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众所周知,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分钟都会对企业的收益产生影响,这也就是说,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分钟都是具有价值的。每一个商业印刷厂在不同纸张上进行生产的时候,都会产生不同的准备时间,活件达到骑马订书机上的时间也就各不相同了。当需要装订的活件具有不同尺寸和长度的时候,装订机缓慢的转版速度就会为企业带来损失。
为了跟上新设备的生产节奏,也为了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拥有3400万美元资产的Suttle-Straus商业印刷厂和拥有220名员工,专门进行彩色报纸印刷的Evergreen Printing & Publishing商业印刷厂分别于今年早些时候安装了海德堡和马天尼骑马订书机。
在选择新的骑马订书机时,Suttle-Straus公司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生产准备时间和运行速度。在安装海德堡ST 400骑马订书机之前,该公司的206名员工都是用两台需要进行人工调整的老式装订机来进行生产的。但是在2006年三月安装了ST 400以后,Suttle-Straus公司摆脱了生产周期长和生产准备时间多的困扰。
老式机器已经过时了
这台设备被安装在了Suttle-Straus公司占地面积为220,000平方英尺的厂房里,它配有6个垂直书斗,两个水平书斗以及一个封面卡纸输送装置。该公司的首席经营官Ted Straus解释说:“我们购买这台设备就是为了扩张,它的模块化设计能让我们根据需要进行升级。”
Straus说:“这款设备是专门为了工业书刊的生产而设计的,它能在生产中对产品进行调整。它的自动化水平极高,能对整个设备进行自动预设,同时自动调整输纸机、骑马订书机、裁纸机的状态,使其为生产做好准备。” Suttle-Straus公司曾经考虑其他设备商的产品或二手设备,但最终发现,很多设备的生产速度虽然很高,但不具备节省生产准备时间所需要的自动化功能。Straus说:“在我的企业里,生产准备时间是比印刷数量更重要的赚钱因素。”
Suttle-Straus公司主要是在多种纸张上生产目录或手册等产品,所以自动化的提高是最主要的问题。以前在老式机器上需要花两到三个小时来进行准备的活件,现在在ST 400的计算机界面上只需要30分钟就能搞定。Straus解释说:“你只要将活件的尺寸和参数等信息输入电脑,它就能帮助你把书斗设置好,这极大地缩短了生产准备的时间。”人们还可以把纸张参数也输入电脑,从而使生产速度变得更快。
在新设备的帮助下
Suttle-Straus的ST 400骑马订书机具有CIP4/JDF功能,但该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其进行利用。Straus公司希望在明年开始利用这些功能的时候,能将转版时间控制在15到20分钟之间。
在选择骑马订书机时,速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Suttle-Straus公司的活件一般在5000 到10000印之间,但有时候也会多一些。以前,该公司的生产速度为2500到3000 cph,而在用上了新机器之后,它们的平均速度达到了10000 cph,甚至有望再增加1000到1500印。Straus指出:“我们的员工仍旧在为达到更快的装订速度而努力。”
在决策过程中,该公司还将两台设备合并成了一台。Straus说:“我们在做决定时,只考虑了内部成本的节约,而没有考虑创收的问题。虽然设备的价钱比较高,但我们能从它身上得到更高的生产效率。现在刚投入生产几个月,我们就收回了大约80%的成本,而且,我们相信它能帮助我们实现对投资回报率的预定目标。”
前端和后端的速度就得到了提高
两年以前,Evergreen Printing & Publishing公司安装了一台Dauphin Graphic Machines (DGM) 440印刷机,它既能当作两个速度为40000 cph的独立印刷机来使用,也可以和在一起当作一个大印刷机来用。由于这款设备的占地面积比较大,所以印后加工的区域受到了影响。在2006年5月,该公司安装了马天尼公司的BravoPlus骑马订书机和一个AlphaLiner插页机。
虽然这款设备的速度可以达到更高,但Evergreen公司还是将BravoPlus的平均生产速度保持在了10000 cph。BravoPlus订书机最多可以容纳十个书斗,而该公司使用的这台配备了八个书斗,一般来说,它只能用到六个。
Evergreen公司生产的活件的尺寸一般在8.125 × 10.75英寸到10.875 × 16英寸之间,有时也印5.5 × 10英寸或5.5 × 5英寸的双排活件,产品页数在4到200页之间。该公司拥有两座生产大楼,占地面积为160,000平方英尺,主要印刷的产品有杂志和报纸等。
鉴于这些产品的类型,BravoPlus成为了Evergreen公司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公司的过程控制经理Meyer说:“这是每一个装订工人的选择。他们都愿意使用这款设备,由于它的生产效率和速度都很高,公司的产量也得到了提高。”
9/20/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