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s)作为一种营销战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竞相采用,而品牌延伸这种策略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的问题也一直是营销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众所周知,品牌的延伸是与新产品的延伸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那么,如何开发新产品即如何延伸新产品的设计也就成为了品牌延伸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可以从品牌延伸的概念开始,从中剖析出产品设计的延伸内容。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近相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首先,一定是“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这是品牌延伸的前提,也就是说,现有的产品是集质量,销售量,服务等的优异方面为一体。其本身肯定是一种符合大众潮流或者引导大众潮流使得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设计。其次,“扩展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不近相同的产品上”,这句说明了品牌延伸中的产品创新设计延伸,这种创新要能够预测到未来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原产品的简单修改。最后,“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是需要新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等与原产品相符,使消费者有“爱屋及乌”的亲切消费行为,而不是如同面对一件新生品牌的陌生感。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品牌延伸中的产品设计延伸归纳为“延续”与“创新”。所谓“延续”,它涵盖了 品牌文化即设计的核心理念,设计风格与造型等;所谓“创新”,它要求我们能够预测消费者的未来需求,或者要求我们能够把优化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作为目标,从文化理念(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等)、技术(包括材料,工艺等)、人机学(包括人与产品,环境)、生态等角度深化与提升原产品的内涵,从而达到品牌延伸的目的。
那么,在“延续”的概念中,我们首先来探讨下品牌文化以及它与产品设计延伸的关系。品牌文化,是指有利于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这些要素的组合;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在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文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使得消费者在对文化的理解认可中牢记品牌,从而提高品牌的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我们知道,抽象的品牌文化可以通过具象的产品设计来做延伸,甚至一条优美的曲线也能说明品牌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在延伸产品的设计中,从名称,标记,符号到外观设计都要与原品牌产品成为一个体系,无论是情趣化,严谨化还是亲切化,都代表不同的个性形象,如果我们将主体风格错位越轨就可能导致该产品的品牌文化模糊,也使消费者通过该产品对该品牌产生模糊感。韩国设计品牌文化的独树一帜使得它在亚洲国家的设计中脱颖而出。它能够吸取自己本国文化的精华运用于设计,它注重稳重,大方,干净,利落。其实韩国的设计文化虽有独特的一面,但也受到东北亚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影响,因此,研究韩国的设计文化,对于我们很好的把握我国的设计文化有着一定的意义,在韩国文化中佛教和儒教的成分很重,这种思想文化直接反映在韩国朴实,稳重的产品设计中。另外,在韩国的其他文化产业中,例如,影视业,服饰以及饮食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韩流文化”,这种文化可以说席卷了整个亚洲。众所周知,在三四十年前,韩国在世人看来,还是个比较封闭的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岛国,甚至被称为“隐士国家”。人们总会把韩国与国土分裂、政治军事依附美国、经济不算发达、观念保守、街头行动频繁、劳资对抗激烈、国民性格内向且倔强等一些比较负面的特征联系起来。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尤其是近十年来变成IT强国后,人们对韩国印象改变了不少。但韩国人认为,IT产业的成就代表韩国的实力,“韩流文化”则代表韩国的魅力。柔性的魅力对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来说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而韩国之所以能够将文化延伸做到如此成功,同韩国政府人士对文化的保护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完成了工业化,靠制造业实现了汉江奇迹;八九十年代靠技术创新,通过发展IT业使韩国成为科技强国;到了21世纪则是文化的世纪,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文化上对某一大国的依附比经济上政治上的依附更为可怕。韩国坚持认为自己是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优秀文化传统和丰富文化遗产,是亚洲的东洋文明的代表。因此完全有理由成为文化强国。他们对韩国文化事业的扶持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在这种强大的文化氛围之下,韩国的产品设计文化也受到了积极的感染,从而达到了品牌中文化的延伸。但作为中国设计来讲,我们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我们周围充斥着他国文化,却很少找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其次,在产品设计延伸中,“延续”概念的另一要素是产品设计的风格要沿袭原品牌产品的风格,让产品形象体现品牌识别,这样能够加深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印象,增强品牌的个性形象,也可以叫做产品延伸的相关性,它的好处是充分利用原有的设计研发、渠道、形象识别和顾客资源,快速获得知名度。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适度保持顾客的联想范围,不至于搅乱顾客的心理,破坏顾客心中对原产品的印象。例如,LG自黑巧克力手机推出后,陆续推出黑色的简约系列,这种黑色风格称为LG手机的代名词,在此之上, LG借液晶FULL HD 标准的风行,推出了液晶电视 ——47LB1R,这款产品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是就是一款典型LG风格的产品,简洁而不失时尚。这款液晶以黑色作为主色调,这也是LG一直以来常用的设计方式,黑色内边框和液晶面板相得益彰,外面包被了一层银白色的外边框。外观设计的延续使得LG的形象鲜明,即使在众多竞争者中消费者也能很轻易地感受到LG 的风格。同样的,三星设计一向是圆润的亲和感,新上市的三星显示器——931BW在设计风格上依然是显示器931BF的延续,它采用高光泽黑色钢琴漆配以银色金属底边,边角之处光滑而柔和,OSD控制按键内藏于底边右下方,正面只可见一个圆形且极具金属质感的电源键,整体简单而富有亲和力。其实,韩国的外观设计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但各品牌都有各自的风格,统一于韩国文化,这种统一下的多样化让韩国设计既能维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也能增添产品设计中的活力。
我们接着来讨论产品设计延伸中的“创新”概念。从文化的创新来看,品牌文化要追随时代的发展而创新,追随消费者思想的变化而创新,同时引导消费理念的创新,改善现有生活中的弊端。这些要点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就是要求我们时刻关注消费者的思想更新,利用产品设计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引导消费者的生活良性发展。我们是应该借鉴古人的优秀传统,但不能照搬照用,如果你将封建社会的哲学理念用在现在产品的设计理念上,是不能被社会发展接受的,但我们可以学习古人哲学的思考方式。例如,我国文革时期的审美受到当时思想禁闭的影响,灰色和深蓝色等受到追捧,但改革开放之后,人们思想的变迁让审美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的产品延伸就要考虑到这种文化变迁,做到文化创新,设计理念创新。作为颇具竞争力的韩国设计,思想文化的创新导致产品设计概念的创新。基于网络生活的流行,韩国一家名为Seok Hong Jeong的公司近日推出了两款“双屏幕”的手机。这款产品最特别之处当然就是拥有两个屏幕,它们既可以用来同时显示一样的内容,又可以分屏显示不同的内容,类似于我们使用桌面电脑连接两个显示器,非常有趣。由于这两个屏幕在日常状态下处于折叠状态,因此并没有造成机身的体积变大,依旧比较便于携带。这种可以随时上网或者欣赏电影的手机受到很多人的好评,主要是因为它屏幕面积的增大,增加了网络生活的娱乐性。是的随时上网,随时娱乐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三星电子在创新的战略上一直走在前沿,可以说是创新带动了三星的飞跃。我国手机市场的相当份额被三星占据,其实这种状况不是没有原因的,三星能够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及时推出新概念的产品,让它能够长久地立于竞争残酷的手机市场。例如,在轻薄之风被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吹起的时候,三星随之推出轻薄的滑盖手机,让10.9毫米超薄机身,在盈盈一握间令您一展非凡气质。再如,整体厨房兴起的同时,三星推出可以与厨房完美契合的简约风格冰箱,让您的厨房焕发整体的现代感。我们知道,思想文化上的创新往往最能引发与消费者的共鸣,韩国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此,他们能够时刻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跟随时代的发展,让自己的品牌持久年轻。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讲,由于技术领域全球化的逐步形成,技术创新已不存在“闭门造车”的尴尬了,关键是我们的创新是否做到位,是否符合我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现今的手机市场可以说是靠技术打拼的市场,特别是面对国外手机的强大冲击力,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内各大手机厂家争相推出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中饱含了各种新技术,音乐手机、拍照手机、手写手机、双卡手机等都是靠技术创新所作的产品延伸。事实证明,谁看重技术和创新,并在研发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线和市场细分,就能稳定发展。韩国设计在这个方面的努力是有口皆碑的。本届上海车展上现代汽车的风采让很多观众称道,其中,代表现代最新研发水准的概念车HED-4,是现代汽车上海车展上的最大亮点。这款被评为2007日内瓦车展3大概念车之一的HED-4由HMC / GE塑料共同开发,使用了最尖端未来型车体材料GE塑料,采用欧5标准的共轨柴油发动机,为车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大胆的想象和方向性指引。再来看三星,移动电话事业是三星新兴的主力产品。以CDMA式移动电话第一名的基础和实力,为三星拿下全球第三名的好成绩。根据美国市场调查机构的资料显示,2001年第一季的国际市场上,三星移动电话的销售量为93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9.6%,紧跟在诺基亚与摩托罗拉之后。在可以同步传送、接受影响的第三和第四代移动电话、采用彩色屏幕40和弦等产品的研发上,三星电子都能够保持领先。兼具PDA功能的Smart Phone在美国也广受欢迎和好评。在日本甚至还有三星电子将超越诺基亚的说法。特别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的一位顾问在2002年3月20日《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中提到:“诺基亚的创新速度正在减弱,我个人认为将来开发出新世纪移动电话的企业,将会是三星电子公司。”
总之,创新可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增加品牌的活力,一个永远停留在过去的品牌是不能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市场的。品牌在延伸的过程中,通过对产品技术的创新作产品延伸,才可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消费者也可以通过体验产品技术的创新感受到品牌的发展潜力,他们才可能支持能够带给他们更新,更贴心感觉的品牌。
最后,我们为什么要提到人机与生态呢?可以说当代设计以及未来设计要把人性化做到首位,让产品真正为人类服务,同时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如何保护环境成为人类的首要课题。因此,如果哪个品牌在做延伸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从理论上讲,它已经成功了一半。人机工程学已经越来越为设计所重视,特别是在与消费者有亲密接触的产品设计领域。它包括人,产品,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在考虑产品设计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与环境,即怎样的设计可以使得三者的关系最和谐,这是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即系统化的设计。韩国三星显示器的设计一直是同行业的佼佼者。其中显示器——G19P采用全黑色外壳和底座,大气时尚又耐脏耐用,而且它的边角特别经过圆滑处理,能有效避免用户因磕碰而受伤。三星专门为G19P的液晶屏表面加装了使用“Protection Glass”,即“保护性玻璃面板”,使液晶屏多了一层保护,即使有人用手敲打显示屏,也不会损坏到脆弱的液晶面板,创新的设计十分契合用户对安全的需要,显示出极具人性化的一面。同时,三星G19P的底座后部特别设置了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圆孔,能使所有线缆从圆孔中穿过,显得整洁而有条理;该圆孔还是一个特别的防盗设计,可以上锁,使用户的财产安全有了额外的保障。此外,三星G19P还在不加价的情况下加装了高级的DVI接口,使其具有DVI和D-Sub双接口配置,保证了接口选择的便利性,其中,纯数字的DVI接口更是显示质量的保证。这些细节设计上的独到之处无不表明,通过TCO'99认证的三星G19P,已经具备了为用户打造时尚、健康、舒适的使用感受的所有必要元素。 另外,在环保方面,三星的技术和设计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三星G19P的标准功耗只有24W,而在DPMS休眠模式下功耗更小于1W,节能性十分突出,在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经济利益同时,节约了能源。任何消费者都偏爱使用舒适,方便,节约能耗的产品,三星在这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对于消费者的关注,这种关怀设计师的品牌的形象深入人心,自然能达到品牌延伸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韩国设计可以做到成功的品牌延伸呢,其广受好评的产品设计是怎样做到的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于设计的扶持,二是企业对于设计的重视。在这种氛围下,韩国的品牌可以依靠成功的产品设计做到延伸,三星, LG,现代等是突出的代表。
首先,韩国政府对设计的支持。韩国政府对于设计的支持集中体现在设计振兴院的建立。它提供咨询、分析,帮助韩国的中小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生产“设计导向”的产品,并且通过推广活动提高韩国民众对设计的总体认识。为了建立设计的“上层建筑”,振兴院致力完善国家的设计基础设施,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为提供设计信息交流建立了基础的平台。同时针对在职设计师和新人提供教育训练。为了确立21世纪韩国设计在国际上的地位,设计振兴院还广泛地开展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种环境下,设计才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运动。
其次,企业对于设计的重视。韩国企业的设计创新计划,是以发达国家为挑战目标。现代汽车于1970开始就派年轻设计师到意大利杜林汽车设计公司研习汽车设计,因此现代汽车才有今天的成就,其高层主管曾说过:“设计要有明确的哲学目标,并推行观念改革,以设计出最简单的汽车。”LG从1990年开始陆续于全球各地成立海外设计中心,三星于2001年设置设计经营中心。为培养具有设计创新能力的人才,三星还特别成立了设计学院,其师资90%来自具有设计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并且每年与海外学校共同合作进行市场调查工作与训练,三星更与美国的八个学校合作,让学生有一年在美国研习的机会。同时三星的设计部门还积极地参与世界设计大赛,建立起其国际品牌与形象。
总之,做好产品设计的延伸是品牌延伸成功的重要方面,而成功的产品设计要求“延续”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从内向外,即从设计的核心理念——品牌文化,到设计的外观造型——审美文化,进行全盘考虑,这种延伸要以未来需要为目标,而不是停留在目前的生活方式,依靠品牌中的产品设计延伸引导市场的良性发展,其本身价值就远远高于了企业的收益价值。只有这样,品牌的形象才会永远充满活力,为消费者所崇尚,信赖。
参考资料
《品牌文化》 周朝琦
《国际顶级品牌》 杨明刚
《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韩国设计凭什么崛起》
《韩国企业的设计创新》
《三星技术扩张真经》 余婉贞
5/11/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