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时,一方面要看到国际上发展的潮流,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会不断扩大,保护力度会不断加强,来自国际上的压力会继续存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国的知识产权处于弱势阶段的现实。我个人认为,只有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才是最好的战略,不能盲目追求国际上那种保护知识产权的高标准。”4月27日,在科博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清华大学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兵教授如是说。
弱势阶段的防御性战略
王兵认为,我国业已建立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制度。这种制度发源于市场经济,扎根于工业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已经成为保证和推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制度。但在现实环境当中,尽管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框架比较先进,但真正落实却任重道远。
从当前情况出发,王兵指出,促进知识产权战略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战略。我国知识产权处在一个弱势阶段,所以知识产权战略应当是一种防御性的战略。“现阶段,知识产权是发达国家的强项,是我们的弱项,这种人强我弱的态势恐怕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
在2006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喻子达曾经指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解决进攻与防守的矛盾。过去十几年,海尔集团把知识产权当做“盾”,而现在,他们要学会把它当做“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喻子达认为,现在的海尔正处于利用知识产权这个手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阶段。而王兵在他的发言中指出,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知识产权将经历弱势阶段、均势阶段和强势阶段三个时期。“当我们中华民族在知识产权处于强势阶段的时候,也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时候。”王兵说,如果我们认识不到或者不愿意承认知识产权战略的这种防御性质,认识不到我们需要的是促进知识产权的战略,就会在战略上犯冒进的错误。
“保护”战略需要广泛的社会基础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振刚也在发言中说,从国外知识产权发展的路径来看,通常应该是以促进知识产权为主,等知识产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特别强调保护。
他认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存在的问题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从长远看,存在一些趋势性问题。
首先,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少、质量低、普及面窄,缺乏持续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政府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
其次,知识产权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我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出口企业,没有把专利布局在自己主要产品的出口国中。
其三,知识产权商业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知识产权的财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其四,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与现代知识产权法律要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群体性侵权事件时常发生。目前,政府的觉悟早于企业,政府的压力大于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不是对已有成熟意识的固化,而是一种倡导性的蓝图。我们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不是基于我们企业内在发展的一种迫切要求,而是基于国家发展和开放的要求,所以企业的意识非常薄弱。
其五,知识产权分别有多个行政部门管理,相应的责任与权利不匹配,中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定位模糊。当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各级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第一责任,可是它们恰恰又没有多少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实际上是以微弱的权力承担重要的责任。
面对这些问题,刘振刚说:“关于知识产权的促进和保护,保护被放在了第一位,从当前来看,我们确实有这样的需要。但在企业自身实力还不是很强、促进工作做得不是很好的时候,仅仅注重保护对我们的发展不利。我国当前知识产权拥有面狭窄,导致社会保护的基础不扎实。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当扩大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拥有面。”
以劳动力优势弥补知识产权劣势
王兵还给出了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一些要点。
首先要大力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13亿人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尽快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
注意调动我国现有的优势,用其弥补知识产权方面的劣势或弱势——现在的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工成本便宜、市场巨大。还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另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既是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们要坚持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努力发展知识经济,率先完成从半工业、半农业的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
同时,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知识经济人才,满足改革开放的需要。在处理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上,显然要着重强调创新;在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关系上,要立足自主创新。在提倡发明专利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大力支持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当集中力量在有限领域开展基础创新的同时,也要在社会上大力提倡改进发明创造。总之,我们要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来弥补现阶段知识产权的劣势,用价格的优势弥补质量上的劣势。
王兵还呼吁加强知识产权滥用的研究,加强强制许可制度的研究,加强地理标志和知识产权授权和保护,加强对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加强对基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
11/29/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