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面对危机,除了积极自救,信息化能否帮助处于危机之中的中小企业力挽狂澜?
2007年4月18日上午,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整体脱落事故,转眼间32条生命离开人世。去年秋天,黑龙江省两家化工厂在遭受大火后,为何一家彻底破产,而另外一家却起死回生?一家外贸企业的骨干员工突然离职,带走了大量客户数据。给企业造成了100余万美金的损失,面对重大的压力,这家外贸企业用了什么魔法让企业从逆境中得到了转机?中小企业面对危机,除了积极自救,信息化能否帮助处于危机之中的中小企业力挽狂澜?
中小企业危机四伏
就如同战场上没用永远胜利的将军一样,在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环境中,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永远地一帆风顺,危机与挫折随时可能会降临到一家企业的头上。特别是在市场竞争中规模实力均处于下风的中小企业,由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品牌经济发展落后,以及资金、人才等基本条件的限制,在中小企业周围往往潜伏着高过大型企业数倍、数十倍的企业危机。
一般情况,国内中小企业主要面对的危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外部所在行业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危机;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问题的爆发或被暴露所引起的危机。
第一种外部危机属于市场和经营方面的危机,这些危机有些是有规可寻、可预测、可控制的,成熟的中小企业会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应对方案,一般采取正面的、公开的、市场化的应对方式;而有些由于天灾人祸而爆发的企业危机则难以预料。
第二种内在危机,即由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经营体制上的种种问题而引发的危机,如:产品质量问题、资金问题、不规范操作、人事问题、信用不足、甚至违规违法等。这种普遍存在于国内中小企业的内在危机近几年来正逐渐成为危及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
信息化管理拯救内在危机
在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下,企业的内在危机已然成为了企业发展关头所面临的最大阻碍。在国内外,由于账务不清、资金数据审核不过关,而遭遇审计危机,甚至由此被依法取缔的中小企业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除了一些人为因素外,没有一套规范化、透明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正是这些中小企业失败的症结所在。
虽然从表面上,企业并不一定能看出信息化与化解企业危机之间的必然关联,但不可否认,完善的企业信息管理机制和手段,以及强有力的执行能力,都是一家企业得以在市场中站立的根基。
当“胡师傅无烟锅”被新闻媒体曝光,乃至清除出市场之时,许多借势希望成为甚至超越“胡师傅”品牌的中小企业瞬时之间就陷入了停产、停销的危机困境之中。数月后,当大多数“无烟锅”企业纷纷倒下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由于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快速获取供销信息,在危机爆发前提前作出预判;企业领导层通过进销存管理系统,直接掌握住了市场关键数据,并通过快速生产转型,不但一举摆脱了危机的困境,甚至还占据了部分“无烟锅”的原有市场。
这则案例看似简单,然而现实应用中,企业要想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改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实现规避企业内部危机的作用,需要做的远不止是上一套软件这么简单。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做好企业人员及环境的信息化工作尤为重要。
第一,要有企业信息主管,他是全面负责信息技术和系统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其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企业的信息资源;负责管理企业信息技术部门和信息服务部门,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规划。同时,信息主管也应参与高层决策,从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保证企业决策符合信息竞争的要求,并能够通过信息化管理及时发现、提示企业所面临的危机。
第二,要有一支专门从事信息工作的人才队伍,同时要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技能和信息化意识,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第三,要建立企业内部时时沟通的信息网络:Intranet。所谓Intranet是一种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换的基础信息化手段,Intranet的应用,可以将封闭的、单项系统的企业内部交流环境改造为一个开放、易用、高效,以及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的企业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交流。
数据容灾化解外部危机
尽管对于国内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内在的种种问题而引发的危机要远远高于外部危机,但也正是因为许多外部危机的可控性和可预知性较低,而往往使企业忽视。
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纽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在恐怖袭击发生三年之后,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43%的公司会几个月内彻底关门,51%的公司会在两年之内消失。在存活下来的49%的公司中,有九成以上,都是在重要的业务数据和文件资料没有遭到损失的前提下,而得以幸免的。
这些公司在经历了重大的灾难后,仍然得以生存,这主要归功于这些企业所应用的数据容灾系统。然而,容灾系统在国内的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却几乎可以用“鲜为人知”这个词来形容。
当被问及对容灾系统的认识时,曾经有位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这样说道:“如果不遇上什么特大的自然灾害,容灾系统还能有什么用?平时为了数据安全,我们都会拿块硬盘备份一下就好。再说了,周围的十里八村都是我们这样的企业,天塌下来大家一起抗,我们没什么好怕的!”
容灾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使系统具有高可靠性,真正保护业务持续性。但事实上,这位企业管理者的观点却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普遍看法。目前国内许多中小企业、行业用户并没有意识到来自于企业外部危机的潜伏性,未雨绸缪在他们的口中变成空谈。
目前来看,与容灾备份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和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据权威机构研究表明,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容灾备份市场每年增幅有20%,在2006年已达到了13亿美元,而中国市场每年的增幅将达到46%,是一个尚待开采的金矿。
在此契机下,国家已将容灾备份作为今后信息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点,各地方和行业准备或已建立起一些容灾备份中心,不仅可以为大型企业和部门提供容灾服务,也可以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需求的容灾服务。所以说,建立容灾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数据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危机意识防患未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小企业要想不断地稳步发展,就需要树立起企业的危机意识:危机迟早都会来的,危机意识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有人说,要想树立起高度的企业危机意识,必须要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十分清楚: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时刻都处于危机之中,必须把公司潜在的危机规避到最小。我们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因失误或失职而将整个公司拖入危机。企业的全体员工,上到高层管理者,下到一般的员工,都应“居安思危”,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
拥有世界软件业巨头公司微软的世界首富盖茨曾说:“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在很多企业主的眼中很可能只是一句笑柄--“微软已经在全世界都树立起了高大的品牌形象,即使面临‘反垄断案’、‘中国政府采购危机’等等困难时,也丝毫不会动摇其在软件界根深蒂固的位置”。
然而,事实上,就在国内市场中,知名品牌、大型企业由于危机意识不足,而在转瞬之间倒闭、停产,或是蒙受重大损失的实例却比比皆是:从国内的巨能钙、郭师傅、创维集团等一系列企业所遭受到危机的重创,到宝洁、SKII、肯德基、麦当劳、立顿红茶等一批洋品牌遭遇的“黑三月危机”,都无不在时刻提醒业界和企业: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小而专”:规避风险的最佳之道
60亿人口的大消费,100多国家或地区,数万个不同类别。当今世界的商业社会拥有着庞大的市场空间,每时每刻都在流动着数以亿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大世界。在这巨大的市场中,也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而这些神话之所能够产生,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在全球巨大的市场中获得了无限的生机。
改革开放的深入,也使中国市场越发加快了对外贸易的脚步,全球大市场正在向中国数百万中小企业开放,国内数以千万的中小企业也正在努力寻求着无限的生机。
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而言,寻求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有着自己拟定好的发展路线。然而如何使企业持续性按照既定路线发展,怎样规避那些潜伏于企业四周的危机和风险,却往往令企业的管理者头疼不已。
其实,(信息化+高科技+大市场)ד小而专”=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学定律早已为人们所知,这其中信息化不仅代表了企业现代化的管理、运营手段,也代表了企业应用信息化工具、提高危机意识、化解危机的能力。
同时,中小企业的品牌、实力有限,“小而专”的经营策略也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规避潜在危机的发展良策。在国内外市场中,中小企业多方向经营,最终由于在某一个或几个方向上的危机爆发,而导致整体企业全军溃败的教训也是不胜枚举。
因此,收缩战线,集中优势,专注某一专业,持久攻关,掌握核心竞争力,成为该专业的技术“霸主”,并且与国际大市场接轨,成为跨国公司的长期合作者,就可以开创一条主宰自己命运的生存之路。
国内的万向集团在创建之初只有7个人、4000元资金、84平方米的一个小铁匠铺,如今业已成为大型企业集团,早在2002年,营业收入就已突破110亿元,利税超10亿元。追其根源,数十年来,万向集团始终如一地专注汽车零部件生产,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企业得以一次次化解危机,成功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现今的国内中小企业,尽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但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中小企业市场中的普及和发展,也使企业在面临重重危机关头,得以脱身,甚至从容应对。中小企业要避开自己天生的缺陷,就要充分发挥IT技术的力量,并且建立“小而专”的生存轨道,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生机。
信息化将危机化于无形
--曙光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邵宗有
辽宁铁岭钢厂的事件更多反映出的是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不足。
钢院毕业的邵宗有对于辽宁铁岭钢厂的事件很是感慨,他说:“我过去是学习钢铁的,在日本的炼钢企业中,不用说整个钢包掉下来,哪怕整个车间炸了也不会出现人员伤亡,他们的企业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信息化,达到了无人化的程度。实际上,在钢铁行业中有一个衡量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很重要指标,每人多少吨钢,辽宁铁岭36的数字从侧面也反映出了钢厂主要还是依靠人操作,信息化和自动化方面的不足。”
而“锅王胡师傅”引发的无烟锅行业面临危机则更多是企业转型的问题。在业内往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鱼吃小鱼,大鱼通过企业的规模化之后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另一种是快鱼吃慢鱼,敏捷把握市场需求的企业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力量薄弱,本身就是小鱼,如果企业还是慢鱼的话,那么被吃的命运就是肯定的。要想生存,就要变快,就要精确地捕捉市场需求,迅速将市场需求变成产品,增加资金周转周期与库存周转周期,将产品发布周期变短,销售周期加长,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支撑系统,那就是信息化建设。
对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好处,邵宗有分析道:“中小企业初级阶段更多是依靠廉价的人力来降低成本,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程度时,往往不堪重负,不仅市场应变能力不足,而且没有办法去了解真实准确的数据,如库存、资金和销售情况。而依靠信息化建设,企业不仅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还能治理管理中的漏洞,如采购、销售的腐败问题,同时扁平化运作,加快业务流程。总的来说,信息化带来的优势是各个层面的,最重要的是表现在作业层面、管理层面和经营层面。”
信息化建设尽管很重要,但是并非“救命稻草”,他帮助企业摆脱危机并非立竿见影的,“更多时候,信息化是将危机化于无形,使企业能够持续地健康发展。事实上,如果企业能够顺畅地从小型发展到中型再到大型,信息化在其中一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量化地评价他的作用,则是很难有数据支撑的。比如在很多高危行业,如煤矿监控系统,这是信息化一个重要的应用,通过监控可以有效地控制煤矿的瓦斯浓度、自动报警等,降低危险系数。但是不会有人去统计最后实施监控之后人员伤亡减少了多少。所以,信息化更多地是企业良好发展路上的无名英雄。”邵宗有这样评价。
同样,硬件系统也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幕后英雄。中小企业对于系统成本的控制以及硬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是严格,对于曙光来说,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提供及时响应周到服务至关重要。在曙光看来,用户总拥有成本(TCO)主要由两块构成:一方面是购买设备软硬件投资,其一般只占总拥有成本的20%-30%,;另一方面是设备的服务费用,这些将近占据了很大部分。尽管目前几乎所有厂商都是3年服务,但是用户还要面临高额服务收费、代理服务等众多陷阱。“服务不仅包含售前方案的合理性,而且还包含售中实施的快速专业与售后服务及时完备。曙光提出了‘服务超越’的计划,推出了五年原厂免费的服务,真正落实了为用户的产品生命周期内服务的概念。”
趋势科技资深技术顾问徐学龙
中小企业在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管理上存在很多认知上的错误,不少企业认为购买了安全产品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每每购买了安全产品后发现仍旧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的完美效果,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网络安全的实施不只是安全产品在发生作用,企业网络安全涉及网络中每一个参与者,但是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中小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十分淡薄,有些人更是因为对病毒或者木马存有好奇心而进行非法下载,从而导致这些安全威胁有机可乘。除此之外,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有效施行的又一阻碍。举例讲,对于蠕虫病毒的安全防范需要在清除病毒后对企业内部系统安装相关的补丁文件,但是由于企业安全管理的制度流程有问题,延迟补丁安装的时间和范围,从而导致该病毒的二次甚至是多次重复爆发。对于网络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是基础,但是人为因素以及安全管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外界的安全威胁是企业网络安全面临的又一个危机。比如,电信骨干网络上的僵尸网络占用带宽很大,造成互联网上的拥堵,另外僵尸网络被黑客操纵后对特定目标进行攻击或者发布大量垃圾邮件,尤其是针对一些国外地区的攻击,导致一些国外组织屏蔽中国相关字段的IP地址,对中国网络信誉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趋势科技针对这种僵尸网路采用独有的僵尸网络信誉服务,通过在全球互联网的不同地区布置蜜罐系统,专门搜集僵尸网络控制中心的IP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讲这些信息布置在骨干网络的交换机各节点上,一旦僵尸网络控制中心与用户机进行通信,骨干网的路由器就会截断之间的通信,有效的杜绝了僵尸网络的泛滥。除此之外,趋势科技还针对邮件安全、Web都设置了信誉服务,内欠在趋势科技相关的硬件产品中,通过趋势科技每天动态更新“黑名单”,不断加强信誉服务防黑客攻击。
数据分析有助于避免企业危机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存储产品部产品经理郑亮
在郑亮看来,危机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就如同得病一样,“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因应该是过去多种因素积累而来。企业经营也是一样,如果可以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预测,那么有些危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他分析道,从无烟锅这个事件来看,危机并非经过媒体曝光之后才存在的,而在之前就有了很多的表象。而这些表象已经潜伏很久,然而由于没有相应的数据分析,并没有引起无烟锅行业企业足够的重视。可以设想,如果同样一家正规无烟锅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那么,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本身就会有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以及对于企业生产、销售流程等高度主控权,那么当A企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时候,该公司就可以很快地对市场进行判断,一方面迅速进行产品生产的调整和转型;另一方面采用宣传正品、公开工艺、邀请媒体与客户实地参观、送交检验机关辨别真假产品等多种手段进行有效防御,那么结果极有可能不会出现危机,甚至是利用危机达到正面宣传的作用。
然而,无烟锅行业整体败北,这些更多地是反映出:由于信息化水平不足,中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中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更没有采用相应的信息化手段来对这些核心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预测的问题。
信息处理的3个层面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必要经历的困难和危机,郑亮认为主要可以从3个层面进行信息化建设:
首先是建立信息流程控制,解决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
在国际上,很多百年老店、200年老店,最初都是靠原始的手工方式来记录信息的,比如说GE公司,利用卡片的方式来进行流程管理,避免有效信息的丢失。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需要注重信息传递的通畅性。比如钢包一般的寿命都是3年,而特钢的钢包已经达到了5年的使用寿命,这样的信息应该在应用中被记录和传递下来,而辽宁特钢在这方面的信息被隔离了,显然,不通畅的信息最终也是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原因之一。而只有信息流程顺畅了,才能保证足够的信息被妥善地保留了下来,才能谈的上后期的整理、分析、回顾与预测。
其次是建立信息处理,分析现状,预测将来。
这需要对于数据模块化、规模化、量化。这样量化指标并非是“好、很好、不错、差不多”等,而是诸如1、2、3、4、5等量化的等级标准,郑亮说:“只有量化的数据才能进行分析,才能在计算机系统中,分析历史展望未来”。同样以无烟锅为例,企业可以分析5年间的数据,来预测企业未来的销量。比如过去每年的销量是1000把无烟锅,而2006年,社会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接受程度逐步提升,金猪年等市场环境的变化,预测上半年可以完成2000把的销售,通过这样的预测就可以在重要的城市部署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人员配置、门店设置。这样,企业在预测市场方面自然走在了同类型企业的前面,信息带来的价值得到了有效体现。
显然,有效地利用和分析现有数据对现有业务进行整理和回顾,并且对将来进行预测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层面。
第三是建立信息存储归档,保证数据全面完整和有效。
小企业往往会遇到这些问题:准备分析数据,却发现最重要的2006年数据丢失了,准备梳理业务流程,却发现流程卡片早已经找不到了。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纸介质还是电子介质,或者是在业务系统中运行的数据,最重要的是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就如同我们依据过去的身体信息进行分析,来制定合适的锻炼计划,以及定期的体检来保证身体健康一样,中小企业如果能依据数据分析整理,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预测未来发展方向,那么很多危机是可以规避的。”郑亮这样说。
浪潮:专业信息化建设化解危机
在浪潮看来,“专业”的信息化平台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整合产业伙伴、市场、客户的关系,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而且还降低潜在危机,将危机消除在萌芽阶段。
浪潮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成长速度与日俱增,生命周期也不断缩短。但是,从宏观上来讲,受惠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国内企业多处于超常规的成长状态,很多企业缺乏市场考验和磨砺,运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清晰战略规划,普遍缺乏风险意识,抵御危机的能力也很薄弱,导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快,但成长不健康,不成熟。而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中,中小企业对于IT制造商提出了更多个性的,以及针对关键应用的不同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浪潮不断提出创新应用主张与解决方案,如弹性部署、VC系统测试、IFA+、四核虚拟化解决方案等,为企业资息流通渠道,企业自动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流程控制等信息化系统提供专业的系统硬件架构和软件方案支持。
同时,针对企业管理、市场趋势判断、资金运转等方面的困境,浪潮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行业敏感度、增加与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为企业提供高效能的服务器解决方案。浪潮的产品被广泛的应用在地下铁道地质灾害、车站稳定性、站台及隧道安全性技术分析、地下矿道流体力学分析及安全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现场分析模拟等安全防护方面。
最后,浪潮认为,信息化系统建设不仅是中小企业腾飞的推进剂,更是周围市场的敏感雷达以及机体运转情况的中控台,能将企业扩张的危机成本降到最低,将运营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使信息时代的中国中小企业可以在发展的高速公路上高枕无忧。
信息化解决用电危机
今年3月初,东北、华北地区遭遇暴风雪恶劣天气,辽宁电网供电设施损毁严重。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山西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功化解了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风险,保证了北京的安全用电和全省经济社会的用电需求。除此之外,近三年来中国供电系统一直处于紧张备战状态,2005年甚至出现大范围的断电现象,浙江地区的断电情况严重,居民用电无法保障,很多企业因此停工,经济损失惨重。
以2003年8月美加大停电事故为例,断电区域由美国东北部迅速波及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54家工厂被迫停产;中部地区的三座石油精炼厂被迫关闭;美股电子盘遭受重挫,投资者大量买进国债,导致美国国债上扬1%,5000万人遭遇停电袭击。其所反映出来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手段不足问题,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该事故并非瞬间出现,其过程经历了若干阶段:一连串开关相继开断、暂态电压跌落、电动机堵转、系统振荡、发电机启动自我保护而退出、大范围停电、雪崩似的停运……事故渐次发生,但大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工作人员处理不及。应对事故并消除环环相扣的事故连锁反应,必须有效借助电网监控及预警能力,这是防止事故扩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鉴于此,国家电网加快了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
据了解,各大电网公司为了解决不断壮大的电网与不断增大的负荷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不断开发新的信息化管理监测系统,从而有效保证各大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把握和控制电力系统广域动态安全的问题。电网监控系统就是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员。
对于国家电网来说,为了防止大面积的断电事件,电网公司一直使用静态电网监控技术,但是由于近两年电网动态、电压和频率中长期稳定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静态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监控需要,电网对于信息化分析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3月,广域动态信息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WAMAP)通过了由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项目验收。在试运行阶段,该系统成功捕捉到了“桑美”台风登陆浙江、福建造成的电网短路等故障,并经历了华东电网日前电力市场第二次调电试验,为华东电网安全稳定动态监视、预警和在线决策提供了技术手段。该电力系统的动态过程产生海量的信息,对维护电网安全、避免大面积停电的需求表现了积极作用,成为信息化助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网络安全为证券之星保驾护航
如果说2006年是基金年,2007年就是名副其实的股票年。伴随着股票市场的复苏,成千上万的股民重新燃起了对股票的热情,股票市场异常活跃。但是随着网上证券交易的频繁,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证券市场不能忽视的难题。
据了解,著名证券网站证券之星在今年2月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有黑客利用相关技术攻击其主页,造成一段时间内网站主页无法访问,不过幸好攻击时间并没有集中在交易时段。经过安全专家分析,是黑客利用广东电信IDC做了一个链接,任何人利用广东电信IDC访问网站,都会自动去证券之星的首页摘取一个页面。由于广东电信的IDC带宽很大,每到晚上7、8点的时候证券之星的网站就没有办法访问,这是由于抓屏的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网站的机器就会死机。经过分析,证券之星选择求助于网络安全厂商的帮助,安全厂商为网站配置了合理有效的安全产品,通过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网站的正常运行。
无独有偶,另外一家券商也曾经为公司用于股民交易的服务器的配置问题伤透脑筋,并且为服务器延迟用户交易时间付出了赔偿。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难解决,这家券商在安全厂商的专业指导下,将服务器群组单元化,即便路由器出现问题,影响的服务器也是最小范围。另外,需要配置合适的流量控制产品,通过对流量的智能分析进行合理的分配,减少用户排队访问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有助于对大客户的专项服务,将错误影响减少到最低。
精细化管理防患于未然
--首钢信息技术总工郭雨春谈IT防范企业危机
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原“北京首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和“原北京首钢计量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整合组建而成。其目的就是要对首钢自动化信息专业资源进行整合。
信息系统精细管理
首钢是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1982年后,钢铁企业信息化高潮出现。郭雨春说,在80年代初期,pc的引入使自动化生产出现了质的飞跃。钢铁企业开始在局部的生产工艺中使用pc,比如在生产线材时,进行定尺减切(将钢筋切成5米一根,原来人工控制,现在机器控制),温度的定时控制。首钢的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在90年代初,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建设。第三次的信息化浪潮是ERP。2003年,由惠普咨询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为首钢规划了一个全面、完整、科学、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惠普咨询将首钢信息化项目定位于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上的ERP系统实施,目标是通过建立统一、集成、共享的信息平台,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实现财务、销售、采购、生产、设备、人力资源等的集中管理,从而对整个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
首钢通过ERP工程做到了ERP系统(四级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二、三系统)全面集成,实现了数据不落地(其中的三级MES制造执行系统,由首钢与惠普共同设计后,首钢自行开发完成),从根本上保证了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首钢也是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中较早实现全物流链(产供销)上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企业,实现了实时准确的财务数据、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首钢ERP一期工程正式上线运行后,这一系统覆盖了首钢钢铁主流程3个独立法人公司、10个生产厂矿、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共325个,也是首钢信息化与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对接的标志。
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复杂,诸多因素难以量化,由于没有历史数据和相应的统计资料。很难进行科学的计算和评估。因此,首钢目前的信息化规划重点之一就是数据库的建设。在郭雨春看来,科学的数据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只有建立在科学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企业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形成共享。尤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数据中心就成为了企业的心脏,企业信息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进一步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
数据灾备,安全保障
据郭雨春介绍,首钢搬迁的背后,其实也是信息化的重新规划过程。大到生产系统,小到光缆怎么走,电源怎么保持稳定,各类线缆如何更好地接口等等,都要经过周密的规划,才能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
由于数据越来越多,更新也越来越快,首钢新厂信息化规划中,对数据中心的升级扩建成为当务之急。据郭雨春介绍,安全防范、管网监测、数据备份与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及制度落实检查等手段,多方位保障企业业务持续运行不受到大的影响。
很多系统由于工作性质,对何时备份、用多长时间备份都有一定的限制。在下班时间系统负荷轻,适于备份。可是这会增加系统管理员的负担,由于精神状态等原因,还会给备份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因此,备份方案应能提供定时的自动备份。在自动备份过程中,还要有日志记录功能,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
信息化对企业安全方面的防范,体现在精细化管理上。企业要有更规范、更全面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就需要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支撑。
一场大火迥异的结局
2006年的冬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郊区两家比邻的小化工厂先后发生了火灾,大火过后,整个生产区只剩下了房子的框架。对于依靠订单生产些涂料和胶水的小化工企业来说。大火带来的打击无疑是痛苦的。
可这场大火过去半年了,两家化工厂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一家化工厂烧剩下的残垣断壁还在,但是大门却已经紧缩。而另外一家工厂虽然在厂区还能看见过火的痕迹,但是院子里排队装货的汽车告诉大家,这家企业的生产已经恢复了正轨。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两家企业产生了相反的结局。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其实两家化工厂的老板本是兄弟俩。靠勤劳都开起了小化工厂。当然条件所限,生产出的产品也不是什么高档货。化学是个神奇的东西,几种原料在不同的环境下反应,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长期以来A化工厂都将整个生产工艺、财务数据以及客户的数据锁在办公室的柜子里。反正也是小企业,数据量也不大,不用电脑,除了有时候原料和库存是比糊涂账外,还真没影响到厂里的生产。
而B工厂一年多前开始,买来了几台电脑,还装了个管家婆软件,把库存和财务上的数据在电脑上进行运行。同时也把多年积攒的客户资料录入了电脑。虽然买了电脑,但是厂里也没有什么专业的IT人员,也谈不上什么数据备份。所谓的数据安全措施仅是每周刻张光盘备份最新的数据。
可就是这些张积累下的光盘,挽救了这家企业的生命。大火过后,A化工厂的生产工艺数据、财务数据以及客户账目已经荡然无存。而B工厂由于备份了生产的相关数据,除了个别光盘因为刻录的因素丢失了数据,数据大都被挽救了回来。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慢慢恢复了生产,半年后业务能力基本和大火前持平。
现在B化工厂的老板更看重信息化的作用了,最近又买回几台电脑。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不但每周刻录数据光盘,还将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网上空间
当人事危机发生时
谈到企业碰到的经营危机,河北某进出口公司信息中心的李主任很有感慨,“虽然公司没有遇到如无烟锅等行业危机,但是在企业的经营中,同样遭遇了由于管理漏洞带来的人事危机。”
众所周知,进出口行业中的业务部门更多是上下游资源的积累。2002年,公司招来一名员工王某,他工作积极、业绩突出,很快被公司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并逐渐接触了公司的对外销售工作。4年下来,王某不仅掌握了很多重要的客户资源,同时还成为了该公司驻外分公司的负责人。而就是在2006年,王某突然提出了辞职。这让公司有些措手不及。显然,掌握着核心关系的王某无论是自己开公司还是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都回公司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将损失降调最低,经过协商,双方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在协议书中,王某承诺,在两年内不从事涉及进出口行业相关工作或开办相关的公司。作为补偿,公司向王某支付将近5万元的补偿金。王某若违约,应向公司支付3倍补偿金的金额,赔偿公司的损失。协议签订当日,该公司就向王某支付了补偿金。
事情似乎处理的很妥当,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之后王某负责的欧美方面的业务再也没有了合作。公司经过彻查才发现,王某在离职前已经将所有业务往来邮箱以及信息全部删除。而当时公司由于是租用的外部邮箱,所以也没有相应的邮件备份。据统计,2006年公司仅欧美业务就损失了近100万美元。
李主任分析说,向王某这样骨干员工流失带来直接损失是可以统计的,但是其后为了填补职位的空缺,企业往往还要支付很大的招聘费用,同时要对新来的员工进行培训。而企业的客户资源更会因为员工的跳槽而损失,企业的服务质量、声誉、产品质量、产品的销路等等,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最糟糕的是,离职的骨干员工很可能去为对手企业服务,这样会使自己的商业机密被泄露,竞争实力因此被大大地削弱。显然,关键人才的流失绝对会打乱企业的战略部署,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正是遭遇了这样的危机,公司才决定彻底开展信息化建设。近两年来,公司不仅采购了多台IBM X346服务器构建了DOMINO邮件系统与数据库应用,同时购买了IBM DS300磁盘阵列柜一台,作为数据备份和存储。李主任详细描述了公司的网络搭建过程:
首先:备份现有邮件系统,做到后续每收一封邮件就备份一封邮件。
第二步:将磁盘阵列柜中的12块硬盘分为两个区,每个区用5块硬盘作RAID5另一块作热备。两个分区分别存放ERP系统和DOMINO邮件系统数据库。
第四步:购置服务器一台用于WEB服务,运行公司的ESHOP平台,企业门户网站。
第五步:将WEB服务器通过金山防毒墙与ERP服务器和协作办公服务器数据同步,供外网用户访问。
第六步:备份服务器定期将数据库备份到磁带机中保存。
同时为了保证系统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公司将所有可供外网访问的网站全部置于WEB服务器中,网站数据库与ERP系统和协作办公系统数据库同步。WEB服务器放置于DMZ区,通过防毒墙将WEB服务器与内网隔离防止病毒的入侵。而备份服务器会在每天晚上24点对ERP系统、协作办公系统、邮件系统、网络传真系统的数据库做增量备份。
最后,李主任表示,骨干员工的人事变动是每一个企业都要经历的危机,只有设定不同的业务权限,监控业务流程,整合业务资源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危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化。
理性解决信息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
对于信息化建设,浙江的许多企业都面临一个“做”与“不做”的选择题,也有不少企业在“找死”总比“等死”强的概念驱使下,硬着头皮上马了。然而,摸着石头过河的杭州中小企业,在对信息化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也遭遇了种种尴尬。得益于杭州经济委员会等部门的支持和引导,这些中小企业重又认识到信息化的利端,并且迅速调整了工作重心。
浙江企业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为浙江省会,杭州市的国民经济连续10年呈两位数增长,一直处于浙江11个地级市前列。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杭州的企业数量不断膨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3月份,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发布的《2006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就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而言,不论资产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利润总额和平均利润,在全省11个市中,杭州均高居榜首。据相关政府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底时,杭州市中小企业是数量在7500家左右,而到了200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市企业数量达到了12万家左右,其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
2007年5月17日,杭州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孙孝明在杭州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又快又好”已经成为杭州全年工业发展的主基调。杭州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6729.47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分别比去年提高3.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4个百分点,继续在全省保持“一高一领先”地位。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08.13亿元,同比增加28.4%;利税563.28亿元,同比增加23.1%;工业经济效益考评综合得分235.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84分。中小企业已成为杭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逐渐积淀形成了浓厚商业文化和创业氛围,杭州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经济特色,比如萧山区汽车零部件、富阳的通信器材和造纸;建德的化工、五金、低压电器;淳安的工艺品等等。这些企业随着规模的壮大,企业的竞争力深受国内外企业的挑战。有些企业在不断寻找应对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方法,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无疑是应对竞争的最佳选择。
目前,企业进行信息化方式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第一,利用金蝶、用友等大的软件厂商进行整体方案的实施,或者是依靠管家婆、速达等小的软件进行财务、库存等部分模块的应用。第二种,中国电信在稳固其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开始向中小企业信息化方向发展,推出了专门的商务领航品牌。利用其倡导的商务光网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其中,网络传真、企业组网等模块已经应用到部分企业中。第三种,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让一些软件公司量身定制。
由于经济发达,需求明显,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另外,杭州一些企业已经带头走上了信息化之路,应用也日趋成熟,在这些环境的促动下,一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热潮一触即发。
诸多细节难题需要解决
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楼建明认为,“当今社会,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信息化正以它前所未有的魅力和渗透力,深入到了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并全面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当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了杭州工业经济的生力军和培养大企业的摇篮。然而,在企业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企业不能有效利用合理的手段来提升传统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以至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大发展。
不过一些企业领导层也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应用信息化也是顺应潮流。可是为什么不能落到实处呢?
部分企业主告诉记者,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控制成本是每一个企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而信息化对企业是否有用?有多大用处?需要多少资金?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回报?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清楚。另外,如何利用IT技术,对无法现场管理的区域和人员实施有效管理,是困扰企业多年的问题,财务贪污、信息贪污会致企业于窘境。
在论坛上,浙江省电信有限公司杭州市分公司副经理王良在演讲中表示,无法及时获得的商机、信息安全;企业品牌得不到提升,这些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而当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之中遇到困难时,政府也需要积极支持和引导。
据记者了解,2007年,杭州经济委员会在中小企业信息化领域,将重点开展中小企业“386”上网工程,(“386”上网工程是指,市政府决定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市80%的中小企业,即6万多家中小企业实施上网工程的工作布置)将率先在全市15个试点乡镇和65个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以及省级经济开发区中实施上网工程培训工作,计划全年完成培训15000家企业的目标。培训分初级和中级,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需求,杭州经济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386”上网工程的初级、中级培训教材。教材不仅涉及网络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网络营销等内容,而且着重向企业介绍了如何利用杭州市工业经济信息网和中小企业服务网,实现搜索和询问相关政策信息、免费自助建立网站、发布企业供求信息等服务功能。另外,杭州经济委员会还组织了专业的师资力量,深入各乡镇工业功能区、经济开发区就地培训,并且承担了培训的师资、设备、学员午餐等费用。目前,“386”上网工程的培训正处于起步阶段,已在富阳市、西湖区等地开展了数场培训,在当地企业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上马信息化只是早晚的事
不顺应时代发展,企业就会被淘汰;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进步,企业就会丧失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必要的。要想在这个经济、科技为主导的时代生存下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信息化手段,或者是电子商务平台,以方便公司宣传和有效的管理、交易。
在论坛现场,也有一些是已经实施了部分信息化模块的企业。例如,早在92年,日月电器就拥有了自己的局域网和企业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销售、物流、库存(成品、半成品)等各个管理环节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能够及时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提高了决策控制。
日月电器的总经理助理彭先生告诉记者,“企业过早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这是由外向型经济所决定的。如何把产品做到每一个客户都认同?如何让网络发挥有效的作用,去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是企业应对国际竞争对手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信息化能够让信息共享,快速的分析流通,这也是应对国内竞争对手最好的武器。”
在论坛现场,日月电器也和中国电信签定了合作协议。
目前,杭州市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差异化明显,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情况也是差异巨大。此外,中小企业“规模有多大,信息化就有多大”,对IT产品的选购也是局限在硬件产品上。还有,92%的企业已经有或将要建设企业门户网站;有80%左右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形象宣传、商业信息发布、远程信息交换等活动,并有24.2%的企业进行过网上采购,有过网上销售活动的企业比例达到了37.1%,但是在线交易还没有形成规模、形成气候。
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制造业咨询顾问王晓良认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创新的勇气、足够的知识和上手的工具。只有认识企业需要什么,才能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杭州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已经成功闭幕,这将给予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股推动力。在政府,IT软、硬件供应商以及系统集成商的共同努力下,杭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即将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5/30/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