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头三年中国模具市场产需两旺,态势良好。本文除了阐述2001年~2003年中国模具工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固定资产投入外,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分析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向。
模具市场产需两旺
作为工业生产重要工艺装备的模具,经过“九五”期间年均14%的发展,“十五”头三年发展进一步加快,年均发展速度达到17.1%,2003年全国(不包括港、澳、台统计数据,下同)模具总产值达450亿元,显示高速发展的态势。2001年~2003年模具进出口也表现良好,虽然贸易逆差有所增加,但出口增幅大於进口增幅,进出口比例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2001年~2003年,中国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各类电器、建材、机械等主要模具用户行业高位运行,产生旺盛的市场需求,并带动模具工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和外资加速进入中国模具行业,进一步促进了模具行业的发展。模具生产企业加速股份制改造和经营体制的转换增加了企业的活力,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国家及部分地方政府对模具工业的扶持大大地促进了模具企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在这些有利条件下,模具生产企业克服了能源紧张、原材料涨价及2003年上半年的“非典”肆虐等不利因素,不但在量上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且在行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进出口结构、中高档模具的比例、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国产模具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模具商品化程度以及模具生产企业开发能力、综合素质等,经过三年运行,都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在中国“十五”模具行业发展规划中,2005年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共有八项,经过三年运行,已有一项提前两年完成,还有两项预计可提前一年完成,其他五项的发展态势也很好。
其他还有诸如提高企业的模具设备数控化率、模具生产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行业研发和培训基地的建设、模具城(园区)和联合体的发展等,都在提高和发展,态势良好。
进出口模具的发展提高了模具设计制造的水平。三年来,又有30多个企业被各级政府部门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100多个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CAD/CAE/CAM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RP/RT技术、PDM、CAPP及RE技术、高速加工和热流道技术、CIMS及ERP等集成化制造管理系统等都在模具行业中得到应用,并显示出许多优越性。整个模具行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势头良好。“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经营国际化”,将企业做强、做精、做专等提法已成为行业骨干企业的行动准则和发展方向。
华南华东发展最快
由於市场需求旺盛,2001年~2003年中国模具行业投入逐年增加,三年固定资产投入约150亿元,其中2003年超过60亿元,创历史新高。这150亿元的投入中,大部分用於进口大型、精密、关键设备。高性能设备为模具制造提高质量、缩短周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为模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近年来汽车模具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大。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投入模具的八亿元中,有五亿元是为形成中高档轿车覆盖件模具生产能力而投的。一汽模具有限公司和四川成飞科技集团公司共完成了三亿多元的技改项目,汽车覆盖件模具能力大为增加。河北泊头共投入一亿多元,形成了有10个企业组成的2.5亿元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生产能力。北京比亚迪模具公司、福臻模具公司等都已完成超亿元的投入,并且还在继续投入。天津、青岛、上海、昆山、烟台、合肥、宁波、广州、重庆、沈阳等地都有超亿元汽车模具项目。三年来,余姚、昆山、宁海、黄岩的模具城(园区)建设取得很大成效,深圳、大连、北仓、黄骅等地的模具城(园区)已开始建设,重庆、沈阳、西安、温州、福州等地的模具城(园区)也都开始筹建,京、津、沪、大连、苏州等地的开发区内也有不少模具项目。
从地区来看,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地区和以浙江、江苏和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是中国模具工业发展最快的两个地区。华东和华南的发展速度快於全国总水平,其市场份额比例越占越大,目前这两个地区模具产值已占全国的85%以上,其模具水平在全国也是先进的,模具商品化率、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也高於全国总体水平,三资企业和私营业已成为出口主体。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广东和以私营企业为主的浙江、上海及江苏是中国模具出口最多的省市。这四个省市2003年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74.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模具工业高速发展使行业中本已存在的一些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许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原有体制和机制越来越显得不适用。许多企业特别是新建的和发展快的企业都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此外,模具行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很重。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模具比例需进一步提高,进出口结构、模具商品化和标准化程度也需进一步改善。中国模具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其工艺装备、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总体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10年以上的差距。模具企业仍需在技术进步、增强开发能力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2004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将适当放慢,GDP增长率已从2003年的9.1%下调为7%,汽车及机械等行业发展速度也会减慢,预计模具行业发展速度也必然减慢,能源紧张和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也仍旧存在。虽然如此,高速发展的惯性仍将保持一段时间,部分能量仍旧将继续释放,再加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良好,预计2004年发展速度虽不像2003年那麽出人意料的高,但也不会低於通常的年份,15%左右的增长率可能是比较现实的。
总的来看,“十五”头三年中国模具工业运情况确实不错,展望未来也是前途光明。但是,中国的模具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国外先进水平和国内市场需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中国要由模具大国建设成为模具强国,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既要看到成绩,又要重视落後,并抓住机遇,采取措施,在经济全球化趋向日渐加速的情况下,尽快提高水平,并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去,使整个模具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行业趋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模具行业呈现了一些新趋向,现综合如下:
模具的质量、周期、价格、服务四要素中,已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周期放在首位,要求模具尽快交货,这已成为一种趋势。要满足用户的这一要求,各方面的工作必须跟上。
大力提高开发能力,将开发工作尽量往前推,直至介入到模具用户的产品开发中去,甚至在尚无明确用户对象之前进行开发(这需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变被动为主动。目前,电视机外壳、空调器外壳、摩托车塑件等已经采用这种方法,手机和电话机模具开发也已开始尝试。这种做法打破了长期以来模具厂只能等有了合同,才能根据用户要求进行模具设计的被动局面。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但能使模具厂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对开发业务和缩短模具生产周期也十分有利,受到用户的欢迎。青岛海尔模具公司等企业的“你给我一个概念,我还你一个产品”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已为越来越多企业所接受,这可能也是今後发展的一个方向。
随着模具企业设计和加工水平的提高,过去以钳工为核心、大量依靠技艺的现象已有了很大变化。在某种意义上说,“模具是一种工艺品”的概念已逐渐被“模具是一种高新技术工业产品”所替代,模具“上下模单配成套”的概念正在被“只装不配”的概念所替代。模具正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技艺而变为今後主要依靠技术。这不但是一种生产手段的改变,也是一种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观念的改变。这一趋向,使得模具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模具精度越来越高,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钳工比例越来越低,最终促使整个模具工业水平不断提高,正在被社会所接受。中国模具行业目前已有四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近百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与此趋向相适应,生产模具的骨干力量从技艺型人才逐渐变为技术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如此,技艺型人才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模具毕竟难以完全摆脱对技艺的依靠。
模具企业及其模具生产过程正在向信息化方面迅速发展,这也是一种趋向。在21世纪,信息越来越多,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发达,信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休戚相关。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高水平的模具和现代模具企业,不能单只应用CAD/CAM,目前许多企业已经采用CAE、PDM、CAPP、RE、CIMS、ERP等技术及其他许多先进制造技术和虚拟网络技术等,这都是信息化的表现。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向已被行业所共认。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模具将向着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水平发展。现在,能把握机遇,开拓市场、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的模具企业和能生产高技术含量模具的企业日子普遍好过,任务忙不过来,利润水平和职工收入都很好,日子红红火火。因此模具企业应把握这个趋向,使自己生产的模具向高水平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及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正加速向中国转移,其表现方式:一是迁厂,二是投资,三是采购。这一趋向虽然并非近几年才有,但近几年更加明显。中国模具行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
10/14/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