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正在逐年履行入世承诺,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消失,中国企业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低成本竞争,降低成本与提升服务水平成为中国企业改善供应链绩效表现的关键所在。供应链运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中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绩效供应链管理正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并不清楚成本来自哪里,因此他们也缺少具体、可行的成本问题解决方案。某种意义上说,供应链过程浪费应是目前中国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关注的重点,其主要由七种浪费构成,包括:不必要的库存、服务瑕疵、产品瑕疵、生产瑕疵、采购失误、运输能力浪费和不必要的移动,其中不必要的库存和采购失误是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面对不断恶化的供应链绩效表现,中国制造商显然已经感受到提升供应链协作能力的紧迫性。事实上,成本和服务水平表现的大部分问题主要是由“长鞭效应”引起,引发这种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触发因素,它是整个供应链波动的源头,另一种是加剧因素,它将波动进行放大和扩展。前者主要包括终端市场波动、多样化的需求等,后者主要包括失败的预测、限制性订货条件、随机促销行为、MRP的僵化运算、非限制性订货条件、经济订货批量、销售波动、计划失误等因素。而引起加剧因素的主要原因则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缺乏必要的协作,统计结果表明,53.97%的制造商很少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协作或沟通,只有46.03%的企业表示经常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协作或沟通。由于缺少协作和沟通,导致制造商无法共享相关信息,难以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对市场变化与需求波动反应迟缓,直接影响了供应链绩效表现。事实表明,实现供应链协作成为了制造商提升供应链绩效的关键。
虽然在供应链协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部分企业和部分行业仍旧在相关方面做出了表率行动,这些发展趋势改善行动非常值得其他行业的企业借鉴:
首先,信息化正在跨越“简单财务处理”时代。
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信息系统已使用的功能模块中财务会计虽然目前占据主要地位,但企业正逐渐转向扩大在供应链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选择在未来2年加强在财务处理系统投资的企业比率只有34.92%,而采购、库存、销售管理对信息化的需求则大幅度上升,这个趋势表明财务处理软件/功能模块已经相对成熟,同时,企业正集中关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供应链绩效,而独立的仓储管理软件也在成为制造商的重要选择,采购管理方面的IT应用需求尤其明显。制造商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跨越“简单财务处理”时代。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尝试。RFID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企业实现实时、透明、可视的供应链管理,RFID技术将不仅可提供供应链协作的必要手段,也可用于生产线上的在制品控制和工艺流程控制,帮助管理者对具体运营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增强控制能力。
其次,新模式开始应用。
供应链协作强调上下游企业间拥有一致的运作目标,能够充分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完成计划、制造与补货工作。在所有的供应链协作时间中,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应用是典型代表。
应用VMI模式的初衷是削弱“长鞭效应”对柔性的影响,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上游供应商负责企业库存水平的控制与补货工作。VMI的实质则是一种以自动补货协议为前提的流程外包行为,即将库存管理流程外包给其他供应链合作伙伴。VMI模式要求共享计划和库存信息给上游企业,实现供应链上的紧密协作,增加整体联动效应,有效提升柔性。由于信息的透明和对时间的压缩,VMI能够有效抑制“长鞭效应”,并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库存水平。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协同模式下,上游供应商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能够登陆企业的信息平台对生产物料的库存消耗状况和生产进度进行观察,并做出本企业在生产时机、补货时机、补货批次和补货批量上的准确判断。供应商在下游客户企业库存消耗的同时便可以同步进行生产,而在对方库存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便可实现及时补货。VMI模式集中体现了流程外包、并行工程的思想,其正在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讲师建议:
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其不应盲目求大求全,而应该结合实际需求进行IT规划,逐步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企业应采用“业务驱动IT”的原则,以业务为先导,IT为业务服务。单纯追求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中国企业没有实际意义,解决方案的选择结果直接影响信息化建设。
6/1/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