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形势使得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如果说万能的资本是工业文明的标志,知识就是力量则成为知识文明的象征。日本自身的体验更能说明问题,依靠积蓄了近20年的力量,1994年时的日本的确比美国强,但仅过了4年之后的1998年,美国一下子就把日本赚走的7,500亿美圆拿了回来,这就是知识产权战略发威的结果,这同样也是20年积累的结果。日本自己承认忽视了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所兴起的知识产权战略。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其专利制度进行了改革,1982年建立的集权法院系统(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助长了在美国强化保护专利权人的权利。覆盖整个欧洲并有着集中审查系统的欧洲专利局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建立。惟独日本在这方面无所事事,只是进入21世纪后才开始动作,2002年春,提出“知识产权立国”,将其视为基本国策,2003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知识产权基本法》,并在内阁增设了由首相小泉担任部长的知识产权战略总部……
今天,当日本在落后近20年后奋起直追的时候,人们会问,与欧美同一档次的日本,为什么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方面比欧美晚了近20年呢?政治原因也即社会制度构成了重要的因素。
20世纪的80年代,正是日本政界开始新一轮更新的时代,即以“三田大福中”的三木、田中、大平、福田和中曾根要进入安倍、竹下、宫泽和渡边构成的“安竹宫渡”时代。以1972年田中角荣上台为标志,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掌权的一代要向“新领导”过渡,如同当年佐藤荣作作为战后第一代政治家交接班一样,当时的自民党各个派别为了争相第一个上台而大打出手,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竹下登终于“脱颖而出”,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让上一代政治家的末位执政人中曾根渔翁得利,他成为同代人中执政最长者(5年),其他人都是2年左右……
日本的政治表明,只有经过激烈的争斗,才能完成新老的换代接替,各个派别,各位政治家为此要集中精力,才能完成“平稳过渡”,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此失彼在所难免,因政治变革导致忽视经济战略也就很自然了。这也说明,真正意义上的平稳过渡在日本还没有实现;在20世纪的日本政治格局,如果说80年代是动荡不安,那么接下来的90年代更是天翻地覆。
由于自民党丑闻不断,最终导致了1993年自民党结束38年来一党执政的历史成为在野党,众多新党轮流执政,如同走马灯一般,长不过2年,短不足1年——宇野宗佑和羽田孜以短命政权而终,推翻自民党一统天下的细川政权也因内讧而过早收场。用媒体的话说,90年代的日本是十年九换相,日本政府寿命之短,颇似战后初期的日本政局,政治上的离乱持续经济上失去机遇,直到次新生代的小泉上台,政治相对稳定,加之国外知识产权压力剧增,日本才真正地开始关注知识产权战略问题,故“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得以诞生,这就是日本落伍于欧美的政治原因所在。从此意义上看,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产生于小泉内阁也绝非偶然——时至今日其执政期已达4年,是1980年代中曾根政权以来最长久的。
不仅如此,上述分析也折射出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日本政治,即是形式上的公开民主和实质上的暗箱操作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战后由美国占领军创制的日本政治,移植了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但现在看来还远离美国的目标,虽有公开的选举制度,但日本自民党内部各派之间的协商则是这一制度下的突出特征,幕后交易,使公开选举自民党总裁流于形式,各个派系之间相互倾轧,为达成内部交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金钱成为润滑剂,政治丑闻不断。
战后的日本政治史显示,移植法律包括比照国际先进立法成果制定自己的国内法不容易,而结合本土状况真正地使其发挥作用也更难。历史和经验都已证明,法律要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功效,联系到日本在知识产权战略方面落伍于欧美,政治内讧而错失经济战机是重要原因。
最后,借用尼克松的话来归纳总结,那就是“对于一个对它来说生死攸关而且必须立即做出反应的问题,派系斗争激烈的日本政治制度未能及时作出决策。东京在紧要时刻缺乏全国一致的行动意志”。
12/16/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