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气液两相流液压抽油泵模拟试验装置设计 | |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林盛 罗延生 方华 | |
为节省流量,手机版未显示文章中的图片,请点击此处浏览网页版 | |
摘要 研究泵内流场尤其是混相流流场,是改善抽油泵性能的关键所在。石油大学(北京)为此研制了一套气液两相流液压抽油泵模拟试验装置。这种装置由单相流试验装置和混相流试验装置构成,前者能比较真实地模拟井下的各种工况和抽油泵内液体的流动状态,后者可模拟不同的油气比。为了在不干扰流场的条件下定量完成流场的瞬态测量,给出平面流场的速度矢量图和旋度场等揭示流场瞬态流动结构的图像处理结果,采用了具有测量精度高、空间分辨率强和动态响应快等特点的粒子成像测速(PIV)先进技术。
主题词 两相流 抽油泵 流场 模拟 试验装置
抽油泵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主要设备之一,改善抽油泵的性能可有效地提高油田的原油产量,从而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目前对抽油泵的研制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基于力学分析,通过对运动条件和受力条件的简化,对泵阀开启和下落过程进行力学描述;
(2)根据生产需要以功能设计为原则,在原抽油泵结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如防砂卡泵和防气抽稠油泵的开发;
(3)以研究抽油泵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目的进行实验室内的有关测试和观察研究。
如大庆石油学院进行的抽油泵能耗测试研究,采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测量抽油泵进出口压力历程曲线、阀球压差变化曲线以及示功图、漏失量等。
目前,对改善泵性能的最根本的问题——泵内流场还无人涉及。关于泵阀运动规律、泵内结构的合理性论证及其改进等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是泵内的流场状态,所以研究泵内流场尤其是混相流流场是改善抽油泵性能的关键所在。随着PIV(粒子成像测速)技术、LDV(激光多普勒液流速度计)技术及超声波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流场测试技术在不干扰流场的情况下达到测定的高精度,在加拿大已有使用这些先进技术研究抽油泵流场的实例,但未见有关成果的发表。因此,利用PIV等先进技术对抽油泵内流场进行研究以改进抽油泵的结构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鉴于此,石油大学(北京)海洋工程研究室开展了抽油泵内流场可视化研究,由于这方面尚无先例可循,计划先从试验着手,理论与实践并举。
抽油泵模拟试验装置设计思路
抽油泵在井下的工作介质不是单相的,故对现场工作的抽油泵泵腔内流场的实际测试比较困难。为了节省时间和资金,又能测试一般情况下抽油泵泵腔内流场状况,必须使抽油泵模拟试验装置具有气源和液源,以及可视化研究条件,而且流量可调,还应能对单一液相和气液两相时泵内流场的特点进行可视化观察和记录,因此整个泵腔应是透明的。另外,由于流场变动特性较强,应有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为观察泵冲次对流场的影响,抽油杆动力驱动系统应可调。
模拟试验装置结构设计
为模拟现场抽油泵的柱塞及光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必须选择合适的动力系统。一种方案是缩小现场抽油泵的地面动力系统,即采取电动机带动的驴头驱动方式。这种方案的缺点是造价昂贵,占地面积大,不适合于实验室用。另一种方案是直接用电动机带动绳索通过滑轮使光杆及柱塞上下运动,但为保证系统平衡需配置平衡重,另外换向微电动机的选择也有困难。以上两种方案都无法模拟泵内进出口压力,也不能调节泵流量。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采用液压控制系统及气动控制系统来实现动力系统的模拟。液压控制系统主要是实现柱塞的上下往复运动和控制进出口压力,气动控制系统则控制混相流时的进气。同时,液压控制系统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动力油缸液压系统,它是主要的动力源;第二大部分是抽油泵压力补偿系统,主要是用来控制抽油泵进出口压力并为泵供油。下面分别就这三个部分加以介绍。
1.动力油缸液压系统
动力油缸液压系统主要由动力油缸、行程开关、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溢流阀、油泵和调速阀构成,流程如图1所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
电脑版 | 客户端 | 关于我们 |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