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生存大趋势下,企业组织结构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根据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分析,企业组织结构可以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比喻就是你手中握着的一团泥,你的手就是企业未来生存的环境,一团泥就是企业适应未来生存趋势的组织结构。你的五个手指怎么动完全可以随心所欲,这代表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莫测、高度不确定,但是这团泥是紧贴你的手,手怎么动怎么使力,这团你就怎么变,完全贴近环境变化的要求,将手的变与泥巴的应变融为一体。因为泥巴是软的,充满可塑性和可变性,所以,我将类似一团泥的组织结构生存称为“柔性生存”。
未来生存理论认为,柔性生存将是企业未来生存的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技术含量和研究费用增加而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全球化且不断加剧,经济环境日超复杂,企业经营环境动荡且不确定性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增强企业柔性、敏捷性和自适应以应对日益动荡的、不确定的环境。柔性、敏捷性和自适应已成为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从而日益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和重视。 战略管理学家Ansoff 在评价企业的“柔性”时指出:企业要适应环境,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对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对环境中不确定事件的分析和应付能力尤为重要。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系统的弹性化和生产的柔性化特征,对于以“创新即生命”的知识型企业来说,“柔性生存”将是适应这一特征的未来企业生存的发展模式。柔性是指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变化包括产品设计特性的改变、客户需求量的增减以及企业提供的产品组合的改变等。尤其是在客户需求增长的时候,企业一般能应付。当客户需求快速上升时,规模经济促使成本递减,此时在新产品研发时的投入会很快收回。但是在客户需求下降时,则能够及时减小规模,或减少资产或减员,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按照企业未来生存规律即将变与不变融为一体,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应对变化、适应环境的组织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贯穿的理念就是柔性生存。彼得。德鲁克曾预言:“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会逐步向柔性式结构演进。”旧式的由规则确定的机械性组织正逐渐被灵活的、适应性更强的有机性组织所取代。
所谓组织结构柔性化,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使组织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越少越好,以便使组织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延至最远的底层从而提高企业效率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它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
未来生存理论强调,常规的应变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动态型的以变应变,一是静态型的以不变应万变。虽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的核心也是“应变”,但这种“应变”处于动态与静态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将变与不变融为一体。柔性化组织结构正是遵循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的要求,体现变与不变特点的新型组织结构,是一种静态架构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与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凝缩未来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
目前国际上有很多公司都大刀阔斧地压缩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通过组织柔性化提高竞争优势。例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通过“无边界行动”及“零层次管理”,即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使公司从原来的24个管理层次,压缩到现在只有6层,管理人员从2100减少为1000人,雇员人数由41万减少到29.3万,瓦解了自20世纪60年代就根植于通用组织的官僚系统。不但节省了大笔开支,还有效改善了企业管理功能,企业效益也大大提高,销售额由200亿美元增加到1004亿美元, 利润也大幅度增长。
根据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环境要素分析,组织结构柔性化是新形势下环境变化未来走势的必然要求。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信息传播由传统的不对称走向全面开放,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组织各层面的活动量显著增加,知识流动大大加快。市场瞬息万变、机遇的转瞬即逝、时间的效率倍增,这些压力迫使企业组织做出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传统的多层次、职能性、金字塔的等级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正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内外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文件在网上的传输也更为快捷。因此,原来组织内大量的、臃肿的、富余的中间管理层级不得不被撤除,管理层的减少无疑增强了企业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组织因而变得更加柔性化,反应也更加敏捷了。
柔性化组织结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围绕工作流程或过程来建立结构。传统部门的边界被打破。例如瑞典新崛起的Astra-Merck集团,一开始就围绕药品开发、产品分销等流程将自己设计成一种横向型组织。二是纵向的层级组织柔性化。可能只在传统的支持性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存留少量高级管理者。三是管理的任务委托到更低的层次。自我管理型团队是横向组织的基本单位。团队一般由5至30名拥有不同技能的员工组成,团队有决策权,并被授予完成整项任务所需的资源。如柯达公司拥有100多个这样的团队。四是流程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基础。员工不仅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关系,而且与顾客进行直接经常的联系。柔性化结构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对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从而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
柔性化组织本质上是一个知识体系,其竞争优势的建立主要在于如何对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创造和管理,从而更直接地面向市场、面向用户。为了支持这种知识、信息的整合、创造和管理,柔性化组织内部不能以职能为单位,而是形成一个个完整、统一的知识团队,这种团队将个体和组织结合起来。柔性化组织的运作核心就是通过这种团队式管理,不断释放整体知识能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空间的创新和拓展。团队的形式一般有部门内的工作团队、跨部门团队和特殊任务设计的团队,如改进团队、成本控制团队、服务团队等等。在柔性化组织中,要组织跨部门团队以援助者和训练者的角色来代替管理者的角色,以提高应变力和平衡力。
在柔性化组织中,人力资源成为组织的第一资源,而人力资源的本质就是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信息、技能等。由于柔性化组织的充分授权、分权,加大管理幅度,决策中心下移,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知识员工是企业的主要载体。因此,企业组织要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并强调终身学习,以适应剧烈变迁的外在环境。在组织内要建立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新、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个人与组织的知识不断积累,最终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组织结构柔性化的支撑。在传统的科层组织结构中,信息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信息意味着权力,上级是把信息有选择地逐级地向下级传递,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推行柔性化的。只有当组织的信息技术得到相当普及,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指令几乎可以同时传递到不同层级的人员时,实施柔性化管理才能得到保证。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仍然维持传统的上下沟通方式,不仅沟通的成本很高,信息传导的线路会很长,并也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漏传、误传和失真。
另外,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复杂、不断变化和难以确定的,如果不能及时从外部获取准确、全面的最新信息,企业内部就不能协调运转,就不能适应环境,就势必失去竞争能力;同时,如果企业不能正确地收集、存储、整理、处理和传递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将会导致企业的决策无所适从。在计算机系统平台上实施柔性化管理,还可以解决柔性化管理的难点。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有序、有效地整合物流、资金流、计划流的节奏,产生决策的“共振”效应,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发掘柔性化管理的“潜能”,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
组织柔性化管理实际上是权力中心下移, 尽量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目前,企业的集权制等级组织是建立在纵向和横向分工基础上的,要求规范工作程序,要求员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这种结构对组织成员的行为有一种约束限制,会制约创造力的发挥。企业只有在内部提供给员工更多的自由空间,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而分权化组织结构就比较适合,它将一定的决策权授予较低层级和较多组织成员,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自主性,有利于在企业中营造创造潜力发挥的氛围。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市场由卖方市场为主导,转化为买方市场为主导。一方面,顾客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这要求企业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始终能把握顾客需求的脉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细分化日益加剧,个性化越来越明显的市场正在形成,企业只有快速地对市场做出相应反应,实行以经营核心业务为主的多样化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因此,企业过去集权的组织结构必须向组织分权化转变,分权分到什么程度要看具体企业。要正确处理“分权”与“集权”的关系,组织柔性化管理的本质内涵应界定为“有控制的分权”,而不是绝对“集权”和“分权”的概念。这种“动态”、“连续”和“折中”的集分权思想,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决定哪些权力该集中、哪些权力该分散,做到“集而不死,分而有序”。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提高企业核心生存力,我国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优秀企业已经开始走上柔性化未来生存之路,最典型的莫过于海尔的战略事业部制的变革。海尔集团根据国际化发展思路及时对组织机构进行战略调整,对原有的职能结构和事业部进行了重新设计,把原来的职能结构转变成流程网络结构,垂直业务结构转变成水平业务流程,形成首尾相接和完整连贯的新的业务流程。海尔在流程化的基础??起来。结构的创新必然带来企业系统功能的创新,海尔的实践证明,流程化后企业达到“三个零”,即顾客零距离、资金零占用及质量零缺欠,使海尔的经营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企业组织基本上还属于金字塔型结构,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分工过细,管理幅度较窄,使得管理部门林立,科层复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2)由于管理部门和科层结构复杂,使信息渠道延长和节点增加, 因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失真,决策失误,同时决策执行和反馈困难。(3)组织结构僵化,官僚主义盛行,文山会海、多谋寡断、议而不决、扯皮推诿现象严重,协调困难。(4)组织僵化导致企业对社会、政治、宏观经济、技术等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态势反应呆滞,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不适应环境变化,显得老态龙钟,力不从心。(5)企业组织形成超稳态结构,懒于进取和变革,一切按部就班,缺乏革新精神。
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企业患有大企业病,已从机体上开始老化,致使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传递不畅,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效率低下,无竞争活力,严重地束缚了员工的手脚,极大地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阻碍了人才健康成长,已经无法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迎接知识经济的要求。
因此,我国的企业组织结构必须作战略性的变革,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未来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
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认为,柔性化组织结构可以提升企业应对复杂环境的生存能力,这种生存能力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预测未来走势的能力,二是应对危机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三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四是组织变革的能力,五是持续创新的能力,六是简单管理的能力,七是专注核心业务的能力。虽然以上能力看上去是企业生存的表象,实际上这些表象是由企业按未来生存规律办事散发出来的生存光辉。
1/9/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