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始终是众多本土软件厂商心中的一个结。这种面向服务的松耦合架构在经过两年左右的酝酿期后,已经从概念化的状态走向实践。而这让很多尚未在心态上正视SOA风潮的国内软件厂商们开始真切地感受到了压力。"面对越来越多融入了SOA理念的产品和应用,你还能说它并不适合中国目前的IT现状吗?"来自IDC的分析师如是提醒着本土厂商们。
观望
如果时间回到两年前,甚至一年前,本土软件厂商们的乐观情绪还充斥在业界。"至少从目前看,SOA仅仅是一个概念化的事物,就如同一件美丽的衣服,而其实际的本质,其实与目前的传统中间件架构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当年一位国内中间件厂商的副总裁对国际厂商们大肆宣扬的SOA颇有些不屑一顾,在他看来,这种虚无的概念只不过是国际厂商们为了加速产品更新周期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的一个手段而已。
实际上,该观点代表着当时很多本土软件及中间件厂商的想法。在诸多本土厂商看来,由于国内IT业起步相对较晚,因此目前的用户需求大都集中在功能化方面,而对将服务理念渗入IT架构中的思路并不热衷。
据了解,当时包括金蝶中间件、普元在内的国内知名的中间件厂商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对SOA在中国的前景并不乐观。"我们并不是说SOA不好,它确实开启了构筑IT架构的一个新的思路,但是在中国,SOA的前景却并不清晰。观望是国内厂商们目前的态度。"在2005年记者进行的一次采访中,普元方面坦言。
在本土厂商看来,这个被认为是未来IT体系发展方向的事物还处于一个没有实质参照物的阶段。"SOA的产生是在国外IT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固有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用户新的需求变化而产生的一个理念。可以看到,在中国,这种状况出现的可能还并不大。我们并不否认SOA的合理性,而仅仅是质疑SOA在中国实施的时机是否合适。"2005年的12月,刚刚参加完2005 BEA大会的某国内中间件厂商的技术负责人说道。这位人士坦言,大会上并没有给他新鲜的启发,而期待已久的BEA全球总裁庄思浩的发言也乏善可陈,令人失望。
急迫
至少在2006年前,本土厂商们的这种态度仍显得合情合理。尽管SOA几乎已经成为了以BEA、IBM、ORACLE为代表的国际软件巨头们的口头禅,但是在此之前,并没有令业界震动的SOA产品面市,大家都是在原有的产品线上修修补补。产品线上的缺失造成了无论用户还是国内软件厂商都对SOA的不认可。
不过一切都在改变,越来越多基于SOA架构进行设计的产品的出现逐渐让本土厂商们感受到了紧迫。4月,IBM开启声势浩大的SOA产品大赛,这个一直要延续到11月份的活动不仅希望借此提升国内技术开发人员对SOA的认知度,同时也由此促进SOA的产品化程度。
同样,业务范围已经涵盖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的ORACLE也大张旗鼓地宣称,将在所有的产品体系中引入SOA的概念进行设计。而作为SOA始作俑者的BEA,则更是不遗余力地在每一个场合宣讲SOA发展的必然性。SOA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机遇
"这是国产软件业的一个难得机遇,是与国际软件业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的最佳机会。"长风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李安渝认为。在他看来,这可能是国内软件业20年内的一个唯一的机会。
李安渝表示:"就国外而言,由于受到传统软件厂商所形成的利益团体的阻碍,并且还面临着信息化建设比较饱和而乏力的市场需求,SOA的大规模实施还没有出现。但是,在标准建设、技术研究以及成熟的工具方面SOA已经有相当的积累。而在国内,正常的市场应该是会快速接受SOA的技术与建设的,但是国内市场常常是由政府控制的。因此,政府的引导至关重要,这将推动SOA对国内软件产业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也成为中国能否变成SOA技术应用大国的关键因素,继而也可看作是领导世界SOA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风联盟成为了国内SOA发展的一个最直接推动者。从与OASIS的合作,组建由4个核心厂商组成的SOA开发阵营,长风联盟已经启动着SOA的中国工程。据了解,目前联盟中的东方通、神州数码、国研科技等国内软件领域的知名厂商都已经展开了多方面的SOA研发。
"SOA已经是大势所趋,引入其方法论能够从一开始就帮助IT架构具备一个更加自由、模块化、具备强大服务能力的特征。它代表着一种崭新的技术开发理念,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它的到来。"李安渝认为。
在这种思路的主导下,是否接纳SOA已经成为了本土软件厂商能否在国际软件业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步骤。也就是说,本土软件厂商已经没有时间观望和困惑。
8/28/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