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正在成为我国又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然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却十分匮乏。近年来,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变得越来越抢手,有实践经验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人才更是千金难求。例如,上海一家专利事务所开出3~4万的月薪却仍难觅一名英语口语流利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入世之后,在国外跨国公司打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我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层出不穷,然而国内能够应对这些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法律人才却屈指可数,往往不得不求诸“外脑”。在涉外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能够熟练运作知识产权国际转让、许可以及国际技术标准等事务的专业人才也是凤毛麟角。
随着知识产权重要性的不断凸显,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虽然比以前壮大了不少,但却仍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技能普遍有待提高;二是对国外知识产权法律和国际规则了解有限;三是缺乏实战经验,实务技能不足。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于偏重知识产权法学理论的学习,在实务操作训练方面十分欠缺。加之对外实践交流有限,涉外知识产权实务经验更是缺乏。
要想迅速弥补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缺口,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师夷长技以制夷”。例如2004年5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美国教育基金会签订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书,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双方合作培养50名高层次人才。又如飞利浦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培养本土知识产权人才。当然,吸引海外人才归国服务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其次,大学在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上应当注意区分研究型人才和实务型人才,对社会需求更为广泛的实务型人才要加强实务环节的训练。最后,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发掘和培养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因为实践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8/6/2005
|