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知识生产管理”的概念
在引言(《“知识生产管理”缘何重要》)中我们谈到,从产品到服务再到解决方案,是企业经营演进的一个趋势。IBM前CEO郭士纳在他即将退休时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客户将越来越看重那些能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这些解决方案能将不同供应商的技术进行整合,尤其是能够把这些技术融入到企业的各个流程中去……”《企业流程再造》的作者迈克尔·哈默也说过:“当产品具有明显差异时,客户可能愿意挑选最好的产品,即使对这些产品进行整合要费很大的力气也在所不辞。但是,在一个产品变成普通商品和客户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中,成功的关键在于将你关注的焦点从你和你的产品转向客户所寻求的解决方案。”人们视为有价值的东西正从产品和服务向解决方案演变,而这必然带来一种经营模式的变革。
然而,一个以产品为中心的企业要想转变为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就等于从以物质产品生产转向知识产品生产,必须从头弄明白“知识生产管理”是怎么一回事。
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寻“知识生产管理”的概念。
我们知道,所谓“生产”,是指从原料到产品的“转化”过程。“生产”的结果不但要为客户的要求负责,同时还要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负责。既然“物质生产”是把物质原料转化为物质产品的过程,那么“知识生产”就是把知识原料转化为知识产品的过程,而且无论物质产品还是知识产品,都必须同时为客户要求和企业效益负责。
物质生产管理的概念是:为了高效率地生产高品质的物质产品,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物质生产活动的综合管理活动。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类比将知识生产管理描述成:为了高效率地生产高品质的知识产品,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知识生产活动的综合管理活动。
从这个类比出来的概念可以看出,知识生产的过程是一个组织化的生产过程,知识生产管理是对这个组织化生产过程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保证生产的品质。仅从直觉上看,这一点也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物质生产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手段能否在知识生产管理中适用,还有很大的疑问。
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转化”的对象不同。物质生产是对有形物质的转化过程,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直到完成的加工产品都是有形的物质对象;而知识生产是对无形的知识的“转化”,以无形的信息、数据、知识为加工对象。显然,对有形的物质进行加工与对无形的知识进行加工,其管理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对于物质生产来讲,原材料是消耗品,只能使用一次。伴随着物质生产的过程,必须不断的对所需要的原材料进行采购补充。而知识生产的“原材料”不会随着知识生产的过程而消失,反而,知识产品也不会因为出售给客户而有所减少,甚至可以成为再次生产的“原材料”,也就是说,伴随着知识生产的进行,“原材料”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物质生产的原材料会随着生产的进行而减少,造成价格上升;而知识生产的“原材料”会随着生产的进行而增多,造成价格下降。所以德鲁克说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报酬递减恰好相反,是一个报酬递增的过程。
第二,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的“转化”过程不同。物质产品生产与知识产品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转化的对象不同,而这种不同使得转化的方式和转化的过程存在巨大的差异。一般来讲,物质生产的工艺过程具有相当的确定性的,我们也能明确的预知通过加工之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样子的,具有什么功能,甚至我们可以保证产品可以在什么时候送到客户手里面。但知识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其无法“严格”的达到这样的要求,知识生产过程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这就给“知识生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减少知识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怎样做到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果的可控性?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知识生产就成为一件“碰运气”的事情,这是与有组织的知识生产的根本要求相背离的。
第三,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所需要的条件与环境有很大区别。由于两种生产的转化对象、转化过程不同,使得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所需要的设备条件、人员以及生产环境也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处理机械零件用车床,而处理数据信息用电脑;生产车间里用蓝领工人,知识生产用知识工人;物质生产的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知识生产的外部环境高速发展,昨天还是有用的知识,明天可能就会被新知识取代。
这些差异表明,知识生产与物质生产有着不同的本质,建立在确定性基础之上的物质生产管理方式方法无法用来管理这个高度不确定的知识生产过程。因此,知识生产管理的概念也不能直接从物质生产管理的概念“套”过来,前面套用的这个概念也不能帮助我们把握知识生产管理的本质内涵。
实际上,人们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不同,并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了探讨。其中,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是目前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指的是针对知识,以及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从内容上讲,知识管理所管理的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在知识管理中,很多人曾经在对知识特性细致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知识生产管理的概念。例如徐华洋先生把知识生产管理定义为对知识的数字化存贮、信息化加工、网络化传递过程的管理。周九常先生则借鉴项目管理的方法,提出了大学中的知识生产管理是包括对知识生产目标的制订,计划的安排,知识生产的组织,知识项目、科研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挑选,知识生产过程的控制进行的管理活动。焦彦龙提出,知识的生产是在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研究、分解、使用和共享的全过程中进行的,在这些过程中,知识既被使用,又在不断地产生、形成和发展,新的知识在产生,原有的知识在发展。企业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管理,以知识生产管理为前提。这些概念大都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特性提出的,他们提出了很多诸如知识的识别、知识的存储和知识的网络化传递等区别于物质的特性及其管理方式,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生产管理与物质生产管理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把握知识生产管理的一些特征。但是,在这些研究者的研究结论背后,我们能够看出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认为知识生产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完全不同,认为知识的“转化”的操作过程不可把握,对这个过程的管理只能在知识的储备和人员的安排上有所作为,而对于知识生产本身无能为力。这样的假设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这里需要申明,侯象洋在本文中所说的“知识生产”,是区别于创造发明,也不同于数据处理的。本文研究的知识生产是指能够满足客户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间和价格等“价值”要求,并能够为知识生产企业创造稳定收益的“业务活动”。
依靠灵感进行的发明创造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它不能满足客户的时间要求,也就不能够成为一种正常的“业务活动”,企业也不能把发明创造作为一项获得稳定收益的“业务”来运营。发明创造需要由非盈利科研院所或实力雄厚的企业所属的研究机构来完成,发明创造是一种基础研究活动,而不是“知识生产”。而数据处理性质的活动,其背后往往有固定的“算法”可循,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来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本文所说的“知识生产”活动。
所以本文认为,“知识生产管理”的定义应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1.“知识生产管理”所管理的“知识生产”必须是组织化的,“组织化”是知识生产管理的前提条件。这就与个体性的发明创造技巧、科学研究的艺术等等区别开来;
2.知识生产的成果必须是可以交付给客户的。知识生产的成果必须是能够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能够为客户所接受,并以客户直接或者间接地付费补偿知识生产的成本并为知识生产企业创造利润的。也就是说,“知识生产管理”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增值性管理活动;
3.“知识生产管理”追求超越个体知识生产的效率。通过组织化的知识生产手段,极大提高知识生产的效率。我们在引言中说过,这是知识生产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的理由。
从这些要素可以看出,知识生产必须是组织化的,生产出来的知识产品必须是可以解决客户实际问题、被客户接受并且客户愿意付费购买的。而且,在这个前提下,知识生产管理关注的是知识生产的稳定和效率。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侯氏知识生产管理的概念--
“知识生产管理”指的是通过组织化的知识生产手段,利用知识生产的设施、技术、工具、人力(脑力),为了将原始的知识、数据等知识生产“原料”稳定、高效的“转化”为能够解决客户问题、能够为客户所接受并为此付费的知识产品,而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以及以通过这个管理体系对知识生产过程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3/14/2007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