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度是取得再造成功的前提,广度是再造绩效的基楚,深度是再造成功的保障。
流程再造的幅度指流程再造的激烈程度或强度。再造的幅度因组织(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采用渐进方式,进行局部的流程改进和优化,有的则需要彻底、完全地重新设计作业流程。至于应该采取哪一种方式,则取决于组织内部结构与各部门的关系,由当时、当地组织对再造的接受程度和领导的决心而定。因此,在评估流程再造成果时,须同时考虑整个组织环境及组织本身对应变的接受能力。有关研究表明,流程再造的强度和其组织(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例如,一般来说,国营企业和政府部门在进行流程再造时,倾向于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局部的小改小革,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而民营企业则需大刀阔斧、彻底变革,力求面目一新。
流程再造的广度则是指流程再造的范围。其广度的大小从部门内、部门间,到公司之间不等。这里要特别强调,1990年以前运用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流程再造多半局限于某个部门之内。1990年后所进行的流程再造虽然扩大至部门之间,但仍在同一公司内部。例如,下面提到的福特汽车公司的例子。1995年之后由于电子商务的兴起,促使流程再造的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公司之间。例如,最近有一个例子,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本来都已经拥有自己的供应链,但现在这3家汽车公司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成立了一个网站,该网站为3家公司所共有,整合了3家公司的供应链。任何一家公司的供货商均可以通过此网站,也就是说任何一家公司的供货商都有机会成为这3家公司的供货商。由于供货商数目增多了,当然竞争就会加大,另一方面,三大汽车厂选择的机会就会增加很多,因此汽车成本也就随之降低。所以现在许多公司都是透过电子商务进行企业间的流程再造。
所谓流程再造的深度具有两个层面,其中之一是流程再造仅涉及技术与步骤的改变,更深一层则是指企业结构与文化的改变和适应。过去的观念认为,只要引进适当的技术即能增进企业整体营运的效率。但从许多个案发现,以技术为导向的流程再造不足以达到目的。业界与学界都认为若要成功地实施企业再造,技术与步骤的改变以及结构和文化的改变及适应两项要素必不可少。首先,流程再造需要企业组织高层的支持。组织高层须意识到,为了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在其策略上有重新设计管理流程的必要。其次,因为管理流程的改变,组织环境也须连带进行调整。这里的组织环境除指组织架构外,也指企业文化。企业组织内的个人在思想、观念及行为上都要有所改变。有许多方法可以塑造有利改变的环境,信息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要想达到企业再造的目标,除了引进信息技术外,尚需整个组织环境的配合,以使整个组织能顺利转型,例如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的考核制度等等。再造如果不能触及这些深层结构的话,整个流程的再造通常会以失败收场。所以深度亦是流程再造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从经典案例———福特汽车公司北美采购处的流程再造,可以清晰地看到彻底、大幅度地进行流程的再造,其效果是多么的神奇:福特汽车公司北美采购处在流程再造之前,由于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3个部门共雇用500多员工,部门间的公文流转是采取前后顺序的工作方式,工作文件使用了14个不同的数据项目,工作中错误频仍,问题百出。流程再造之后,采用了网络和EDI技术,3个部门共同使用一个公共数据库,各部门独立运作,由前后顺序形式变成左右平行的工作方式,工作文件只使用3个数据项目,由于实现了网络化、计算机化所以极少出现错误,员工也由原来的500多人减少到150多人,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就流程再造的广度而言,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公司的流程再造如果只是局限于某个部门之内,工作绩效就不如跨部门的流程再造好。例如,欧洲一商业银行,虽然重新设计了日常的作业流程,但由于流程再造的范围太窄,其结果成本仅下降了5﹪,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深度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流程再造仅仅注重技术与步骤的改变,那么这些改变只是表面上作业程序的改变而不是理念和思维方法、工作方法的变革。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影响组织营运绩效的因素需要考虑,例如,员工的考核标准及其价值观等等。这些涉及组织深层的因素如果不能一并改变,其流程再造的结果就会是有限的。换言之,如改革的深度不够,则流程再造不易成功。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如果流程再造仅着重在技术层面,其再造的效果不如深入组织内部的再造。另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流程再造不过就是裁员,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看法,因为裁员虽然可以是组织再造的结果,却仅仅是表层的现象。如果只停留在裁员的这一层面,剩下的员工继续做过去同样的事情,仍旧持有原来的价值观,那么流程再造的目标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因此,流程再造只有渗透到组织文化的层面,在较为宽泛的范围内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流程再造的幅度是取得其成功的前提,广度是其绩效的基础,深度则是再造成功的保障。
11/1/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