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ERP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任碧成 黄浩波
摘 要:ERP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可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日益受到生产企业的关注。本文描述了ERP技术的管理思想,分析了ERP在中国的应用状况,并着重探讨了ERP在中国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ERP;管理思想;应用状况;存在问题;未来展望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是在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多年实践产生的科学管理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综合。他是由美国的Gartnersgroups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是信息时代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更高层的管理模式,他既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他致力于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并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1ERP管理思想的内涵
ERP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了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思想,还吸纳了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精良生产、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先进管理思想。ERP既继承了MRP II管理模式的精华,又在许多方面对MRP II进行了扩充。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他是一种面向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可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地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
在网络时代,ERP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增加了工作流功能,使ERP的功能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中;纳入了产品数据管理功能,实现设计数据、设计文档的有效性控制;增加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功能,为企业高层管理提供了宏观决策的分析工具;向因特网上转移,使管理费用更低廉,安装维护更方便,用户界面更优雅。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许多企业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及JIT等生产方式,并由单一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需求。ERP除了MRP 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供应链中供、产、需各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并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等。
2ERP技术目前在中国的应用状况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科技部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贸委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动,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高潮。近两年,我国众多企业在积极实施ERP系统,现已有数千家企业应用ERP系统。有些早期实施MRP II的企业在使其系统升级为ERP系统,并在不断深化应用,功能更加强大,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ERP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巨大的ERP市场也刺激了国产化ERP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我国ERP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已有国产化ERP软件商数十家之多。“十五”863计划也在大力支持和推动ERP管理系统的研究,并重点支持了10个ERP软件产品的研发,对ERP应用实施和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和推动作用。ERP系统应用实施的热潮正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并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
具体来看,国内ERP厂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应用贴近中国企业需求国内ERP厂商对中国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和管理模式的把握,以及与客户沟通、合作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国内ERP厂商形成了更加符合中国企业情况的应用模型和解决方案。
(2)技术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新技术在国家间的传导已经没有时间差别。然而在国际上,一些应用很成熟的企业管理软件,由于历史包袱的原因,技术上反倒比较陈旧。国内企业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可以直接采用最新技术,形成产品上的竞争优势。
(3)本地化的服务高效及时中国本土ERP供应商在中国市场的服务网络覆盖度是国际厂商不能比拟的。对于国际厂商来说,中国市场是其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但对本土厂商则几乎是其全部。因此,国内企业提供服务产品的本地化程度以及与用户的协同程度也相对更高。
(4)庞大的用户基础用户资源对于软件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内企业管理软件厂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已经有十几年历史,有的厂商已经拥有数十万的用户基础,这是本土厂商与用户多年共同合作的结果,也是本土厂商继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5)成本价格优势在产品与服务价格上,尽管国际供应商开始降低其部分软件使用许可的价格(这与本土供应商的成长与竞争不无关系),但服务费用仍然居高不下,客户的总体拥有成本仍然昂贵。本土软件企业在此方面显然也有优势。
3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ERP作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为热门的词汇,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现在,政府在推动信息化过程中使用频度最高的是ERP,软件商在传播过程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同样也是ERP,这促成了国内众多企业纷纷开始探讨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开启了ERP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管理应用市场。 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不时地听到许多并不协调的声音,“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早(找)死”,无论怎么样,一些失败的案例,促使许多人开始了再思考,人们在问:为何宣传得如此美妙的ERP软件,在现实的应用中屡屡失手?又是那些原因促成了这种软件走向失败?这些问题都始终萦绕在企业的信息化人员和管理者头脑之中,现在我们依然要问,这些问题解决了吗?从笔者的感觉上来看、如果企业在盲目之中启动了信息化项目,这个企业实际上就是开始向一个全新的IT业的围城走去。对于这些现象势必要我们开始深思他背后所产生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软件的适应性
事实上任何ERP软件都有他的盲区,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软件能够适应一切需要,在国内企业管理体系并没有完善的今天,许多依赖于西方管理思维和方法的软件在国内的众多企业中都不会得到很好的应用,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和管理技能还无法与这类软件实现真正的融合。而企业在启动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往往会盲目地购买许多不同用途的管理软件,希望通过软件的应用、能够给企业管理带来提高,遗憾的是在购买软件前往往忽略了软件对于管理的适应性,企业往往盲目地相信咨询人员所做出的业务流程重组将辅助企业实现信息化这样的承诺。但是当业务流程重组之后却发现许多业务在系统中根本无法实现,此时作为企业来讲:生存永远是第一需要,这种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软件,自然无法应用。
(2)战略规划的缺失
在信息化项目失败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盲目的因素,国内企业对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始终缺乏有效的认识,而企业信息化决不是为化而化,他是依赖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而建立的信息化体系,如果在信息化伊始并没有制定信息化的方针和策略,也没有充分研究所选择的开展信息化内容的可行性,而采取匆忙上马的方式,这种信息化方式的本身存在巨大的风险。众所周知,企业信息化绝非一时之功,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制造企业、由于他机构的复杂、业务处理的复杂、渠道的复杂、制造过程的复杂,如果未根据企业的实际管理现状和管理需求、制定有步骤有目的的信息化实施策略,采取贪大求洋,一步到位的方式,这种信息化成功的可能性已经没有。所以无论是西方的现代企业、还是在东方的传统企业,要想获得信息化的成功,必须从企业管理需求出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目标。
(3)信息化观念的缺失
企业成员对于信息化始终存在一个基本误区,他们始终认为“信息化就是启动管理软件项目,这种项目本身与企业的管理、流程、组织没有多大关系”,这种对于管理软件的错误理解直接导致了一个观念上的误区,“管理软件不是管理,而是软件”,而事实上管理软件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没有管理也无从实现管理软件,管理软件的本身是将管理方法、思想、规则融入到了软件之中的信息化的方法,他是对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流程与组织的一种全方位的融入过程,如果我们始终认为他仅仅是一种软件的话,那么企业是不会成功实施信息化的,企业的管理者也不会对此给予多么巨大的支持,他最终将沦为企业信息中心的事情。
(4)软件选择的缺失
国内的企业对软件的选择是认真的,但是这种选择的本身是不完美的,任何一个软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他需要企业与软件商的实施配合,而实施的好坏实际上决定了信息化成功与否,这个过程完全不依赖于软件本身,而是依赖于软件公司的实施实力,所以在选择软件时不能单纯是选择软件,更为重要的是选择软件公司。而对于软件公司的选择必须从6个方面进行考察:
①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管理软件公司群体;
②考察软件的成熟度、灵活性、口碑;
③考察软件的技术路线是否成熟;
④考察软件商的实施能力;
⑤考察软件商的系统设计与工程方法使用能力;
⑥考察软件商的客户化能力和与需求的匹配能力。
通过这些的考察可以充分评价软件商的实际状况,为最终选择软件和软件商奠定基础。
在国内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困惑绝不仅是上述的4点,实际还涉及关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困惑、国内软件与国外软件选择的困惑、咨询作用的困惑、如何能够实施成功的困惑、企业管理者融入的困惑、人员观念转变的困惑等等,在此不可能一一谈及,无论怎样,上述4点实际上是信息化过程中需要跨越的4个最为重要的坎。
总之,现在是ERP面临挑战的时候了:就像当初对“信息孤岛”式的MIS局限性的指责一样,缺乏个性化的“生搬硬套”成为ERP广受质疑的焦点。如何使企业的个性化不至于淹没在通行的解决方案之中?如何在已经固化的流程中体现企业独特优势的灵活性?如何在航空母舰式的庞大系统中进行客户化的定制?
毋庸置疑,用ERP可以规范和改进企业的业务流程,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协调运作,解决管理中存在的流程不畅、效率低下等弊端,使企业大获裨益。当然,根据客户要求来定制ERP,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可能。ERP是由若干模块构成的,并且存在多个参数可供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置,但作为覆盖企业整个流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ERP是一个包罗万象、异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其复杂性使得企业不可能在ERP的核心架构上做出大的修改。即使可以完全定制,同样还存在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如何既可以保护企业原先的特色和好的东西不受约束,又能控制本来就存在的不规范、不科学的随意行为?
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讲,关键要认清企业自身处于何种管理状况。对于那些随意决策、管理粗放的传统企业来说,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规范和通畅其业务流程,这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缺乏科学规范管理的企业,就是要让他套上ERP,按照规范化的轨道去运作。这也许是管理现代集约型企业与管理传统粗放型企业对ERP的通用性和个性化追求的显著不同。
ERP管理理论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定义,同时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不断促进该理论的发展和完善。ERP理念和软件系统的实施运用是现代企业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谁先运用ERP理念并充分挖掘ERP系统的效能,谁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
10/23/2004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