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要求。是否掌控知识产权是新形势下评价科技工作的重要尺度,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权利化体现,是保护科技优势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法律手段。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并对创新成果加以法律保护,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科技实力转化为法律权利,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进而形成对市场的掌控权,提高科技经济竞争力。没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将失去在市场上应用与发展的动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最重要的法律手段,越来越受到科技界、企业界的重视,也成为发达国家用作国际竞争的工具,使国家间技术先进性的竞争演变成技术垄断性的竞争,知识产权成为当代科技竞争的焦点。
无论是企业、科研机构还是国家,知识产权拥有量很大程度上反映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发展能力。华为公司作为国内通信设备领域的优势企业,近年来在国内专利申请量中保持排名第一,累计申请的国内专利3500多件,同时向外国申请了400多件,注册商标达600多件。海尔、海信、青啤等都是申请专利较多的企业。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在其主要市场国家都拥有大量专利,科技经济实力强的企业通常拥有专利申请数量也很多。美国、日本这两个科技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全世界专利申请量中始终排在前两名。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组织,也把每万人的专利申请数作为评价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指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内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和延伸其科技经济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在技术上和市场上构成了一定的封锁和垄断。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差距,当前又面临突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的挑战。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的申请和国内外资机构的申请一直占总申请量一半以上,而且国外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如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等领域的国外申请占了绝对优势。据统计,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100件中,有80多件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而国人的专利申请,100件中,只有18件发明专利。80∶18,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状况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形势严峻,形势逼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尽快扭转在知识产权上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是我国科技界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在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中,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将成为科技管理的重要特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应当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目标。为了加强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层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科技发展中实施专利战略,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资助机制,国家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开展知识产权培训等。上述措施有效地推动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涌现一批知识产权工作成绩突出的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申请大幅度增长。
科技经济竞争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把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摆上科技管理的重要位置。改变传统的科技管理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强调成果管理的做法,更加注重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手段。要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按照掌握核心技术及其知识产权的目标,实现相关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技创新活动的纵深部署,从跟踪模仿为主转向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切实将我国的科技能力转化为知识产权竞争力。
1/8/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