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IT服务商走俏 企业信息化迈向“三角链”
eNet硅谷动力 刘欢欢
一.在华外资企业、中国本土IT服务商、国外IT服务商间的“三角链”
目前外资企业纷纷把触角深入到中国这片有着巨大容量及发展潜力的市场,众中小型企业也都摁捺不住一试深浅,各跨国大企业更是早已分得一杯羹,并且开始描绘下一步的发展蓝图。市场规模的不断拓展和壮大,对企业在中国区内的公司经营管理及业务流程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企业信息化便是有效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必备因素,其中又以ERP作为信息化平台的中枢神经。ERP实施企业主要分为本土服务商及国外服务商两大队伍,它们分别以自身的优势在中国市场各分疆土,从而也给在华外资企业更多选择,谁才是外资企业们的最佳选择,我们不防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在华外企信息化需求;一方面企业希望在中国市场仍然继续保持企业原有管理理念及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又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适当调整,以更好适应市场。因此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与之合作的IT服务商需要能够很好地理解及掌握公司的管理理念及经营模式,并且深刻了解中国市场情况及环境、具有丰富的中国本土实施经验。中国本土IT服务商及国外IT服务商作为中国IT服务市场中的两支劲旅,在满足在华外企信息化需求的能力上,无法枉下定论谁占有绝对的优势,而是各有千秋:
本土服务商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特性及规则,具有丰富本土服务经验,但对外企情况的了解不够,不能很好理解外企的管理理念及经营模式,从而较难真正认识到实施外企项目与实施本土企业项目间的差别,从而使最终效果与预期出现偏差,另外在相互沟通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或理解误差。
而国外IT服务商经过长期发展运作较为成熟,而且十分了解其本国一些企业的管理及经营,但对中国市场的认识及了解不够深入,从而不能很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实施策略及方式做相应调整,甚至照搬其在本国内的一些实施案例,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2) 实施成本;国外IT服务商在其国内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成长期,服务能力及水平成熟,然而实施费用也偏高。而国内IT服务商起步相对国外较晚一些,在资质和经验上相对逊色一些,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起来,且实施费用相对国外IT服务商低,在实施成本上具有绝对优势。
3) 后续服务;国外IT服务商其主体力量仍是集中在本国范围内,部份实力较强的企业采取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但分支机构的人力及其它资源配置上相对紧缺。而国内IT服务商在自己一步步成长的发源地上,资源基础十分稳固丰富,能够很好地提供项目结束后的后续服务。
二.在华外企信息系统本土化需求与日俱增
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令外资企业纷纷登陆已是大势所趋,并且此趋势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逆转。截至2004年1月底,中国已有外商投资企业近五十万家,合同外资金额九千多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五千多亿美元。而在华外资企业中,日资企业占据了一个不小的份额,到目前为止进入中国的日企有近三万家,并且年平均投资企业近2,000家,投资倾向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即对中国的定位正从世界工厂向巨大市场转变。
外资企业落根中国市场,展开全面的业务拓展和市场经营,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随之便摆上了议事日程。而中国市场运作的加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再加上中国特有的市场特征,令广大在华外企信息系统本土化需求也与日俱增,特别是ERP等关系企业管理层次的信息系统更是如此。
同样以在华日企为例,随着中国从单纯的生产基地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上的环节,粗放式的管理已经很难满足市场要求,部署企业信息系统成为众在华日企巩固市场的不二选择。在部署信息系统策略选择上,有些企业采用的是“部份移植”的方式,即将日本国内的生产制造系统“移植”到中国的工厂,财务和供应链等采用本地化的模块,这样既可以适应日方管理人员的管理习惯,又可以延续工厂的生产模式。
但中日两国在语言、货币、法律法规、商业习惯、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部份移植”也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出现在日本流转良好的系统模块在中国却陷入“玩不转”的困境,原因不在于信息系统本身,而在两国市场环境、产业运作上的差异。因此在“移植模式”面临诸多挑战的时候,日资企业需要开始立足于本地,全面建设本地化的信息系统。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的IT服务商联合中国本土的IT服务商,共同为在华日企量体裁衣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面打造真正适合企业的信息系统,无疑成为一条最为有效的捷径。
三.“走出去”与“走进来”中碰撞火花
在市场需求的强烈推动下,不少中国本土优秀的IT服务商开始朝着国际化的远大目标前进。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本地企业,而是开始把跨国经营的外资企业项目纳入下一个业务增长点,希望能够最终实现“本土的”就是“国际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寻找机会“走出去”。然而本土IT服务商缺乏国际化项目实施经验、实施技术不够先进的弱势极大制约了服务商们的发展空间和速度。如何成功跨过这一道门槛,便成为众本土IT服务商们实现“走出去”远大目标必须首先解决的难题。
同样,国外IT服务商们,在本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成绩之后,寻找下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理所当然成为企业的首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有力筹码,但人力资源有限、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对中国国情的适应性问题,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栏杆摆在了这些跨国IT服务商面前。“走进来”原来也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比本土IT服务商与国外IT服务商的优劣势,可以发现两者存在着极大的合作互补空间。当两大阵营选择联手合作,共同开疆辟土,曾经看似难以超越的困难,也便迎刃而解。两支IT服务队伍在“走出去”与“走进来”的发展中,携手合作,相互碰撞,顺应广大在华外资企业的迫切需求,为它们提供真正贴合企业需要的高质量解决方案,何尝不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又一大进步呢?是像SAP发展本地合作伙伴的运作模式,还是像高维携手日立的合作模式,抑或其它更为行之有效的碰撞方法,有待众IT服务商们在合作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
在华外资企业、中国本土IT服务商、国外IT服务商三者间互相连接,形成一条稳固的“三角链”,也许正是今后企业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12/12/2005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