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5日,阿兰·沃勒(Alan Waller)先生出现在上海外高桥皇冠假日酒店的宴会厅里。身兼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总裁,欧洲供应链管理学会主席,欧洲物流用户、提供商与促进者集团(ELUPEG)主席等多重身份,阿兰·沃勒此行的目的是参加《环球供应链》杂志一年一度的供应链管理论坛。今年的活动还赋予这位在国际供应链管理领域享有盛名的先生一项额外的任务,那就是为在此次解决方案中获得评委会大奖的企业颁奖。
论坛间隙,阿兰·沃勒接受了《环球供应链》杂志的专访。在再次造访了他十分看好的中国市场之后,阿兰·沃勒不失时机地以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培训组织——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协会总裁身份,表达了自己的新看法:储备和发展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是中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未来十年的发展关键。
《环球供应链》:您对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发展的现状怎么看?
阿兰·沃勒:2001年中国入世后,无论是中国跟国外的供求关系,还是本国内部的市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加工生产中心,实际上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全世界也把中国生产的产品作为价廉物美的典范。而在入世后,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更多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企业面临的市场也将不仅是中国,还有全世界,这样就需要非常强的供应链管理进行支持。
从经济的角度上看,物流供应链管理带给中国企业的直接成本,占中国GDP的20%,而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则占不到10%。可以直接得出,中国在物流环节所产生的成本价值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而中国之所以物流成本过高,主要原因在于,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生产厂商或者中间商需要持有非常高的库存,这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所占比例是30%甚至40%。
从仓储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中国的效率低于其他国家,周转要比别人高3到4倍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对供应链管理有如此大的热情,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每个人的力量引起供应链各个环节对供应链强有力的支持和重视。
我在中国进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供应链管理理念本土化和高端人员的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认为中国很可能在5到10年内发展到欧洲目前的管理模式和水平。这个发展历程应该是一样的,首先是生产加工,第二是加工出来的产品如何进行有效的销售,也就是零售的概念,随后大家才充分的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物流行业,应该是最大限度的爆炸性增长以匹配现有的需求,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现在在中国制造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具备优秀管理经验的物流人员大约是1万人。而根据TNT公司预计,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赶超欧洲,10年后需要的将是100万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所以对于中国市场,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帮助中国进行人才储备,适应未来市场对人才更大的需求。
《环球供应链》:但是在中国,供应链管理的从业者似乎更关心科技和业态模式的创新,比如RFID这些新的概念。对此你怎么看?
阿兰·沃勒:不可否认,RFID技术的确能解决当今工业发展的一些问题,但千万不要认为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金油”。就跟之前的ERP一样,不客气的讲,10年后RFID也不一定会推广应用到全世界。
早在十年前,大家都认为科技是无所不能的。比如ERP的信息投资,有些公司甚至进行了两三千万的投资。作为投资方生产企业,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很快他们也会意识到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性。因为科技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操作者。而事实是,公司可能更愿意花上千万的投资用于ERP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却不愿花几百万用于人员培训。当然,他们会考虑到人员流动造成损失,但企业应该从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更多的关注如何有效培养、使用人才。如果所有的企业都有这种培养人才的意识,带来的则是整个行业的提升。
《环球供应链》:在您看来,高端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
阿兰·沃勒:这种特征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字母“T”表示。纵向上,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一员,他需要在自己专长的项目更有深度;横向上,如果站在战略角度考虑问题,还必须拥有整个供应链视角的广度。当然,广度和深度都是有联系的。说得更具体一点,无论是生产厂商,还是终端零售,或者服务商,这三种公司的CEO都必须拥有这种“T”型的能力。
把供应链管理简单化,无论是处在哪个位置,都需要这种T字型的管理模式。世界市场的变化是剧烈的,参与到其中各个环节的成员,是多种的角色。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我们必须承认和重视供应链管理的环节,对这种高端管理人才的需求无所不在。
《环球供应链》:您之前提到中国的物流供应链发展,将需要更多的人才,您在长期以来一直在培训人才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请问您对中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训是怎么看的?
阿兰·沃勒:我在20多年前创立了第一个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培训模式,当时主要是为了帮助和支持英国工业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上的改变。25年后的今天,培训项目的参与者已经遍及全球。
中国为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以最快的速度赶上世界的潮流花了很大的时间和投入,包括派人到国外进修。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中远集团,每年会派一批员工到英国接受这方面的培训。也是由于这种培训教育的平台,使我和中国工业界、物流界一些企业关系很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很多公司可以选择送员工到海外去培训,同时也考虑到如何把世界更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中国。比如中国交通运输协会(CCTA)与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合作进行的培训认证,还专门划分了四个不同的级别,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
我们也进行了推算,截止到今年12月,中国至少有1000名高端人员接受了ILT和CCTA的培训。目前中国有176家学院有资格进行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课程的培训,另外还有700家学校进行稍微低端些的物流管理、操作培训。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意识到,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高端人才的缺乏,也正在努力赶上,包括充分培养一些有潜力的高级人才,把国际上认可的一些培训机构引入国内。现有的国内培训机构也进行了积极的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高端战略人才,并且是未来的领导层,同时培训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层面的实际操作人员。
如果现在有1万名这样的高端管理人才,以中国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5年后将需要100万人,挑战很大。并且,这种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唯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这1万人全部帮助国家培养人才。所以从教育的角度看,这种培养高端人才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环球供应链》:我们了解到,您在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已经工作了25年,是什么促使您如此热爱这个行业?
阿兰·沃勒: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存环境都是和供应链密不可分的。比如说我们穿的衣服、吃的、用的。从工业的发展来看,在八九十年代,企业的重心是如何进行生产制造,但在当时人们认为生产和加工是一切供应的最高端,也是最成熟的阶段,而事实上,那才是刚起步。
在过去最主要的环节是供应商的货是如何提供的,今天则不同,供应商可能来自世界各地。当产品顺利生产出来后,最关心的则是市场占有,过去的市场是一个很狭小的范围,而今天的市场则是整个世界。
所以从今天的观点来看,生产加工是供应链的开始,对供应链概念的产生是在充分理解生产加工后,处于实际需求考虑到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任何企业,供应链管理都不是简单的物流操作,所以公司最高级别的管理层对供应链管理应有充分的认识。
比如说联合利华,他们会从公司未来的生计、增长率出发,他们也非常明白供应链的管理是无所不在的。再说得更细一点,为这些公司提供物流管理的服务公司,这些公司的CIO一定要精通什么叫物流、什么叫供应链管理。所以这里面会由于服务的行业不同,在供应链环节中占有的地位不同,对整个物流供应链资本储备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如果单从物流角度,管理一个高端的仓库,一个很有效的物流公司,需要的是实际的物流技能,但如果抛开这一点看整体的供应链管理,他就不是一个单纯物流的概念了,供应链管理是一个非常高端、跨越面非常广的概念。
从实际操作出发,如果经营一家运输公司,只把运输操作好作为运输公司本身最基本的需求已经满足了。但如果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则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并且是站在高端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这个事情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你不得不考虑客户各方面的需求,存货、运转、周转周期、实际的供货商和终端位置等等,如何最有效的为客户服务,则是未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运输公司的老板、经理也必须考虑的。
而如果是一个生产厂家,最关心的是启动大规模的采购以适应生产需求,如果从供应链角度出发,你要看到自己的产品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终端客户手中,并占领终端市场。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出发点和战略角度,很有意思。
阿兰·沃勒(Alan Waller)
全球供应链管理的先行者。全世界最大的物流培训组织——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CILT)总裁,1998年被授予premier Sir Robert Lawrence Award。欧洲供应链管理最高学术殿堂克兰菲尔德学院(Cranfield)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的创始人,Cranfield客座教授。欧洲最大的物流组织——欧洲物流用户、提供商与促进者集团(European Logistics Users, Providers and Enablers)主席,该组织拥有财富500强企业会员200余家。欧洲供应链管理学会主席。美国知名经济组织——美国经济协进会(Conference Board)European Council on Global Supply Chain项目负责人。普华永道物流资深合伙人,25年供应链管理咨询从业经验,曾负责联合利华全球供应链整合计划等上百个项目。
《环球供应链》杂志
4/10/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