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物流在台湾的发展约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则约在1980年代末期。虽然两岸在体制限制及市场需求上有所差异,但双方面在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都还不高,使得物流产业发展较欧美先进国家缓慢,两岸至今尚未出现能够与跨国物流公司相抗衡的物流企业。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体认,物流服务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要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来应对市场全球化的挑战,必须尽快发展物流产业。
事实上,中国大陆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海洋运输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以及处于发展初期的配送物流体系(以电子商务为代表)。而台湾境内物流业,以经营型态区分为仓储业、汽车货运业以及专门提供国内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机能的专业物流业者。尽管两岸存在着制度及需求规模上的差异,但两岸物流企业将因着某些经营理念的一致,产生两岸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途径。
二、 从企业运营的的角度来解读两岸物流的理念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相应的物流功能性活动则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物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因此,物流也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具体来说,两岸对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流程,主要包含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分别向其供货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成的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货商和客户行为的体系。
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
4.存货资产必须在流动中创造价值,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物流功能环节,就是运输和储存。在中国大陆,对一般制造业来说,运输成本要占物流总成本的45%左右,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而依据2003年台湾物流年鉴调查,国内的运输成本约占物流总费用的34%,存货保管成本约占58%(但两岸所定义之存货维持/保管成本项目会有所差异)。
5.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或"价值链"的概念。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也是取决于它的整合程度。
三、 两岸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途径
因着两岸物流企业对物流理念的某些一致性,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走向便是整合。事实上,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更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1.激发物流需求。生产制造企业拥有产品的物权,是物流服务的需方,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要有服务/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论是自办物流还是外包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从企业竞争战略的优势考虑,自办物流要对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外包物流则须对市场上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协调安排。所以,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换句话说,物流企业要能为制造商提供物流服务解决方案,整体的或者是局部的。要能用优质的服务为制造商的市场营销战略提供支持,并能够消化掉一部分制造商自办物流的成本,同时自己还能获得足以维持发展的利润。这是市场对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对制造商的服务要求和标准有透彻的了解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
2.发展成现代物流企业。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但从现代物流的观点来看,如果它们不能成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货商,并与其形成供应链体系中的联盟伙伴,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未来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服务的专业化。不同的货品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围绕产品的物流特性所进行的服务技术开发,将为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并形成核心服务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只要具备核心服务能力,传统物流企业融入供应链就会很容易。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服务能力就比竞争对手略胜一筹之处,就是特色服务。毫无疑问,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服务品种的不断创新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
3.延伸物流服务。功能整合本质上就是延伸服务。物流企业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是沿供应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货商。二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货商。如果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把制造商的物料管理和实物分配都承担下来,就成了所谓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两岸目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经济和法律环境并不完善,物流服务供货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不高。所以两岸的物流企业在现阶段不能盲目追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需根据自身的特点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阶段性的和有特色的物流服务。例如以大货主为依托,按照委托企业的物流服务要求和标准来改造现有储运资产的结构和功能,并重整业务流程,为特定的生产制造企业或者特定的货种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或是作为更大的物流系统的子系统提供阶段性的延伸服务,比如与跨国物流公司接轨提供国内的物流服务。
4.为物流企业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两岸现有物流服务资源的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有码头和仓库的过剩,也有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足。但最大的不平衡是巨大的市场和制度缺乏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发展物流产业除了要防止重复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发展物流产业的一开始,就按照WTO的原则和标准与国际物流运行规则接轨是必然的选择。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升级的的进程,尽快制定物流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并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来扶持物流企业的发展。
11/4/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