产业的核心力量,设计公司和大企业中的设计部门,成为推动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的主体。然而,中小企业的设计创新意识和设计研发能力尚普遍薄弱,大企业对设计的投入也不乐观。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设计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已不可避免。
企业设计部门是企业设计研发能力的主要力量,但长期以来,企业设计部门依附于企业的技术部门,一方面使设计与技术有较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导致设计的原创研发能力欠缺。对于中国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企业而言,其接收设计创新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海尔、海信、美的、联想、华为等企业均成立了自己的设计研发机构,并与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合作,比较迅速地提升了设计的价值。
然而,中国企业普遍未建立CDO(企业首席设计师)体制,即设置企业总设计师或设计管理高层人员,作为统管与协调整个企业的设计资源、设计研发、品牌推广的核心决策人员。使企业善于将创新设计有效地转化为商品,转化为资本,并统合其设计风格。同时,中国也缺乏设计师品牌商品,设计师不善于将设计转化为商品,因此,需要中国企业形成强有力的设计推进机制来帮助设计的转化。另外,在设计产业发展中,也应鼓励建立“设计经纪人”制度,让优秀的设计师更多的精力用于设计研发创新方面。而优秀的设计经纪人则在设计经营与管理方面,积极促进创新设计向商品的转化。
中国要实施制造中心向创造中心的战略转移,不仅仅要靠高科技产业,同时也要依靠设计产业的进步。可以说,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中国设计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和完善,特别是产品设计领域的商业化要加强,使“中国设计”的产品在未来国家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鼓励和扶持企业经营与管理人员学习设计管理知识,提高设计审美水平,增强设计原创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诚信意识,形成尊重设计、维护设计创新的良好氛围。鼓励中国设计机构与国际设计机构的合作,实行设计图签制度,加强设计产权保护。推动设计管理专业人员,设计专业高校毕业生进入企业和公用事业机构,加强企业设计创新力量和国家公用事业、城市形象建设领域的设计规划与管理力量。
市场秩序是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强调公平竞争的设计市场规则,鼓励和引导各种经济成份投入设计产业,同时积极利用国外设计资源,形成相互促进、特色互补的设计产业发展模式,使设计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推动设计产业与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提高设计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为此,国家尽快出台对中国创意设计产业的扶持政策,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培训、职称评定、行业管理、税收与投融资、创立设计基金、设置国家级创新设计奖、对专业设计机构与企业设计机构的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来鼓励设计产业加速发展,激活设计的市场需求。从而,确立中国创意设计产业的产业地位和战略价值,使中国创意设计产业在国家创新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6/14/2007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