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论信息系统的现实价值
信息系统的价值现在已经有很多讨论了,但笔者感觉目前的讨论主要还是集中在具体运作的投资回报率方面,而一些本质性的问题尚未见定论,由于信息系统的价值判定是其在组织中的运用基础,是故笔者不揣冒昧,试作抛砖之论。
信息系统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所谓狭义是指纯由各种信息设备组成的“机器”的信息系统;而广义的信息系统则是指人机系统,广义信息系统更贴合现实的应用环境,但人的因素很难进行稳定的评价,为能有个好的讨论基础,本文概指狭义的信息系统。
欲讨论信息系统的价值,我们首先要能对信息系统的运动进行稳定的评价,如此方能在组织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用其所长,才能进行价值判定。但这样做有几个难点:一是信息系统目前演化出的形态比较多,目前尚未见有适合我国特点的通用信息系统模型以做分析的基础;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崛起阶段,所走的道路也非西方发达国家那般简单,组织生存/发展的环境及其自身变化太快,对于组织发展的描述笔者也未见有较为公认与稳定的理论,没有目标参照物又如何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上述两大难点决定了目前信息系统的价值判定只能是局部的、粗略的、定性的,所以本文也仅做粗略的定性分析。
作为定性分析的基础,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信息系统的本质。以笔者的认识,信息系统的本质特征可用一句话来进行描述:计算机控制。分开来讲则包括两个方面:规则内建与自动化处理。
所谓的规则内建是指作为组成信息系统要素的各种信息设备都是按照既定的人设规则进行工作,而信息设备之间的协作也受统一的人定协议以及人设规则的控制。由于在配置了基本硬件平台后,软件与硬件具有逻辑等价性,所以自机械式计算机诞生以至目前已展示的人造计算系统都可用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的核心理念来进行类比:程序存储执行,也即人造计算系统都要依照一种内置的、既定的人设逻辑规则来进行动作(目前在AI(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是以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为目标的agent系统研究,核心是自学习,但目前自学习的研究重点(三大计算:模糊计算、神经网络计算、遗传算法计算)依然都是遵循既定的人设算法逻辑(可称之为元规则)来对实际控制规则进行调整,同时就目前的进展状况来看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需要时间),如此则信息系统的运作再复杂也都是受到既定的内置程序控制,此即规则内建。此种规则内建特性保证了信息系统在组织业务运作过程中的刚性控制(agent系统这类实际控制规则可自适应调整的系统可称之为柔性控制)。
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所以工作流系统也好,ERP/CIM系统也好,本质上信息系统只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在控制规则建立后,按系统要求适时提供充足的相应数据,则信息系统就能以人类永不可及的高速率自行处理,此及自动化处理。
了解了信息系统的本质特征,我们就可发掘其优势所在以有针对性地应用到现实环境中来。笔者在管理方面不甚了了,只能略述自己的肤浅认识一二,盼方家继之。
信息系统欲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中有所贡献,其核心任务就是为中国企业的超越性发展提供额外的效率加成。这种效率加成有三个作用层面: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和运作层面。
在制度层面针对转型期间的各种管理失范,信息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发挥效力:
其一,刚性的规则约束。将信息系统嵌入到组织管理流程中,当信息系统嵌入程度很深以至人为绕过成本高到不可接受时,则通过对组织运作流程的良好设计利用信息系统的规则内建特性即可使得组织运作原则得到刚性的执行保证,也即违规者将面临“computer can’t”这一冷冰冰的规则底线而难以逾越。以此为基础可将公司文化向期望目标进行引导。
其二,强制的信息传递。笔者说过“判断驱动了行为,行为导致了结果”,而信息可辅助判断并进而影响到成果目标的实现,所以即便有了刚性的运作执行系统但如果执行者能够控制关键信息的传播途径及其传播质量,则其依然有能力在不违反刚性管理系统运作规则的同时却通过对关键信息传播的控制而获取不当收益同时给组织造成无谓的损失。对此,通过以信息系统自动化工具来代替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传递(当然还要管理良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之。
在管理层面上,信息系统主要可从管理复杂性的转移方面发挥效力。组织草创——“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业务运作比较简单,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创业者自行打点就足够了。随着组织成长,所涉及到的人、财、物、事都越来越复杂,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建立起官僚系统(此官僚系统的督控系统也会慢慢出现并随官僚系统的壮大而不断壮大)来保证组织运作的协调、有序。但随着组织的成长,官僚及其督控系统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协调与控制的成本亦愈来愈高,加之官僚系统都有维持并扩张自身权益的本能冲动,调控不当就会弃组织的根本目标于不顾或选择了错误的发展路线而不自知从而给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失。如此则组织成长一方面会由于规模效益与能力叠加而带来额外的效益加成,另一方面官僚等调控系统的复杂化会造成附带的调控成本与错误放大成本。两者相较,相对某个基点来说,效益加成大则组织尚能进行发展,两者相当则组织遇到发展瓶颈,调控成本大则组织开始衰败。为避免组织的此种颓势,当然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整改方案,而其中IT能做的就是将官僚系统及其督控系统的复杂性趋向予以技术性的抑制,也即对其中事务性处理、办公自动化、信息/知识泛播等部分的管理功能用机器系统(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来代替人际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从而能将官僚系统的复杂度压制到一个可管理的范围以内(不过必须清楚:官僚系统效率下降的关键不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过分寄望于IT技术来解决之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运作层面上,信息系统的效用已经讨论的比较清楚了,自勿复多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处理自动化,包括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过程自动化、操作自动化;二是信息与知识在组织内的快速泛播。
信息系统同样有不少的缺点,笔者是靠IT吃饭的,不想丧了自家锐气,所以只想指出需要额外重视的两点:其一,信息系统或许能管控一切,但它管控不了人心向背;其二,信息系统在降低执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组织实际运作规则与信息系统内建规则之间的偏差与适应成本、刚性管理系统对组织在动态环境中成长的约束成本、信息系统及其内建规则的建立与维持成本等多种成本性支出。
目前中国IT业的发展道路都已讨论的很清楚了:
在自动化处理硬件平台与基本行为规则控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系统框架)方面由于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高额的研发投入,我们暂时只能“跟住”;而具体的组织行为规则控制(即应用软件)由于具有周期小、见效快、本土化等特点,故应集中精力在此方面力求突破。
此战略是中国IT业现实的正确选择,笔者在此仅想指出此战略构想在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着力化解的四个主要矛盾:
其一,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矛盾。是和衷共济争取长远的丰厚利益还是为求一时之痛快而急功近利地争抢眼前的蝇头小利将决定中国IT业的生死,“眼光影响了认识,认识决定了判断”,现在就是需要中国IT人的眼光的时候了。孱弱的中国IT业欲和满身横肉的海外IT巨头抢食吃,只有一条路可走——民众的大联合:彼此配合默契、互扶共助,合各方之力与海外IT巨头周旋方有取胜之机。
“竞合”的真谛是在利益的分配上知妥协与交换:向合作伙伴让利以求扩大参与机会、加速自身的知用循环从而更快的建立起对客户的认知势差而获取超额的利润回报;向员工让利以求稳定军心士气促进能力提升圈稳定而快速的运转,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系统的、整体的、稳定的竞争优势;向公司让利以求在合作征服愈来愈雄壮的崇山峻岭的过程中磨砺自己,头脑清楚了,目光敏锐了,手脚灵便了,我们的前途自然光明,至于搭海外IT巨头这个索道上山,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馍不香。
其二,成本竞争与滚动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IT业目前最大的机会就是尚没有人能清晰、准确的给中国企业(包括其外部环境)进行建模,也就是说“知用合一”中只有一条经验的腿可用。在这个方面中外IT业都是一个起跑线:海外IT巨头有成熟的系统、丰富的工程经验可以用来唬人,但调整到能适合中国企业所用,没有知识结构的指导,就只能靠点点滴滴地积累应用场景来磨;中国IT业(应用软件行业)生于斯、长于斯的草根体认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企业的行为选择,针对前文所述信息系统的优劣势,为中国企业提供量身订做的信息系统总比海外IT巨头们建好了再做伤筋动骨还不见得有效的调整来得更适合中国企业,此为中国IT业目前的竞争之本。海外IT巨头的市场进入成本本来就很高,再加上现在为适应客户所需而付出的巨额调整成本,因此我们握有低成本竞争这个迈克尔?波特所说的根本的竞争武器,所以我们应当相信目前我们是有竞争优势的:我们能以低成本提供中国企业适用的信息系统。我们目前的核心任务就是建立并巩固这一优势而不是只抓住低成本竞争这一条,由于这个竞争优势业已时日无多,所以中国IT业还必须给自己保留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用以争取在海外IT巨头将其应用系统调整完毕前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
其三,组织实际运作规则与信息系统内建规则之间的矛盾。中国现在的转型期就是一个社会控制规则的调整过程,为适应这一潮流,中国企业也必然会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所需的规范管理规则。在这一规则建立过程中,笔者不否认西方尤其是美国在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先进性,因此也不否认应当向它们进行学习,不过“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加批判得完全套用美式管理规则就真的就适合中国人与中国企业吗?其谁知乎?!百余年来,中国向欧洲学习、向美国学习、向苏联学习,虔诚有之,顶礼膜拜有之,可见不杂私心而助我者?!孙子曰:必杂于利害。今天海外利益集团以各大咨询公司为前锋,“乘其病,要你命”厉指我转型期间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皆因我指导思想、运作体制无一是处,惟有照搬美式管理方可,欲从思想上解除我之抵抗;后以各资本管理公司、战略投资公司为主力攻城略地犯我中原;继以各类信息系统供应商为后队,对我幸存企业四处劫掠,大幅抬高其运营成本以降低其抵御能力。观此方知先贤之言是,毛公曰:保持主动;邓公曰:以我为主。
从IT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改奉美式管理规则,则海外IT巨头免去了适应性调整的巨大成本,加上其深厚的积累,中国软件行业就只有“招安、打个下手、赚个辛苦钱”一条路可走,没了本土的竞争对手则它们有漫天要价的能力,中国企业却无坐地还钱的资本,再说即便拼出血本配置了“标准”的信息系统,以己之短与人之长相争,结果可知矣。是故我IT业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还是为了民族之崛起都必须横下一条心与之周旋到底。中国的转型期不会持续太久了,中国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也将趋于稳定,随之中国企业的管理规则在经历碰撞后也将慢慢成型,因之我IT业必须尽快参与探索出适合我们中国人管理思想的管理技术体系并努力使其部分关键要素规则化、可信息化,如此则我IT业因掌握了高度契合中国企业行为规则的信息系统内建规则(更本质的是建立起对中国企业在如何将IT融入管理以提升效率方面的认知势差)从而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可自保无虞。
其四,刚性系统与柔性管理之间的矛盾。前文讲了,就目前为止,大部分的信息系统都是刚性的,而组织运作要因时、因地、因势而变,所以其管理规则有刚性而稳定的基础部分,但最见成效的还是柔性的适应调整部分。刚性规则的订立其实很简单:对组织现在以及发展需要的、应当具有的(要考虑到信息系统自动化的效率改善效应)运作流程疏理出来用UML进行描述就是了(当然在技术实现时要考虑到很多其它的现实约束,是没有这么轻松的)。但柔性规则的建立目前还未见很好的工程化方法论体系,笔者没有进行过AI相关的实际工作,所以无从判断柔性系统工程化交付的时间表,但笔者可以断定IT业在不太远的未来其竞争将集中在元规则的订立上。中国IT业在有能力时应抓紧预研并强化与学术界的知用互动以争取构建出以刚性管理为基础、柔性管理为特色的信息系统平台,如此,则“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笔者是做技术的,对管理所知相当有限,本该自去向隅观问,建构自己在AI方面的知识结构方是正途。无奈前三篇文章,步步递推,逼得笔者欲绕过“信息系统到底有什么用?以后该怎么走?”而直去讨论IT相关诸能力而不得,只得做此文以图自圆其说耳,诸君自可一笑了之。
9/30/2005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