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建立全球生产体系的过程中,逐步扩大和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协作,合作数量日益增多,合作方式日益丰富。我国中小企业凭借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成功扮演了制成品生产者和供应商的角色,挤进了全球产业链条。不过,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在参与全球产业链条过程中暴露出其存在的诸多问题。
跨国公司供应商选择趋向中国中小企业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3921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99.6%。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2006年3月共同发布的《2005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表明,中小企业创造了GDP的55.6%、社会销售额的58.9%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它们正逐步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
跨国公司刚开始进入我国时,通常选择与我国的大企业合作,以寻求快速发展的捷径。但是,随着其业务的逐步展开,它们开始逐步扩大和中小企业的产业协作。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建立与中小企业分工合作的网络与机制等手段,跨国公司可以加速实现其全球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的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的参与。新华社记者在展会现场举办的跨国采购洽谈会上看到,有近百家世界知名的采购商与参会的1000多家我国中小企业配对洽谈,拟采购50类1000余种产品。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李郡介绍说,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在以多种形式参与跨国经营,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2005年,中小企业分别创造了我国出口、进口总值的68.3%和69%,尤其是服装、手工艺品、五金工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关志华表示,巴斯夫通过加强与中国中小企业的合作,保障了全球生产体系的稳定。2005年,巴斯夫有60%的采购来自于中国。在中国的供应商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
据了解,今后巴斯夫将会在我国选择更多的中小企业供应商,延伸巴斯夫的采购链和供应链。为此,巴斯夫已在我国开展了中小型化工企业责任培训计划,帮助它们提升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生产符合环保、健康、安全标准的产品。
中小企业参与全球链条呈现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
在调查中新华社记者发现,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中,主要扮演着制成品生产者和供应商的角色。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出现和规模化发展,使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具有集约化的特点,大大方便了跨国公司的外包生产和集中采购。
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仅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跨国大型零售企业在我国的采购总额,就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沃尔玛在中国的供货商超过1000家,家乐福和麦德龙也分别有数百家。在沿海地区已形成了许多出口型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在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的福建省晋江市,就拥有3000多家运动鞋、旅游鞋生产企业。
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分包生产或集中采购,跨国公司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并增强企业扩展的能力。中小企业通过为大企业配套服务,也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剑桥大学制造学院院长麦克·格雷戈里不久前曾访问我国,他注意到了我国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紧密合作关系。格雷戈里认为,目前世界制造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更多表现为公司和公司之间的竞争。这些公司在不同的国家都有活动,他们希望把全球最好的资源用最佳的方式组合起来。
从世界制造业的整个流程来看,目前市场、设计、分销、生产、服务等多方面的流程已经高度整合,当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时,想参与国际分工的我国中小企业是不可能从头做到尾的,应利用自己在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比较优势,专注于一两个环节,力争挤进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链,做精、做专、做强。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三大困难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专业公司和跨国公司之间逐步开始进行研发合作。中国企业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50家在我国进行投资,在我国投资设立了750多个研发中心,其中有30多家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地区总部。跨国公司扩大在我国的投资规模,使其增加了在我国本土的采购量,为我国更多中小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配套产业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投资推广署署长卢维思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内地中小型专业公司到香港设立分公司或办公室,2005年,在香港设立的专业公司中,有20%来自内地,它们拥有自主创新的技术,或者在香港寻求与跨国公司设立的地区总部对接的机会,或者希望以香港为跳板,跨入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配套、外包、渠道、贴牌、搭车五种方式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或者利用低成本制造优势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给国外公司配套;或者利用良好的品牌和信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完善的市场销售渠道,运营跨国公司销售业务;或者依靠质量好、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搭着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企业的顺风车进入全球采购体系,这些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寻求发展的便捷之路。而贴牌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在全球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融入产业链的重要方式。目前,贴牌生产已从广东逐步扩展,产品门类由小家电、服装、仪器设备发展到以笔记本计算机为代表的诸多高科技产品领域。
不过,市场开拓难、技术研发难、融资难三大难题,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仍然存在,尽管各地都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从全国来看,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并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及进一步做大做强。
有关专家建议,当前应从两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尽快融入全球产业链条。一方面,中小企业应从自身主观方面下手,在全球化中找准定位,在营销理念、信息管理方式等以往薄弱的环节作出重要改变;同时,学会善于处理与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关系,尽可能多地同他们分享市场拓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国家应从宏观政策方面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可喜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着手推动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日前表示,国家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国门发展,扩大对外经营,同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国际大企业集团建立协作配套关系。
9/25/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