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带头作用日趋明显。根据《2004年汽车产销情况调查》提供数据,2004年国内汽车产量突破500万大关,达到507.1万辆,其中轿车231.6万辆,客车124万辆,载货车151.5万辆。目前,轿车、载货汽车、客车、牵引车和各种专用汽车等的数量和种类,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内已建成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主要动力源泉,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之一,汽车企业也不例外。在当前国内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利用专利制度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提升汽车制造业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汽车报》2005年3月21日发表《跨国巨头悄然砌起专利“壁垒”》的文章。文章对当前汽车企业中国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引用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的观点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在没有完成信息化、全球化的成长过程中,便陷入了国际“列强”的知识产权包围中。欲从中突围,要付出加倍的艰辛。而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
结合该文,笔者通过对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1985年9月以来公布的全部中国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进行检索,获取了国内外汽车企业在中国专利申请量的数据,整理得出以下三个专利数据统计表。由此对当前汽车企业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进行简单描述。
汽车企业中国专利申请格局:外企强势、合资缺位、内资觉醒
1、国外汽车企业占据中国专利申请排行榜前列
随着中国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跨国公司已经无法在制造规模及成本控制上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只能凭借知识产权优势、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来构筑新的贸易壁垒,以牟取巨额商业利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方面,日本企业尤其值得关注。
据统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中国专利中,专利数量居前10名的汽车企业中有7家是跨国公司,其中,本田(3145项,包括摩托车专利)、丰田(1311项)、日产(714项)、现代(405项)分别占据前4位。国外主要汽车企业在华申请的专利数据如下。 表1:国外主要汽车企业的专利数据统计表(数据为1985.9~2005.7在中国公布的专利)
国家地区 | 企业名称 | 发明专利 | 实用新型 | 外观专利 | 欧洲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236 | 13 | 60 | 菲亚特汽车公司 | 21 | 0 | 65 | 标致汽车公司;雪铁龙汽车公司 | 12 | 0 | 2 |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 35 | 0 | 172 | 宝马公司 | 8 | 0 |
49 | 梅塞德斯奔驰公司 | 3 | 0 | 0 | 奥迪股份公司 | 16 | 0 | 2 | Total | 331 | 13 | 350 | | 美国 | 通用汽车公司 | 77 | 4 | 8 | 福特汽车公司 | 36 | 0 | 0 | Total | 113 | 4 | 8 | | 日本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2473 | 35 | 637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788 | 3 | 520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499 | 12 | 203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77 | 0 | 40 | 铃木汽车株式会社 | 13 | 0 | 4 |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 165 | 3 | 35 | Total | 4015 | 53 | 1439 | | 韩国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376 | 0 | 29 |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71 | 0 | 0 | Total | 447 | 0 | 29 |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MIRU收集整理)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专利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说明其掌控着大量核心技术。
2、 合资汽车企业“缺位”专利“阵图”
中国主要合资汽车企业的专利申请,除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神龙汽车、北京吉普外,在专利方面几乎一片空白。专利申请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核心技术的拥有量较低。表2:中国主要合资汽车企业专利数据统计表(数据为1985.9~2005.7在中国公布的专利)
企业名称 | 发明专利 | 实用新型 | 外观专利 |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9 | 18 | 16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4 | 7 | 0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0 | 0 | 7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3 | 5 | 33 |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 | 1 | 9 | 11 |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0 | 0 | 2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0 | 1 | 0 | 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 0 | 0 | 0 | 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 | 0 | 0 | 1 | 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 0 | 0 | 0 |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 0 | 0 | 1 | 东风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 0 | 0 | 0 | Total | 17 | 40 | 71 |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MIRU收集整理)在合资企业中,一般都是国外公司提供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合资企业做的最多的是对引进产品的本土化,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在与外方合资合作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由于知识产权意识淡薄,要么在合同谈判中忽视了对外方提供的、作价入股的或许可使用的专利的审查,要么忽视了新产生技术的归属问题,一定程度上阻挠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因此,在合资过程中,应在相应的合资企业合同的章程范本中加入知识产权的条款,在相应的法律规定或审批程序中要求合资企业成立时对知识产权要有相关规定。
3、 国内汽车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开始觉醒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国内汽车企业的觉醒和奋进。在专利数量前10名的汽车企业中有三家国内企业,一汽集团(292项)、东风汽车(247项)、奇瑞汽车公司(194项)。从国内企业申请专利的情况看,中国汽车企业的专利类型以实用新型为主,实用新型约占其各类专利申请总量的50%,说明他们的突破主要在提高生产质量和工艺创新方面。表3:中国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专利数据统计表(数据为1985.9~2005.7在中国公布的专利)
企业名称 | 发明专利 | 实用新型 | 外观专利 | 东风汽车公司 | 61 | 138 | 48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47 | 183 | 62 |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 | 6 | 9 | 10 |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7 | 50 | 38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5 | 64 | 125 | 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 | 0 | 0 | 4 | Total | 126 | 444 | 287 |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MIRU收集整理)三大问题羁绊国内汽车工业专利事业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的李平和郝永明在《实施专利战略,增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一文中指出,经过20年努力,中国汽车工业的专利工作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研制开发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专利意识、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以及专利战略研究等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专利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企业专利意识不强,工作制度不健全。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的专利工作基础相当薄弱,多数企业没有把专利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范畴。目前,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专利工作网,但真正将专利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机构不多,大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较肤浅的认识上。
2、国内企业专利申请质量不高。一个国家发明专利数量占本国专利申请量的比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实力,客观反映了该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就一个行业或企业而言也是如此。中国汽车企业的专利申请类型以实用新型为主,而发明方面与国外相比十分单薄。
3、跨国汽车公司暗立专利壁垒。跨国汽车巨头们,在中国汽车企业前进的道路上悄悄砌起了一道由数千条专利组成的知识产权“壁垒”。据不完全统计,跨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数达6802项,占全部国内外汽车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数的87.35%。而且,这道“壁垒”还在越垒越高。
中国汽车工业在没有完成信息化、全球化的成长过程中,便陷入了国际“列强”的知识产权包围中,欲从中突围,缩短与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的差距,中国汽车行业迫切需要认清专利工作现状,提高对专利制度的认识,同时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利用、保护和管理专利技术的能力,在消化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基础上,积极研发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汽车制造水平的差距。
参考信息
实施专利战略,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http://www.hbsky58.net/pages/contentshow.asp?id=3156
跨国巨头悄然砌起专利“壁垒”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1668/15005/1331231.html
2004年汽车产销情况调查
http://www.nowmba.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22
8/20/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