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科技部副部长 李学勇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才能使建设创新型国家获得强大动力。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观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从工业化进程看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近代世界工业化的历史,是一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演进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主导作用,企业始终处于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19世纪后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以来,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在主要国家的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工业化过程中,正是企业通过大批技术创新成果的成功运用,改变了经济发展面貌。在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企业巨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全球性科技革命浪潮的主要推动力,催生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影响与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突飞猛进、相互交织影响,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众多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开路先锋。
工业化历史进程表明,正是由于一大批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驱动下,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活动,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提高了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效率,改善了资源、环境利用方式,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正是由于一大批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把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引入生产过程,增强技术和生产能力,制造出市场需要的商品,形成规模产业,把知识、技术转变为物质财富。同时,也正是由于企业的发展和自身财富的积累,才能够形成新的研发投入,促进技术的更新和突破,又将知识和技术转变为更大的物质财富,从而实现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良性循环。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联系市场,最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最能发现与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因此,企业自身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和属性。如果没有企业的运用,任何科技成果都难以成为现实生产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为:它是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活动风险的承担者,同时也是利益的最大享用者。
二、从国际竞争态势看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迫切性
当今时代,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改变着研究与创新的方式。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强的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角色。据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的总数已超过6万个,产值约占全球总产值的四分之一,贸易额占国际贸易额的60%,技术贸易占60%—70%,专利和技术许可费占98%。大批跨国公司掌握着一个或多个产业的核心技术,处于国际贸易和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上游,以专利和技术标准作为设置技术壁垒和垄断市场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经济强国,其产业竞争力主要就是体现在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和企业身上。
再从国际上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历程看,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至关重要。纵观这些国家的发展,正是由于企业所蕴含的巨大创新需求和所呈现出的创新活力,使得各种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各种新的社会生产、科研组织方式不断涌现。这些涌现出来的新要素,又最终通过企业被不断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持续支撑着这些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往往以跟踪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为主。但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与贸易挂钩的知识产权规则,打破了发展中国家走常规技术发展路径的可能。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成为所在产业链的集成者和操控者,分享了更多的利益。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从我国的情况看,在汽车、飞机、仪器仪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中,授予的专利也多为跨国公司所拥有,其份额约占到80%—90%。如果不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的发展将难以摆脱跨国公司专利壁垒的制约。
因此,应对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关键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造就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才能打破知识产权、专利和技术标准等新的贸易壁垒,才能形成内生的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从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看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这既符合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我国国情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现实需求。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机构的仅为23.7%。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直接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比较高;大量的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大多数企业发展仍处于依靠资源消耗进行外延式扩张的状态。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不足,使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主动权。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政策环境尚不完善,技术创新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没有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规制行政管理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构建完善的技术创新链,加强研发、制造、应用等环节之间的有机衔接,及时消化吸收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并实现自主创新。要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更加长远的技术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推进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要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让经营管理者真正着眼长远利益,让知识和知识创造者得到真正的尊重,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
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除了依靠自身的技术学习与积累之外,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重要源泉。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必须注重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其他技术创新要素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在产学研之间构建战略层次的合作,既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的必然选择。
四、从创新实践看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现实性
去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以后,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部署,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改委安排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建立和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国资委将自主创新纳入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商务部建设一批出口创新基地,打造一批高科技自主品牌。各地方结合本地实际,细化相关配套政策,在加大科技投入、营造创新环境、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台了许多有突破性的政策措施。
为了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5年底,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决定共同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首批选择103家试点企业,包括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实施企业化转制的科研机构等。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要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通过示范作用,引导不同类型企业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探索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试点工作一年来,企业普遍提高了对自主创新的认识,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更加重视研发能力建设,重视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断健全创新管理和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文化。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着眼于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点,使企业在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上发挥更大的能动作用;要着眼于推动科技与经济更加有效地结合,为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找到结合点和突破口;要着眼于依靠科技创造出更多的自主品牌,使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崛起。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优化环境,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规划纲要》60条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的落实力度,及时掌握政策执行情况,切实协调解决执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根据企业创新发展新的需求,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二是积极引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加强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和转化平台;鼓励产学研结合,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推动建立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使尊重创新、勇于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三是集成资源,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科技计划要反映企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科技任务;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基地;大力加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调和沟通,为企业技术创新疏通和开辟投融资渠道。四是搞好试点,加大示范带动力度。要进一步搞好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带动更多企业在以创新求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快。要及时总结试点工作,宣传和推广试点企业的成功经验。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只有加快培育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才能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和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造,求真务实,密切协作,加快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更好地落实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切实的贡献。 4/19/2007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