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之痛
从被企业认识的那天起,信息化就始终深陷实施的漩涡当中,对成功率的探讨和争辩从来没有停止:对软件本身功能的质疑、对实施方法的探讨,对非技术原因的无奈……与这些原因被反复争辩不同,有一个原因始终是各方面的共识:人才的缺乏!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软件提供商的工作人员大多有在企业做信息化工作的经历,同时记者也听到很多软件公司老板抱怨,应用企业经常会从实施人员当中挽留信息化实施人员为本企业服务。这种信息化人才的频繁流动,一方面表现出我国信息化领域发展的节拍,同时也集中反映了信息化人才的缺乏。
在将近20年前,信息化刚刚被中国的学者们所认识和了解,当时,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信息化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很费了一番手脚。当信息化系统的作用逐渐被企业所认识了以后,开始不断有企业决定来实施信息化项目的时候,实是人才的缺乏又使得我国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步履维艰。走过了尴尬的“实施成功率等于零”的年代,信息化已经大有普及势头的今天,企业实用型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又令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维护和升级成为一大隐患……我国的信息化人才缺乏问题虽然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是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应用企业之所以人才缺乏,主要是因为2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应用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大量流失,也就是应用企业选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化人才,但是留不住这些人才为本企业服务。第二方面的原因就是信息化人才供应数量不足,很多企业在人才市场当中,找不到合适本企业的信息化人才——那么,时刻伴随信息化工作的人才问题如何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呢?何时才能彻底解决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之痛?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应用企业信息化人才的流失应该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原因相当复杂。但是最主要的问题应该是应用企业如何发挥信息化人才的作用,信息化人才如何体现自身价值的问题。记者有一位在企业中做信息主管的朋友,他经常抱怨说,在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毕以后,所有的信息化人员就会被“边缘化”,因此他经常是帮助企业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后不久就功成身退,去另一家工作做信息主管,他戏称自己经常在同类的企业当中“走穴”。其实,这种“技术边缘化”的情况很常见,因为企业在信息化系统走向应用层面以后,企业的工作核心就势必要从IT技术向企业业务核心转移,那么企业的业务问题也就成了信息化工作的焦点,同时,信息化人员技术开发、创新的工作逐渐减少,而向协助、支持的职能转移。这就很容易使企业的信息化人才失去创新的激情,同时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产生怀疑,从而选择离开。记者认为,应用企业同信息化人才都应该认真对待这样的问题,企业在对信息化人才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其专业化的知识,不断完善本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使其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信息化人才应该更多了解企业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帮助企业不断深化和推广信息化系统。
从记者的角度看,应用企业人才的流失同样也是人才供应不足的一种表现,试想,如果各级各类的信息化人才各司其职,有严格的行业特征和职能特征,那么这种由无序的人才流动所带来的人才流失才有可能减少。因此,解决企业信息化人才问题的根本就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发掘。从目前国内信息化人才得培养情况来看,相关院校应该是主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也是源头。其中,学校同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培养信息化人才的模式效果最好,为深入了解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记者专程采访了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知识学院总经理胡强先生。
胡强首先谈到他对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化的国家,还没有经历大规模工业化时代的洗礼,就直接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全社会和国家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还不是很充分,加上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致使目前社会和国家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投入太少,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同时,对于传统院校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胡强认为需要有新的方式并补充新的内容,他认为经过传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存在3个方面的差距:首先就是行业的知识,也就是对行业业务模型的了解;其次是缺乏针对性的企业IT技术应用;第三是缺乏对企业文化理念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他看来,虽然我国很多院校都开设了信息化相关的专业,但是相关的课程设置急需纳入新的知识,尤其是对商业逻辑、业务流程、业务模式方面的教育,因此,目前传统学校的这种“浅尝即止”的培养方式只是让学生掌握了一部分IT技术,并不了解企业具体的业务规律,因此显然并不能胜任企业里的工作。
对于传统教育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人才的差距,使得神州数码积极的考虑通过企业与院校联合的力量培养实用型的信息化复合人才。谈到神州数码推动的校企联合的人才培训,专门负责这项业务的胡强告诉记者,神州数码将ERP知识带入学校,主要是希望让大学的学生在没有步入企业之前,就要补足自身所缺乏的实践,认识到企业的流程具体如何,同时对不同的企业文化有更多的认识。记者了解到,神州数码从2002年就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基地,在积极推动ERP课程的教学。通过双方的通力合作,加之神州数码公司软硬件等全方位支持,至今,已经建立了包括《ERP概论》、《ERP模拟》、《商务ERP》等教学课程以及支撑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系统,并且已经有500名左右工商管理硕士、全日制研究生和博士生以及约1500名本科生经过ERP课程教育以及ERP实践教育。
在课程设置方面,这种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明显要优于传统的学院教学方式,单纯从课程设置上,就有很强的实践性。胡强具体谈了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在本科生大二的下学期,学生会学习《ERP原理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初步掌握一些ERP方面的基本知识,从理论上对ERP或者管理信息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大三的上学期,学生就要开始《商务ERP》的课程,这个课程可以让学生具体了解ERP管理系统可以涵盖的企业业务流程,并且从实际操作上了解ERP是如何管理和控制这些业务流程的。经过2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大三下学期的《模拟ERP》课程将使学生从纯粹的理论学习过渡到真正的ERP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当中,通过真正的ERP系统,模拟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学生在这种虚拟的企业环境当中,以不同的身份参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从而达到重新认识企业业务流程的目的。有了相当的理论知识和模拟的实践经验,大四的学生就可以真正深入到企业的ERP项目当中去,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和在模拟当中的体会真正落实到企业当中,去印证和验证自己的知识,这种“实战”的经历可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使之从根本上去了解:一个真实的企业运作模式是怎样的,一个行业的业务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一个真实的ERP项目是如何经过实施转化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该如何去接受并遵守。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这样课程培训出来的学生,应该说具备了一个企业信息化人才应有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更符合应用企业对信息化人才最基本的要求。
总结起来,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才之痛,首先就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并且按照各个领域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细化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向,不仅要有软件开发人员、系统实施顾问为软件企业服务,同样也要培养企业需要的系统实施、系统应用等应用型人才,这样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信息化人才都各司其职,那么也就减少了信息化人才的无须流动。第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传统的IT教育已经不合时宜,记者从神州数码知识学院看到,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企业落地,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因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培养方向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也就是说,应该让培训的对象真正掌握信息化的实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规律,这样才能不断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为企业所用。第三,政府和全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还应该加大力度。要做到这一点尚须时日,但是从目前国家的重视程度看,这一天也应该不会太远。
人才之痛,需要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努力! 1/9/2007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