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工博会

国内IT咨询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金融时报
近年来,IT技术迅猛发展,并且逐渐向各行各业渗透,这就导致了传统的咨询业日渐“IT化”,甚至,离开了借助IT技术的实施,就谈不到所谓的咨询。目前,IT咨询服务业对于我国金融业的运作效率提升、业务流程再造、发展战略管理的作用,已是有目共睹,而且将越来越大。今日,本版组织了三篇稿件,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我国金融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每年都数以百亿计。市场如此之大,引众多企业,国内外IT咨询企业竞折腰。其中,国外企业,如IBM、惠普、SAP等,凭借其国际视野、先进技术、雄厚资本,独领风骚,风光无限。相对而言,国内企业在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惨淡经营。显然,金融业的信息化建设完全依赖国外企业是不合适的,甚至是不够安全的。但是,在市场上竞争,靠的是实力,国内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呢?
IT咨询行业,从内部组成的角度看,可以分成高、中、低端的厂商,它们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链。有关生态链的描述,或许最直观的莫过于每天都发生在非洲草原上的故事:狮子在捕捉到羚羊后,首先照着最好的部位猛嚼几口鲜肉,随后是成群的秃鹫来饱餐一顿,最后留下的有机物则属于各种昆虫和微生物。同理,金融IT业高、中、低端厂商也应分享不同的业务。那些全球顶级的咨询公司,专门针对金融企业的业务需求做业务流程和IT架构设计。它们的“高”体现在对金融业务发展趋势的通透理解、把握和预期上。而这一点,往往是金融企业本身,以及中低端厂商所不具备的。因此,由它们啃下第一口“鲜肉”实属必然。中端厂商主要指业务软件供应商,它们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技术的创新,即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下为金融企业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软件产品。在市场生态链中,负责实施的系统集成商往往占据最底层。和前两者相比,其技术含量仅限于实施能力,即把不同的软件、硬件搭建成为一个可以应用的平台。当然,有些超级规模的厂商有能力“大小通吃”,如IBM、惠普,但它们在从事中低端业务时往往难以做到物美价廉。而我国一些企业,如用友、神州数码、联想等,在中低端业务上,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比较充分的实力,这样,价格因素就成为克敌制胜的“利器”之一。
虽然国内IT咨询公司大都成立时间较短,经验积淀和理论提升都很有限,但至少在中低端业务上,与国外企业相比也有可叫板的优势。除了价格,最明显的莫过于本土优势。国内企业生于斯、长于斯,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它们对于国内企业的管理现状和问题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因此能更准确地为企业把脉,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而国外企业尽管也已认识到本土化的必要性,但完全填平文化鸿沟和管理理念的差异还有待时日。这其中硬件因素还好解决,但是一些微妙的文化,甚至是国情政策方面的因素却是国外公司很难解决的。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消失。国外大企业一贯强调结构化方法,使他们更偏向于套用知识库中已有的理论和方法提供解决方案。在面对中国本土用户时,国外咨询公司的劣势和优势同样显而易见。正如一位曾就职于某国际大公司的业内人士所言:他们的作品70%都一样。贴近客户,可以说是国内企业的一大竞争优势,必须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国内IT咨询企业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深入到用户中去,通过与用户面对面的交流碰撞,通过对用户管理运营进行长时间的蹲点式的调研,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用户在管理、业务上面临的真实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然,在为中国金融企业服务时,国内IT咨询企业要注意从全球竞争和未来长期发展的高度,培养客户前瞻性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制定实施能力,帮助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解决之道,既要扮演好医生角色,还要扮演好引路人的导师角色。这显然需要国内企业开拓视野,引进人才,充分积累。目前来看,在从事自己相对熟悉的业务时,充分发挥价格及本土优势,可能是国内企业最为重要的竞争法宝,也最有可能实现自身与客户的双赢。在确保生存、逐渐壮大中,相信国内IT咨询企业能够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走出一条发展之路,赢得市场的一席之地。 8/21/2005


电脑版 客户端 关于我们
佳工机电网 - 机电行业首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