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自主创新
卫兴华 孙咏梅
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心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经济增长方式,从增长机制看,有粗放型和集约型之分;从增长路径看,有外延型和内涵型之别。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针对经济增长机制而言的,但也涉及经济增长路径,两者是有机联系的。
从经济增长机制看,粗放型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具有低质低效的特征;集约型增长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降低消耗、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具有高质高效的特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固然需要投入的增加,但提高要素投入的效率更为重要。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经济增长的现实也表明,技术进步是提高要素效率的重要前提,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技术进步和增长机制的转变都离不开制度保证,因此还需要重视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形式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
从经济增长路径看,经济增长总是表现为生产成果数量的增长,这就需要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效率对产出的影响。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生产能力提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是外延型,即通过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内涵型,即提高原生产场所的生产能力。外延型增长与内涵型增长都可以在生产率提高或不变的两种情况下实现,但外延型增长无疑要占用更多的资源。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容,必须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处理好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下,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不断缓解和克服经济增长的瓶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也就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转变,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的判断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作出正确判断,找出我国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不足与差距。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入的增加,仍具有较强的粗放型增长的特征。很多产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目前,我国各项能源消耗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投入产出比却远低于发达国家。
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劳动者素质结构改善缓慢,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必须加大公共教育、基础设施以及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投入,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我国目前的公共教育支出比率还不及东亚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1952年—1990年间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仅为0.02%,远低于发达国家。
经济比例关系没有理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尽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还没有理顺。一方面,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不合理;另一方面,部分产业如房地产、钢铁、加工等行业发展过快,拉动了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瓶颈部门更加紧张,而下游的消费类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生产要素的综合配置效率低下。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经济增长内在规律告诉我们,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不仅要重视价值补偿,更要重视实物补偿。在实物补偿上,应重视对自然环境、土地矿产、重要原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利用。在价值补偿上,不仅要重视不变资本的补偿,还要重视可变资本的补偿。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由于农民工的劳动收入被压低而导致“民工荒”现象的出现,说明可变资本的补偿已难以完全实现,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国际经验表明,靠大量投资支撑的增长,很容易造成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造成相关产品的价格下跌与上涨并存、库存上升,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粗放型增长资金投入大,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不断提高,而投资效益趋于下降,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埋下了隐患。粗放型增长能源消耗高,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态势,单位产出的能耗和其他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然而,我国的人均耕地、淡水资源和主要矿产资源的占有量却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资源的过量消耗加剧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粗放型增长正面临极大的资源压力和不确定性。解决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需要。集约型经济增长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可以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提高我国产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的位次,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可以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我们正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可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集约型增长有利于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人民群众收入增长,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条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就能缓解能源资源瓶颈,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实现集约型增长,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推动经济增长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转变。
加大投入,完善体制。推进科技创新,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国家科研投入应向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倾斜,集中优势生产要素,启动一批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项目,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体制上,应大力建设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构筑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科技创新的主体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为此,应改变科技研发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分离的状况,充实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实现科技要素、经营管理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直接结合。国家对于企业研究开发活动应给予税收等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没有有效的管理,科技创新的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会遇到阻滞。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也是提高职工劳动素质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技术工人匮乏的现象十分严重,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比相去甚远。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技术工人的比例,需要有相应的制度特别是企业管理制度作保证。企业应形成激励职工学技术、自觉提高技术和文化水平的晋级晋升制度。
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作用。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撑。对于技术创新领域的市场失灵,政府应发挥职能作用进行弥补。同时,还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良好的产业条件和市场需求。 2/3/2007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