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在那里!”小时候玩捉迷藏,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小花招。那些藏得好好的小孩子,听到这句话,大都会乖乖地站出来。
如今职场也在上演这种“捉迷藏”的小把戏。一些大公司为了控制业务员每天的行踪,给每个业务员都配上了一个有定位功能的手机,有了这样的“高科技”的玩意儿,管理人员就能对这些业务员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一切尽在掌握!”
一些管理人员在说起手机定位时都会比较兴奋:这下好了,以前我不知道你到底有没有拜访过客户,现在你再也别想蒙我了。这在当前中国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业务员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的,这种高科技手段可以让老板们稍稍安心一点。
更有管理咨询公司将这种手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称之为“精细管理”。他们认为,“手机定位”系统为那些无法数字化考核的工作提供了一种量化管理的办法。利用手机定位系统,外加上一套后端设备,就可以像管理流水线员工一样方便地管理业务员的行踪了,对能够用这些业务员的绩效进行量化管理,从而有效地进行绩效考核。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不过仔细考虑就不那么简单了。业务员毕竟不同于那些体力劳动者,这种量化管理能够保证他们去过哪些地方,但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工作都是有绩效的。正如同你可以让一个人一天到晚坐在电脑面前,却不能确保他们能产生绩效一样。
这种做法也许对于那些真正偷懒的业务员能起到某种警示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勤奋的业务员来说,这种监督手段并不带来真正的绩效。而且对于那些勤奋的业务员来说,这反而是一种反向激励,因为这种监督方式完全可能导致公司与个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从而大大降低员工的忠诚度和内在激励动力。
有一个管理学定理——你期待对方是一个什么人,对方就会按照你的期待来行动。如果管理者给员工足够的信任度,把他们当作一个勤奋和守信用的人来看待,那么这些人也会表现出自己勤奋和守信用的一面来。与之相反,如果管理者整天像防小偷一样防着你的员工,你的员工不偷点东西,还真觉得对不住你呢。
手机定位还存在一个侵犯隐私的争议。理论上,公司有在白天监督员工行踪的权利,但一旦员工配上了这种定位手机之后,工作时间和下班时间就比较模糊了,管理人员不仅可以监督员工的工作时间,还可以监督员工的休息时间,存在侵犯员工隐私的风险。
其实要监督员工完全有更好的方式,比如说目标管理。每个月给员工一定的任务指标,如果他们连续多长时间之内不能完成任务就给予一定的处罚。至于这些员工是怎么完成他们的任务的,我建议管理人员多给他们一些指导,而不是一天到晚地监督着他们。
手机定位还存在一个对员工尊重的问题。大多数人对被监督和跟踪都会有不好的体验,在这种状态下工作是很难有好的业绩表现。正如一句我们经常说的话一样:棍棒也许可以改掉一个坏孩子的小毛病,但永远无法培养一个好孩子。
往大点说,手机定位员工的情景很容易让人想起奥维尔的一部小说:《1984》。在那个国家里,老大哥监视着公民的一言一行,那个国家看似秩序井然,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幸福的国家。如果管理者想体验这种感觉,只要在你的座位后面安装一个摄像头就够了。
2/7/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